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徽州风情】山青水绿大坑源

 左语右文 2020-09-24

“坑”景美如画,“源”来山水绿

徽州多山,地势跌宕起伏,河道缠绵悱恻。路途遥远的,则为河之大源;山涧少的,则为溪之小源。你流你的道,我走我的路,谁知峰回路转,两源并聚成为匍匐在大地上的“Y”,犹如巨大的树杈,“岔口”这一古老的地名,也就随之而来。

大坑源,就是这歙南岔口的一个村。看村名,就能遥想她是一个“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深山村庄。远离县城,扭捏在群山的褶皱里,依山傍水参差几百户人家,鸡犬之声相闻,炊烟摇曳。村民出门爬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安静祥和,但谋生不易。

其实,对于这村子最初的了解,来自很多年前的一篇报道。登上南极大陆的第一位炎黄子孙美籍华人——张逢铿,是歙南岔口大坑源人。我想,是一番怎样的山水,培养出了这样令人瞩目的科学家?深山贵子,令人钦佩。做不了名人,就去名人的故乡看看,这是很多人的想法,我也免不了俗。县作协约周末去大坑源采风时,我没有丝毫的迟疑。

出门是淅沥的雨,初夏时节,稍有凉意。定潭路口右转,就去是去岔口的方向。沿山的公路,弯弯绕绕,车开得小心翼翼。两旁绿树如荫,看不到平坦的土地,两侧都是陡坡和山地。偶尔冒出一两栋在路边房子,身影一闪,像个顽劣的少年,一跳就过去了。

正口、武阳、洽河,陆陆续续几处不大的村落,吸附在不是很宽的县级公路上。“大坑源”的提示牌出现眼前,脚下油门一松,右拐山了村村通的水泥路。没有护栏,路面坑洼的积水和溪涧潺潺的水声,禁不住地更加小心,弯道隐没似无路,幸好前方无来车。村委会出现在眼前,三层的大楼,还是挺有气势的。

镇领导江书记笑意盎然地已在门口迎着,寒暄之后,上了二楼。在过道里看到张逢铿的图片介绍,那份由衷的亲切感扑面而来。小小的会议里,江书记介绍着大坑源在解放前烽火岁月中的战斗史,还有三月份油菜花节上央视,吸引了一拨拨的游客前来。大坑源是作为一个贫困村,需要更多宣传,美丽乡村建设,打造3A景区,一个个的话题,总是令人感慨万千。

庐山村,在半山腰。近乎六十度的极陡弯道,胆战心惊十几分钟,就看到了村庄。平缓的青石板路,宽敞更是有了一些年份。一个新修的亭子,矗立在村口,迎着我们的到来。或许是雨天,十几个村民坐在屋檐下聊天。他们对我们的出现,没有太多的诧异,山村旅游兴起,油菜花开时南腔北调的游客到访,早就让他们习惯了。

村子里也就几十户人家,土墙舍还有尚存的几户,更多的都是砖瓦房。绕过去看张逢铿的祖居,那并排的三栋老房子,正在维修。门口堆着翠绿的毛竹,是用来搭架子的。门楼被拆了一半,露出里面的房梁和屋顶上的椽。走进去看看,两进的老屋高大巍峨,空间宽敞,屋柱矗立,撑起今人对张老的尊重,和当地人民的自信。

张逢铿祖居门前,不是很大的平坦,台阶伸进了树林深处。远山云雾缭绕,山峦耸翠,那个少年站在家门口的时候,远眺群山,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呢?徽州的大山,与南极的雪山,登临都是极为辛苦的事情。少年时代吃的苦,磨砺他的不仅仅是意志,更是一种敢于攀登的精神。少年时代锻炼好的体魄,更是他在南极大地两年时光(1958年11月到1960年3月)的满满收获。

古村,总是有古祠堂,村干部带着我们去看看。已经维修好的后堂,新旧杉木,散发着淡淡的气息。中国传统村落,旅游兴起,都市的人看云海看油菜花,更多是关注沉淀的文化和记忆。在古朴的石板路上走着,能静下来,看云卷云舒,忙碌的生活,也就多了几分惬意。

下山走古道,是小村连接山脚的石板路。一侧是竹园,高大而挺拔,葱葱郁郁;一则是茶园,间种着桃树,生机勃勃。走在石板路上,下山的步伐,轻松却需要多几分的小心。雨水的冲涮,干干净净的路面,心清气爽。

路亭出现在眼前,拱型门顶青石上的“庐山面目”,跃入双眸。此名真是得其所哉,骤雨初歇,站在山顶,看着白云缓缓的飘升,真有不知身在此山中之感。亭内一侧有圆窗,窗外树荫婆娑,风吹起舞。另一侧是一个内镶嵌的暗窗户,应该是供奉用的神龛。“仰止亭”三字高居其山。走出去看另一侧的门顶,是“辟谷山庄”四字。“辟谷”是道家的生活方式,这庐山村的空气和风景,委实适合养生。我们是下山的,想着登山者,先有“辟谷山庄”,然后“庐山面目”,那份心境肯定不一。

夏茶带着一点的深红,柔嫩的茶芽,在雨中显得更为精神。桃树的绿叶间,青色的小桃子,腼腆着在那里。若是春暖花开时,攀登这石板路,鸟语花香,都是风情万种。到山脚,看到“千步云梯”的标志性巨石,还有那飞舞的字体,一切是那么温情生动。

溪涧的水流是碧绿的,路外是泉水鱼养殖池塘,修成连续的“田”字。山泉的清澈,养鱼促发展,多种经营模式,才能一步一步的走向更好的生活。山青有花有茶,水绿有鱼有风景,大坑源这小小的山村,虽在深闺,名声却在外,更会因着当地领导脱贫先立志的主导意识,她将会更加响亮,百姓生活会更加美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