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管那些纷纷扰扰,静静喝茶就好

 博搜茶文化 2020-09-24

  静心泡茶,轻拂杯中悸动的浮华,瞬间浸润天地的尽是茶香与心香。月辉如练,倾泻在禅家的茶香上,茶者陶然自得于云水之间。

  

  一杯茶是一个静物,但是茶在浸泡的过程中,没有几人去发现茶所经历的一切;又有谁知道,水为茶的来临,而付出的煎熬和锤炼;又有谁知道,茶和水之间,又是怎样去抛却杂念私心,而融合在一起,所焕发出的人生至真至诚的美。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处的一种和美仪式。

  

  日本茶道虽寻求精力上的“一心”,但却倡议面对现实生活的不完满,赏识缺点。比方,茶道中运用的茶碗,不管从外型到颜色等,常常可见到不均衡共同的陶瓷品,有的左右不对称,有的是釉没足色,有的更是表面粗糙。还有茶馆中的花入或挂轴等茶道美术品,入眼的常常不是整齐划一的感受,多是良莠不齐。这种带有缺点的美,却常有深度的魅力。日本茶道以为,缺点的美,是一种奇数单一的美。就如中国书法中的行草,行云流水间的狂草,在不是正楷的忘形中,独自具有一种看似不整齐标准的奇美。

  茶禅本一味,浅酌品人生。 ----不可说接龙 之前一直听人说“茶禅一味”,不甚了解。直到和上官约好要拍一组关于茶道的作品后才开始用心领悟“茶禅一味”的道理,被“苦、静、凡、放”的境界所折服,茶与禅在这方面是想通的,古人诚不欺我。但顶多也是从结论和少许人生阅历上去理解。直到有天和影友游心兄聊到“茶禅一味”的话题,才有了较为皮毛的了解。对于“苦、静、凡、放”四境界,也是最简单的“苦和凡”有所悟,所以本组片子的标题不敢过大,将其定位在“苦和放”。

  

  常言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中如果以兴趣爱好相投分类,那就是:茶友,摄友,球友,车友。呵呵,细看过来,发现一直是茶友占多数。不管有没有在一起喝过茶,但凡话题是以茶为主的,说起来总会有不少内容可聊。而听着最暖心的话莫过于见过或没见过面的茶友对我说“还有的喝么,给你邮些茶过去吧”。也许暂时没有同饮一壶茶的机会,但已经共享了品茶的心情。

  其实,心静之处就是最 好的茶场。深谙此道者,无论行走坐卧,无论有茶与否,他随时都在“吃茶”。直如淤泥之中可绽莲花、火宅之上可得清凉。饮此心茶者,不拘茶迹,不落茶痕。不取茶相,不取非茶相。有茶亦饮,无茶亦饮。饮而不饮,不饮而饮。无心用茶,茶灵自附。茶灵附体者,心饮之间,与空相应,与真 相冥,与外相通,与内相融,与物相谐,与人相和。看得破,想得通。提得起,放得下。进得去,出得来。来无所从,去无所至。事来即应,事过即忘。无所不备,无所不可。随其所便,因其所宜。随时做主,立处皆真。在世出世,妙行无住。轻安自在,活泼空灵。情不随境转,心不被物迷。生死一瞬,常作终 极之想;自他不二,尽可悲天悯人。荣辱在所不计,毁誉无动于衷。信念八风不动,名利云淡风轻。直饮得地老天荒乾坤转,直饮得神清气爽逍遥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