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画幅数码单反——645D

 lixj1028 2020-09-24

645D的指标令人非常兴奋,而且和最近几个星期以来互联网上的许多谣传都非常吻合。

        - 4000万像素,44x33mm,不用AA滤镜的柯达最新传感器

        - 全密封机身

        - 85万日元(9400美元)的上市价格。上市日期为2010年5月中旬。

645D是CP+展会上宾得展台的明星。宾得搞了个“触摸和试用”(Touch and Try)柜台,让参观者可以和6部645D的量产机身(但是固件还在最后的调整阶段)亲密接触。由645D拍摄的放大照片也在展台贴出(放大到2米宽)。我在工作中经常使用拼接技术,所以不得不承认从单张片子放到这么大是非常令人震撼的。同时展出的还有几张B0尺寸的人像照片,也同样令人震撼,而且没有可见的摩尔纹。不过片子的处理过程并没有详细解释。

我有机会和宾得产品规划部的主管Yasuyuki Maekawa对话。他透露了许多非常有意思的信息,包括645D的开发思路和一些关键设计的决策背景。

您是否能够总结一下645D的主要功能?

645D是苞谷宾得宣布的第一部数码中幅相机。它的核心是柯达最新一代的4000万像素,尺寸44x33mm的无AA滤镜的传感器。机身的最低基准感光度为ISO200,最高为ISO1000.整个感光度范围内都有非常出色的动态范围(DR)。

645D的全密封镁合金机身构筑在刚性铝合金骨架之上。首次在中幅数码相机的传感器上配备除尘系统。其他重要的功能有新的11点AF系统,双轴电子水平仪,和保护后部和顶部LCD的硬化玻璃。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可以公平地说,645D更接近DSLR而不是传统的中幅机身。

除了机身,我们也同时宣布了新的DFA 645系列的第一个55mm镜头。该镜头可用于胶片机身但是进行了数码优化。该系列全部为密封镜头。

645D的机身和新的55mm镜头将于2010年5月在日本上市。

在过去几年,全球中幅市场一直在萎缩。一般认为,全新设计这样一个高指标的中幅机身可能有很大的投资风险。为什么宾得还是决定开发呢?

我们相信,很多使用我们胶片中幅机身的摄影师们一直在寻找价格合适的数码方案,让他们能够使用手中的中幅镜头同时又能够充分发挥数码机身的价值。

售价是关键。我们看到售价7000-8000美元的高端DSLR抢占了很大一块传统中幅市场。这告诉我们,摄影师们愿意为合适的数码机身付出这样的价格。

我不能告诉你确切会有多少人会买645D,但是我可以给你一个例子。就在我们宣布645D的当天,在东京的一家零售店就接到15台645D的确认订单。这是在这些摄影师中还没有一个人有机会摸过645D的情况下发生的。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我们非常有信心,今年在日本能够销售几千台645D机身。

另外,我们把645D仅仅看成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开发中幅机身,使我们的图像质量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

谈到价格,在日本,竞争对手出售中幅设备的典型价格高达645D的3倍。宾得是怎样做到这样的低价?而这对整个中幅市场又意味着什么呢?

有几件事情帮助我们降低成本。第一是目标价格的制定本身。由于是根据潜在市场的客户需求首先确定售价,我们就能够据此来制定商务计划,再根据商务计划以相对便宜的价格来采购部件。比如说,由于我们的采购量相当大,因此可以采购到便宜的传感器。

另一个因素是我们共用在产的DSLR产品的部件和为DSLR开发的知识和技术。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我前面提到的全密封技术来自K-7。新的11点AF系统也是自已有的DSLR技术中来。我们相信,我们是市场上唯一同时具有中幅和DSLR经验的厂商。

从开发的角度来说,645D的开发团队由K-7的开发工程师和我们以前的645胶片中幅团队的工程师共同组成。

当然,有些功能是特别为645D开发的,比如镁合金外壳,或者需要精确和可靠定位来安装传感器和其他关键部件的铝合金骨架。

坦率地说,我们对最后的成果很满意。我们把645D定位在最高档的全幅DSLR和其他中幅数码设备之间。从价格,实用性和功能来说,我们更接近DSLR。但是在图像质量方面,我们仍然能够达到类似于高端中幅后背的级别。

在设计645D时,是否以某些特定应用为考量呢?

我们许多已有的用户都是在室外恶劣条件下用645胶片机进行风光摄影的。我们把风光摄影作为645D的主要应用考虑。许多设计决策也是据此而做的。当然,这绝对不是说,645D就不能用在其他场合。事实上,645D在许多其他应用下也是非常称职的。不过我们相信,全密封的机身,寒冷气候下出色的电池续航能力(单次充电,我们曾经在-10度下拍摄650张)将会对风光摄影有巨大的吸引力。

关于全密封,645D是以极高的标准来开发的。当然你不能把它浸泡在水里,但是在任何规模的大雨中使用无论多长时间,都是防水的。

在介绍中,我们说过,645D的传感器是没有AA滤镜的。这对我们是第一次。坦率地说,一开始我们很担心会出某些问题,比如摩尔纹。然后经过很多次的实验,以及对很多图像的分析,我们意识到,其实摩尔纹问题不像我们先前担心的那么大。这一点对于风光摄影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图像上那些重复而类似的图案会很少。

我们还知道,对于像时装摄影来说,即使有摩尔纹产生,通过软件去除也会比较容易。我们的感觉是,对于愿意用645D来进行类似时装摄影这样的业务的摄影师来说,一般都具有足够的数码后期技术来处理这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做了许多工作来使得645D对于那些刚刚接触数码摄影的风光摄影师们更容易使用。比如说,有可能在机身内就把拍摄的RAW文件转为JPG而不需要使用PC或者Mac。我们还定义了一种客户图像模式来模拟日本风光摄影师们经常使用的某些反转片。当使用这些功能后,摄影师可以把SD卡直接交给图片社,就好像过去他们直接把胶片交给图片社一样。我们相信,这些功能可以帮助我们的许多传统客户进入数字世界。

您提到645D的画质和高端中幅后背很接近。DR(动态范围)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而且近来讨论也很多。您认为645D在动态范围DR上的表现如何?

这么说吧。首先,645D的图像会非常干净。我们相信,使用645D机身的摄影师们对于DR的体验会非常满意。

DR基本上是由传感器和后端对图像的处理来决定的。我们对于我们图像处理引擎的表现是非常自豪的。645D的图像处理引擎是基于我们长期的DSLR的经验开发的。

和老一代的中幅传感器相比,柯达的这个传感器本身已经非常干净了。当柯达说这块传感器的DR是11.5挡时,也许是太保守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135 DSLR传感器这些年来的发展也很快,(135 DSLR和中幅传感器之间的)DR差距其实已经不是很大了。”。

(由于传感器本身的区别很小,)真正的DR差别来自数字化以后的图像处理流水线(即图像引擎)。而我们对自己开发的图像引擎的表现水平是非常满意的。

大多数的中幅数码后背都可以独立于机身使用,而645D却是个一体机。为什么有这样的设计决策呢?

几个因素影响我们的决策。第一是645D的目标应用。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强壮的机身,能够抗击任何的使用环境。而分离机背要达到这样的可靠性水平看来是非常困难的。

另一个因素是后背和机身之间的数据通讯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一些设备厂商。我们不希望我们的用户为这些问题烦恼。

最后,考虑到中幅传感器非常高的画质要求,我们相信两个分离的设备连接时达到非常精确的公差是极其困难的。使用单一机身,就可以保证传感器相对于卡口的精确定位,从而获得可能的最佳画质。

645D会在日本以外销售么?

我们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开始在日本以外销售645D,但是我今天不能给你一个确切的时间。我们认为这样一个高端的机身必须要有合适的支持系统之才能销售。作为我们的传统基地,日本是645D初始投放的最成熟的市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决定一开始要控制销售量的原因。

645D中缺少的两个潜在的重要功能是LV和电脑接拍。您对此有何评论?

作为一个工具,我们认识到LV的价值。如果可能,我们当然会把这一功能放进645D中。但是我们所选择的柯达的CCD,和所有其他目前市场上能够买到的中幅传感器一样,都不支持LV。我们希望在将来可能出现的基于CMOS的中幅传感器能够取消这一限制。

至于对相机的远程控制,我们正在就可行性进行研究。但是目前对于时间和性能指标做出任何承诺都为时太早。

我们觉得某些需要遥控拍摄的应用也许可以通过645D上的HDMI输出来完成,因为可以将相机的显示输出到一个大的LCD屏幕上。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会彻底研究电脑接拍的问题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您提到同时发布的新的55mm镜头。那么,已有的镜头在645D上的实用性如何?另外有更多镜头的计划么?

宾得AF系统(645N和645Nii)的所有已有镜头都可以在645D上正常使用。这些镜头中的绝大多数在质量上也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坦率地说,我们对广角端不是完全满意。

所以,我们很快将会发布一款新的高端广角镜头,以完整我们的现有镜头群在广角端的缺失,同时在广角拍摄中充分发挥这块传感器的画质潜力。另外,这也补足了645D由于使用了和645胶片尺寸不同的较小传感器而丧失的某些广角能力。

现在讨论价格和上市时间还为时过早。但是我们对这个新镜头非常兴奋。

645D提供双SD卡槽。这对使用CF卡的其他高端相机摄影师来说是个惊奇的地方。这样决策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选用SD是考虑了几方面的因素。第一,我们相信从长远看,作为存储标准来说,SD比CF更有潜力。而CF作为一种技术已经到达生命的末期了。

另外,把645D做的又轻又小是我们优先考虑之一。SD卡明显要小许多。

最后,我们从一些摄影师那里听到了关于CF卡的插针弯折的抱怨。考虑到645D的主要应用,我们希望能够避免这些问题。

我最后的问题是关于RAW格式和转换的。除了宾得自有的PEF格式外,645D也支持Adobe DNG格式。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差别?你们又提供怎样的转换工具?

在过去,DNG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不能压缩。但是现在这问题已经解决了。所以我们全力支持和推荐DNG的使用。

我们宾得自己的软件Digital Camera Utility 4.0当然能够转换645D输出的RAW文件,但是我们也会努力让更多的其他公司的通用RAW转换软件来支持645D的RAW文件。

作为一个645Nii、K-7、MZ-s和pZ-1p(以及前K-x、GX10)的用户,说几句俺对645D的粗略印象。

1)对俺这个喜欢到处跑的人来说,握持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当年之所以入手宾得645Nii而不是康泰时645的主要原因是645Nii的握持感。645D的握持感可以说比肩645Nii。重量也差不多。这点让俺大感欣慰。俺在成田机场到处溜达的时候,背上一个乐摄宝,左手拉杆箱,右手单手拎645D。遇到想拍的,停下双手拍摄。这样大约3个半小时。右手不感觉累。

2)高感。俺的判断基本上是在ISO800时,和K10D/GX10应该差不多。当然这说的是在100%的情形下。由于有4000万像素,因此大可以强度降噪。俺因为不太在乎高感,所以也没有很仔细地测试。

3)看起来现有镜头每一只跑在645D上应该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俺原来最担心的两只镜头:35mm和300mm现在看,都很满意。唯一的缺陷是35mm还不够广(相当于135全幅的28mm)。希望宾得的超广中幅头尽快上市。

4)DFA645 55mm/2.8是个惊喜。咋喜法,看图就是了。

5)AF的表现和宾得的APS-C机器基本差不多。比645N2要好太多。

6)11个对焦点大概是继承K-7的,所以都缩在画幅的中央。对直接构图对焦没啥帮助。这个算是有点忽悠吧。

原来以为4000万像素的相机,适应要有一阵。原来预计要拍清楚都得一阵子。没想到,上来就能拍清楚了。还是手持。所以很满意。

从俺的角度来说,上645D就是为了4000万像素。只要用现有的镜头群能拍清楚。这相机就合格了。所以也不要指望俺去拿这相机去PK谁了。

最后,俺这645D是准备给DP1做备机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