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景帝心胸狭隘,却仍然被称为明君,苏辙历数刘启的七大罪状

 耕心堂书屋 2020-09-24

提出问题:

世人都称赞汉景帝为明君,了解他的人为何却说他人品太差,忌刻少恩,无人君之量?

上图_汉景帝(汉朝第六位皇帝)

论点:汉景帝心胸狭隘,忌刻少恩,无人君之量,却算的是明君。

背景介绍分析:

上图_汉文帝汉景帝

说起汉景帝,我们很多人都会第一反应就是,汉景帝是千古明君,他和他的父亲汉文帝共同创造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更是为汉武帝积攒了丰厚的家底,为汉武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仅仅从上边这些文字中来看,汉景帝确实很不错,但是实际上汉景帝的人品却差到了无力让人吐槽的地步。

上图_汉武帝(千古一帝)

司马迁对汉景帝的记录相对来说留下来的记录是比较少的,毕竟汉景帝是汉武帝的父亲,如果真实记录汉景帝的话,这会让汉武帝脸上有些挂不住;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司马迁在完成《史记》之后,汉武帝看到了书中所写,对汉景帝的写法很客观,汉武帝刘彻也知道父亲汉景帝是个什么样的人,不过他还是把司马迁在书中记录的真实情况给抹去了很多,所以,在今天关于汉景帝的记录资料相对来说很缺乏,很多事情是上不了台面的。

举例说明:

关于汉景帝的记述,苏辙对他批判的最为到位:景帝忌克少恩,无人君之量。

上图_苏辙(唐宋八大家之一)

那么,汉景帝到底人品差到何种程度,让我们用一系列的事情进行佐证:

例一:吴王刘濞为何造反,和汉景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汉景帝刘启在为太子的期间,恰好吴王刘濞的世子刘贤进京,刘启和刘贤在下棋的时候,两人下着棋就吵了起来,刘贤也是横惯了根本不怕刘启,刘启说不过人家直接用棋盘砸死了刘贤,这气性也是够大的。

例二:贬谪文帝名臣,秉公执法的张释之。

上图_张释之(汉文帝重臣)

张释之乃是文帝时期的老臣,素以秉公执法而闻名,时人称赞“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时为太子的刘启因犯错被张释之弹劾,刘启深为痛恨。

刘启继位之后张释之吓坏了,张释之知道刘启必定会报复,想要辞官隐退又怕遭到更大的报复,只得亲自前去景帝刘启面前认错,汉景帝原谅了他,不多久就把他贬到淮南国为相,张释之仍然害怕汉景帝继续报复,没过多久张释之就被汉景帝给吓死了!

例三:邓通曾因帮助文帝吮吸痈疮而得罪了时为太子的刘启,刘启继位之后立即收拾邓通,使得邓通因贫困而死。

上图_邓通(汉文帝宠臣)

例四:诛杀晁错。晁错和汉景帝一起商量如何消除诸侯,刘濞以“清君侧”为名反叛,结果导致七国之乱,汉景帝下旨腰斩晁错于闹市,对他没有任何抚恤,后来只是冷漠无情的说了句:杀错了!

例五:周亚夫挽救汉室江山,三个月平定叛乱,最后名将周亚夫被活活饿死,都是汉景帝所做。

上图_周亚夫(七国之乱平叛指挥者)

例六:汉景帝有个同父同母的弟弟梁王刘武,刘启任凭刘武胡作非为,却是一让再让,甚至刘武暗杀朝中大臣也不闻不问。

例七:汉景帝因为不再宠爱太子刘荣的母亲,后来把太子刘荣给废了,而且还让酷吏郅都进行审讯,折磨的刘荣自杀,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汉武帝晚年还建了一座思子宫呢?汉景帝刘启却说:郅都是个忠臣。

上图_刘荣(汉景帝太子,被废)

汉景帝的人品,无论是在君臣、父子、还是兄弟这些方面都是差到极点,在苏辙的眼中,他之所以被称为明君,一句话概括:惟不改其恭俭故耳!

上图_苏辙(唐宋八大家之一)

得出结论:

汉景帝虽然心胸狭隘,忌刻少恩,无人君之量,却因恭俭不伤百姓而可以被称为明君。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卷十一·孝景本纪第十一》

【2】苏辙《栾城集卷五十》

【3】班固《汉书·卷五·景帝纪第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