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新根一论北宋官窑

 允默斋 2020-09-24

吴新根一论北宋官窑

目录

一、前言

二、北宋官窑为何物:

三、坯胎

一、前言

宋代是中国瓷器艺术的巅峰期,出现了闻名于世的五大名窑,它们是: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在名闻天下的五大名窑中,北宋官窑有似玉非玉胜似玉的说法,在中国各朝各代的制瓷史上,宋代瓷器的艺术水平最高,尤其是官窑瓷器,玩瓷器的收藏家经常用“如冰类玉”来形容北宋官窑瓷器其釉色之美,官窑生产的瓷器,专供皇室使用,烧出来的残瓷器,全部砸碎掩埋,不准流入民间,因此官窑瓷器除了品质上乘,更反映出宋代皇室的执政思想和审美情趣。笔者收藏的北宋官窑翠绿(古人称翡色)花口水仙盆,是一件难得的北宋官窑翠绿色瓷器精品,该盆高9厘米,口沿直径25厘米,该花口翠绿水仙盆,胎质细腻,通体翡色,釉面如冰似玉,胎体厚重,施釉层面多,显得釉肥胎厚,盆面胎体上的釉面,显示出翡翠宝石般的通体莹润,其釉色给人凝厚深沉的玉质感,水仙盆通体上满了浓厚而均匀的翡色,釉层润泽油腻光亮,在水仙盆的釉面上开满龟背纹图案的裂纹,就是通常说的开片,在龟背纹的开片周围,布满许多细小纹饰,龟背纹的开片极富有神秘感,裂纹有大有小,有粗有细,更重要的是翠绿色花口水仙盆的盆身上所有裂纹纹路非常有层次感,在龟背纹的开片,最多的层次达67层之多,开片整个看去,像一只没头没足的龟壳背,从一小片裂纹看,像一朵开放的山茶花,一片片裂,层层相扣,所有的裂纹都是由最外层向最里层聚裂,然后向中心靠,形成一个花芯,形成花芯后自然的开裂,显得错落有致,这正是北宋官窑闻名于世的大大奇妙的裂纹特征。这是一件北宋皇宫里的摆设器,整个通体翡色的花口水仙盆,虽无华美的雕饰,也无艳彩涂绘,但水仙盆的盆上的龟背纹饰和布满器身的各种形状冰裂纹饰,和纹饰上经过岁月的氧化的鳝鱼血丝围绕开片的衬托在通体的翡色的花口水仙盆盆身上,给人一种凝厚深沉玉质般的美感,这只花口水仙盆,具有北宋官窑的典型特征,既用细微变化的造型,给人千变万化的龟背纹和冰裂纹的纹饰,通体翡色简洁婉转,柔和流畅的视觉感受,呈现出一种既端庄凝重,又充满油性细腻的美感。

二、官窑瓷器为何物

笔者从翠绿花口水仙盆的釉面取釉片化验结果发现,北宋官窑瓷器的釉面的釉料成份含玛瑙石及绿松石等成份,主要成份为绿松石、由此看来,五代柴窑瓷器的晚期配料里面为,蓝玛瑙石和“青金石”由此看来,北宋不生产五代柴窑瓷器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从政治上考虑的原因是,公元959年赵匡胤从柴荣的儿子手中窃得政权后,由于柴窑是柴世宗柴荣手中创烧,釉料配方独特,柴窑在五代后周时期的影响非常之大,常常给平民百姓一种见物思人的感觉,赵匡胤为了消除这种政治上的负面影响,以反对奢华为名,停烧了柴窑,第二种原因,由于柴窑瓷器的釉料配方主要是玛瑙石和“青金石”,而青金石主要是依靠从“海上瓷路”阿富汗进口而来,而从郭威及柴荣手上遗留在国库的青金石已用光耗尽,柴窑的天青色的釉料配方主要原料“青金石”已无来源,因“青金石”又是从遥远的海外阿富汗进口而来,如从阿富汗重新进口,在远古的年代,从阿富汗到汴京(今开封市)在海上及陆路,将需1——2年的时间,才能到达汴京(开封市),但从柴窑瓷器与北宋官窑用的釉料作比较,从釉料的配方看,变动不大。

五代柴窑釉料配方:玛瑙石、青金石、高岭土

北宋官窑釉料配方:玛瑙石、绿松石、高岭土

只将釉料的“青金石”变换成绿松石,但从北宋官窑瓷器的工艺上,作了很大调整,柴窑瓷器的器形,小巧灵珑,坯胎厚薄适中,但北宋官窑,器形凝厚庄重,坯胎偏厚,五代柴窑瓷器的釉面,色光俱佳,滋润细媚,用手触摸光滑、舒适,特别是坯胎天青色釉清淡雅洁,在器物的壁身布满了带清淡的鳝鱼血丝的细纹,而且柴窑瓷器釉面很薄,而北宋官窑瓷器,釉面的釉如冰似玉,琥珀盈盈,油润的翡色的釉面上开满了龟背纹,在龟背纹的边缘开满了各种形状的冰裂纹,忽隐忽现的鱼鳞般的冰裂纹,全靠自身的素雅,含蓄的独特造型,以及釉质,釉色和奇妙的纹片美感让人折服,产生出令人惊叹纹裂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圈足上的处理,一反五代唐以前圈足不上釉的作法,在圈足上满釉后,采用芝麻支钉支架支烧后,器物的底足在上满了釉烧制出窑后,只留下了几个小芝麻钉的痕迹,这样极大改变,五代及唐以前,底足因没有解决圈底足上满釉后,在烧制过程中,器物的底圈足与匣钵相粘而报废的难题,北宋官窑器物在圈底足上满釉后,烧制出来的器物的底圈足更加完美和精细了,这是北宋以后,解决了五代和唐以前的器物因怕烧制中和窑相粘,而不上釉,而圈足粗糙的这一工艺上的难题,在北宋官窑瓷器上得于完美和解决。

北宋官窑瓷器的翡色釉面里的主要为玛瑙石和绿松石的原料,烧制的官窑瓷器为翡色,品质最为上乘,因为北宋官窑瓷器只专供皇帝及宫庭使用,所以非常注重品质上的追求,由于五代柴窑在陈桥兵变后,赵匡胤窃得皇位,当上了皇帝,进入北宋王朝后,可能停烧出于上述的两个原因,一是青金石的资源的枯竭后,没有釉面“天青色”,青金石原料;二是出于政治的原因,因五代柴窑柴荣创烧以反奢华为名,停烧了柴窑,但通过对北宋官窑翠绿花口水仙盆提取釉面化验发现,青金石釉料资源的枯竭的原因是主要的,因整个水仙盆的釉料成份除“青金石“改换成了绿松石外,其它的釉料没有改变,根据史料《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有如下记载:狻貌出香亦翡色也一诸器此物最精艳,其余,则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大概相类。从这句话是三个意思,一狻貌形香熏炉(北宋官窑瓷器,香熏釉色翡色也,诸窑(北宋官窑)最精绝;二则是越州秘色瓷;三是汝州新生产的汝瓷。汝瓷的釉色像秘色瓷的釉色瓷,从这句话的意思也证实北宋官窑瓷的翡色的存在官窑翡色是官窑中的上品也,从图(一)看,该花口水仙盆通体翡色,玛瑙入釉,绿松石宝石内自身生的翡翠色作北宋官窑的瓷器釉色,美如玉石,釉色古朴,淡雅的色泽,釉色油腻莹润,这正是北宋官窑的颜色《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是宣和六年(公元1124)北宋人徐兢撰,是进入北宋第65年撰记,北宋本朝的人对官窑瓷器看后的描述记载,此文的记载是很真实的,因是亲眼见后撰文。

另根据母智德先生在2012920日的一篇抄别人的文章,说“北宋官窑”的文章里介绍了王振宇先生等三人经过余秋里副总理的特批,由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领着进入故宫博物院的库房,才在故宫博物院库房内,看到了四件北宋官窑,四件北宋官窑为:笔洗、花瓶、笔筒和尊,四件全是“国家一级文物”,由此看来现在在各地各大博物馆的橱柜摆放的标注的为北宋官窑瓷器都不是正宗北宋官窑瓷器,通常的宋代官窑都是南宋官窑瓷器,在此文里面说,连故宫博物院著名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因一个日本代表团来访都没有看成,当天到故宫博物院库房参观的是的经过副总理特批三个人及院长加库管员也是五人,才真正的有幸见到北宋官窑,就连在故宫工作一辈子的专家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亲自一见,更不要说上手了。现在遍地的专家给人鉴宝看“北宋官窑”可自己都不知北宋官窑瓷器为何物。

三、坯胎

北宋官窑坯胎,北宋官窑所选用都是含铁量很高的紫金土,这种含铁高的紫金土,整个紫金土的颜色,都呈现赤色,紫金土主要是高岭土,石英、赤铁矿,云母组成,这几种矿物质的组合,决定了北宋官窑瓷器的质量,也就是这几种胎泥配比含量和质量决定官窑瓷器密度和胎体厚重,所说的北宋官窑的胎体厚重,就可以判断此瓷器所用紫金土的质量,紫金土的砂,就是指石英,石英颗粒的大小,决定了北宋官窑瓷器的密度大小和凝厚。

所谓的紫,是指紫金土涵盖了紫、白色、黄色等其它的颜色,一般原矿土开掘出来的矿土,都呈现紫色,制成陶瓷后,其外观瓷器露胎处,根据胎泥淘洗干净程度,从图(一)水仙盆釉薄露胎的颜色来看,水仙盆的坯胎用土颜色还是淘洗得较干净,露胎的颜色呈现赤色,如淘洗得不干净,露胎处和圈足处呈现铁黑色。

所谓的砂:指紫金瓷胎泥中的团粒结构,团粒结构主要是指紫金土矿物质成份为石英、粘土、云母和赤铁矿。

所谓的“紫金土”也称“五色土”。

制成的官窑瓷器的颜色的深浅,要根据坯胎胎泥在精细程度,淘练及清洗泥料中杂质而定,笔者在查阅了有关史料得知,北宋官窑坯胎泥料选用紫金土的矿产地的原料选用上,以及在坯胎泥料的制作加工,杂质排除,色素的淘练清洗除色等各道工序上及其奢华和讲究,北宋官窑瓷器在烧制制坯胎前,首先要挑选好的瓷土矿里挑选上等的瓷矿石料,拉回集中在一个露天的原料坊里,要经过四季的风吹日晒和雨水、冰雪的侵润,到了春季自然软化后,碾磨粉碎成粉过筛,水积池澄,从中提练瓷泥,经反复揉搓后,使泥料达到“绕指成棉”的坯胎泥后,堆放阴凉处待用,制出北宋官窑瓷器的坯胎处口沿釉薄处的釉色的深浅,以及支钉支烧处的坯胎的深浅,以及器物的圈足釉薄处及露坯胎处的颜色的深或紫或黑(号称铁足),都取决于紫金土里的含铁量清洗的干净程度而决定,清洗淘练得越干净,坯胎泥的铁元素越少,坯胎的颜色就呈现紫赤色,反之,坯胎泥料淘洗的次数越少,坯胎泥里的铁元素含量越高,烧制出来的北宋官窑瓷器的釉薄的地方或没釉露坯胎的地方,就呈现黑铁色(也就是专业术语“紫口铁足”)。

从图(一)上的北宋官窑翠绿花口水仙盆,水仙盆显得釉肥胎厚,胎体厚重,整个盆从口沿到山字形的足,全都上满了翡色的釉,整个水仙盆底上五个圆形的支烧钉痕,从露胎的地方看胎坯,里面的坯胎泥为紫赤色,水仙盆足为山字形,足底呈现不规则的泥鳅背,由于北宋官窑瓷器的胎泥都淘练清洗非常精细,胎质细润,由于紫金土的含铁量都比较高,所以真正的坯胎泥淘练清洗过沥精细的胎泥,做成的瓷器的口沿釉薄处以及圈足的“紫口铁足”这现象特征并不明显,只是在釉薄的地方约露出一点赤色。

               二0一七年七月九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