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材料作文】奇葩作业,还是创新思维

 左语右文 2020-09-24

奇葩作业,还是创新思维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9月5日晚,广东佛山某小学四年级一名数学老师在家长群里布置了一份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数一亿粒米”,第二天用袋子装好带回学校,家长需要督促。此作业一发出,随即引起了网友热议。有不少家长认为:有不少家长认为此题目奇葩,老师无疑是变相给家长布置作业,学生即使数出来了,能把几吨大米背到学校吗? 也有家长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创新性题目,可以让孩子们对大数有一个具象的了解,建立起百、千、万、亿的概念。

针对上述的争论,你是怎么看?请结合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从命题内容上看,本身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贴近作文的趋势,注重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从命题要求上看,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这是近年来考查频率最高的作文形式。

老师布置家庭作业,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作业的布置时,没有考虑周全,导致引发家长和社会的热议,这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数一亿粒米”看似一个无法做到的问题,可仔细思考,其实也是轻松解决的,关键是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综合材料内容,以下立意可作参考:

观点一:凡事要切合实际。老师布置题目给学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数一亿粒米”第二天带回学校,这样的做法是不现实的。学生没有时间去数“一亿粒米”,也无法带“一亿粒米”去学校,如此数学题做与不做,意义不大。做为老师,在布置题目时要考虑客观实际,完成的题目才有意义和价值。

观点二:遇到问题巧解决。“数一亿粒米”这给人感觉是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但是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是不需要亲自一粒一粒的去数。仔细思考如何利用现代科技产品,分步去计算“一亿粒米”的重量,问题也就迎刃而解。生硬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是费神费力的,唯有根据生活经历,懂得巧妙解决,才是正确的解题方式。

观点三:创新思维需培养。老师布置“数一以粒米”数学题的初衷,并不是让学生去生搬硬套做题,而是期待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这才是教学的目的。

   确定好的立意角度之后,在写作时,还有注意其他的方面。文体色彩要鲜明,从材料来看,写成议论文来阐述观点、表面态度,应该是较为合适的;观点确定最好有思辨性,不能只侧重一个角度来说,辩证分析的思考,才能创新写作角度;标题的拟写,不能过于简单随意,最好能采用具有文学性或诗意的标题,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触。

【佳作展示一】

看似故意刁难,实乃创新思维

吴明铭

看见各大媒体都在转发一个家长群里流出的作业“数1亿粒米”,初见这标题时,我开始以为是个段子,但看到是布置给四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我心里笑了。老师并没刁难学生,她应该是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老师初衷是好的,是因为数学课堂上有“亿”这个概念。她该是希望学生在回家之后,能够在家长的帮助下先在直观上建立起对“亿”的感受。但是她自己也没有注意到,她要求学生在家里数一亿颗米粒,第二天用食物袋装好带回学校,并要求家长督促。失误在于,首先错误估计了一亿粒米的重量,以为只有几公斤(其实有数吨重);在这个基础上,又在班群里错误回复了家长的一段话,要求孩子们“一粒一粒地数”,才有此轩然大波。 

其实,在该班级中40个学生,有10个学生已经完成了这个作业,甚至有的学生在半个小时就已经完成了。有一个学生还说用了“曹冲称象”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进行大概的估算,化整为零,化大为小。其实,这是化归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是一种很常见的方法,从这方面来说是没有问题,而且,也是值得倡导的。

从教学的长远目标来说,学习更加重要的是探索方法、掌握方法、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当你把所学知识都忘记的时候,那么剩下的就是你的能力。”希望更多的老师能够从激发孩子创新思维出发,而不只是教会孩子考高分。想想几年前,有小学老师问:“雪化了是什么?”一个学生回答:“雪化了是春天。”结果遭到老师同学的嘲讽。我认为,学生的回答问题挺有诗意,却被无情的扼杀了,令人痛心。

在当今时代,因为我们不缺高分人才,缺的是创新型人才,这是这个时代所呼唤的,而我们之所以在自然科学上跟不上世界的步伐,很大程度上就是创新思维的缺乏。

当然,不得不说这个老师布置的1亿粒米的作业量确实“大”了点。不过,她却在创新教学迈开了第一步,相信更多的老师在这方面努力的,将会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点评】

    本文采取对称性的标题,驳斥大众认为是老师刁难家长的观点,提出创新思维在作业布置中的运用这一观点,带给读者清晰的感受。在论述过程中,首段从材料入手,分析问题的实质,然后开门见山的提出自己的观点。紧跟着,对数学老师的布置题目的初心和失误进行思考和分析,提出数学答题的角度问题。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和“雪化了是春天”的小事例,提出创新思维在当今时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文末再次提出“创新思维”,呼应前文和标题,更是升华了主题。

【佳作展示二】

少些奇葩作业,真诚对待家长

 栗中西

你动手数过亿以上量级的东西没?如果网友告诉你,一亿粒米不吃不喝要数三年,重达八吨,你认为“数一亿粒米并带到学校”这种题到底是物理题、劳动题,还是脑筋急转弯?反正已经不是数学题了。佛山一位数学老师因为布置了一道这样的数学题,上了热搜,成了网友的讥笑对象。

    闹出这种笑话,不是数学老师算术没学好,而是映射出现在某些老师在调动家长参与教学时的随意态度。粗线条、大喇喇,别说制定详密的教学计划,连基本的过过脑子都做不到。要认识“一亿”这个概念,就让学生去数米,被家长指出不当之后,并没有意识到不妥,还硬邦邦地答道“一粒一粒地数”“食物袋装好带回学校”。虽然,之后事件惊动了媒体,老师做出了解释:只要求“估算”1亿粒米,而不是要求一粒粒地数。但之前老师说的可是“要装好带回学校”的。到底是事后过于舆论压力改口,还是之前表述有误,这个有待教育部门去调查。

不过,众人铺天盖地的酸话,并不完全是冲着这位佛山数学老师而去,而是现实生活中要求家长参与的课外题真的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了。除了检查作业签名、批改题目、做手工、默写单词这样的硬性任务,还常有五花八门的软性作业,比如创意PPT、社会调查、演出排练之类,家里没有几个文武双全的家长,愣是搞不定孩子的家庭作业,曾有清华毕业的家长发帖称被5岁孩子的题目逼疯。不信邪的朋友可以尝试辅导孩子解一下:根据三分损益律,推出“羽”的频率是“宫”的多少倍。

   强调家长要参与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无可厚非,称职的家长无法像上一代家长那样当甩手掌柜,这是教育观念的进步。但是矫枉过正,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从教孩子变成考家长,不仅加重家长负担,还是一种变相“拼爹拼妈”,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文化程度低的家长,遇到难题连上网检索求助都做不到,孩子回学校除了硬着头皮受批评还能怎么办?过分强调家长作业,实际上人为放大了家庭出身带来的教育差距。

更值得警惕的是,在强调亲子互动的各种教学“创新”和考核指标引导下,一些老师已经形成了作业“缺家长不可”的潜在观念,家长可参与可不参与的,尽皆参与。长此以往,慢慢滋生惰性思维,“为了互动而互动”,也就不去考量家长作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必要性。于是才会出现了像“数一亿粒米并带到学校”这般极端形式主义的作业安排。它不遗余力地向孩子们展示老师的不负责任、信口开河,制造负面的教育意义。

虽然此前类似案例和争议已经不少了,但从结果来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边界究竟在哪里是常论常新的题目,对此我们谈论的不是太多而是还不够:让老师们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地开展教学,少些奇葩作业,真诚对待家长。

【点评】

    文章从分析材料入手,对数学老师布置的奇葩作业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究,提出在当今时代,老师布置的“奇葩作业”越来越多,要求家长参与其中。奇葩作业的布置,变成了“家长作业”,导致家长压力的加大,引发深层的社会思考。文末点题,期待着老师布置题目要少些奇葩,真诚对待家长。家校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的教育交流,促进学生进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