分享

【跟着课文看风情】桂林看洞

 左语右文 2020-09-24

           桂林看洞

桂林回来已经多年,漓江山水的幽美风情已经慢慢地淡忘,而游历桂林那与洞有关丝丝缕缕的记忆,在我心底却是一直荡漾缭绕,竟然渐渐地愈加清晰。

象山是桂林的城徽,巍然耸立在碧波荡漾的交叉河口,俨然一只在江边悠闲汲水的巨象。那象鼻下的圆洞,总能引发无数遐想,是谁?让这巨石上出现了石洞?是河流的冲刷,需要多少年的沧桑才有现在的景致“水月洞”?我身临其境时,江水枯竭,心急的游客坐了小船到了洞边,抚摸象鼻,聆听象山的呼吸。

我远远的站在河对岸,耳边响起宋代的一位蓟北处士,以《水月》为题写了一首诗:“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诗中句句用“月”字,天上月,水上月,水底月,相互照应,融合一起,令人叫绝。

想着如何去亲近象山,导游却在催促说去下一个景点。走到象山脚下的公园,空气中飘荡着丝丝缕缕令人恍惚的酒香。循香去寻寻觅觅,象山背后有一个铁栅栏山洞,两位年青女子站在边上一巴台旁,身后是个精致的货架,上面摆放着包装各异的瓶酒,却是同一酒名――三花酒。她俩很是热情:“各位游客,免费品尝三花酒啊!”有人欣然前往,举一杯小酌。我走近那栅栏朝里面瞅,山洞曲折阴暗,隐约可见深处铁门紧锁。酒香就是从那门缝里遛出来,进入游客的心肺,招徕他们身不由己的脚步。

想起在阳朔,去那银子岩溶洞游玩。目光搜寻洞导手里电筒指示的各种钟乳石的变化无穷,感叹着诡秘神奇的天作之合。精疲力竭之时,突然也嗅到阵阵的酒香,原来洞中的蜿蜒处,当地人因地制宜做了酒窖。再走几步,一抬头,阳光已经在头顶摇曳其灿烂的风姿。洞口处,亦有工作人员在操持着卖酒。那酒是沿袭这洞的名讳,叫银子窖酒。桂林人的生意真的是做到了位置,不知我们古徽州的那些有名洞洞,本地的企业家是否会有某种引人注目的创意策划?

走近伏波公园,汉代名将伏波将军马援跃马驰骋弯弓劲射的铜像,其雄姿英发勾引起我去想象古代将军的风采。走近昂首瞻仰,他手上有弓,竟然却没有箭。原来是将军当年奉命督师桂林,抵御竹迟国侵犯我国南疆,威武的将军震慑了竹迟国王,迫使议和谈判,将军倒是给人面子,说好吧,你们退一箭之地即可。一箭不过数百米之遥嘛,还能多远,对方心中窃喜。没料他老人家拔箭就射,结果那箭神奇般射通了桂林的穿山,漓江的挂月山,还有阳朔境内的月亮山,一直射到敌国境内。竹迟国王赶紧俯首称臣,带兵灰溜溜的回到自家老巢。那箭,自然在国外,将军挽弓,也就不需要什么箭,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

将军的神力其实不只于此,他先前南征交趾国驻守伏波山麓,时游伏波潭滨,见岩前一石如柱,上接岩顶,下接地面,欲试其新剑是否锋利,一剑就把它砍断了,称为试剑石。故事演绎到如今,被称为状元石,那砍断的石柱下面有两三寸高的空间,说如果谁的手能在里面抚摸石壁灵活自如,家人一定会出状元。我不是个迷信的人,看到同事吵吵嚷嚷的去摸状元石。想着将军的英武,想着自家女儿的未来,故而也跟随着去摸一摸,期待二十年后的女儿能出人头地。

在此洞的绝壁上居然有尊佛像,导游说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就在这。仔细瞅,那佛像的右脚被摸的光彩照人,而左脚却是黯淡无光。我过去一试,再如何抓紧铁链使劲探身,只能是摸佛像的右脚,那左脚是可望而不可及。还是摸摸吧,心里想着又免不了俗,为着自己教的高三学生抱一回佛脚,值!

将军射通的穿山,在桂林市郊穿山公园,站在伏波山上远眺隐隐可见。而月亮山,去阳朔路上已经领略其一日享受一个月的月相阴晴圆缺的景观。试剑石,穿山月亮山这些令人感慨的景致,倒不是将军的神力,而是自然的溶洞。岁月的久远,水滴石穿,沧桑的风尘酝酿出这世间少有的喟叹,对桂林这原本以水清山奇著称的城市来说,更添几分的韵味。

叠彩山、芦笛岩、七星岩、南溪山……或天然的胜境,或人类的痕迹,都一样是以洞景诱人流连忘返,驻足回眸。有幸去桂林,享受种种的出神入化的洞景,让只从小学课本中读到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我,有了更多的回味无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