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救命,我被手机充电器绑架了

 为什么73 2020-09-24
大家好,我是脸叔。
说出来我都感觉不好意思,昨天差点因为给手机充电这事挨揍了。
我记性不好,手机似乎永远没有充满电的时候。写下这行字,按亮手机屏幕,果然,又只剩5%的电量。
坐我隔壁的同事是个膀大腰圆的汉子,和我一样,神经大条,记性不好(比我好)。我总是在电量剩1%时,紧急征用他的充电器充电,出现过好几次撞车事件。
挨揍是概率事件,但使用手机,一定是现代生活的刚需。如今,手机屏幕越做越大,功能也越来越多,手机放在口袋里可能都在耗电,更别说微信、微博、王者、吃鸡等娱乐社交的巨大消耗。手机没电真能让人心态炸裂。
试想下,在漫长的通勤地铁里,你掏出手机,发现只有丝丝电量,听歌看小说的计划全部泡汤。再比如,扫共享单车时,只差最后一步解锁,手机突然没电,今天只能迟到。就连出差,都要背着沉甸甸的充电宝,才能稍微有些安全感。
而且,每次充电都要被手机充电器绑架在插座边上一两个小时,哪儿都去不了。
之所以和你们唠手机充电的问题,是因为我前几天接触到一群科学大佬:OPPO手机的VOOC闪充研发团队。这帮科技界的大神,有一个很摇滚的目标:三十分钟,充满一部手机。
目前常规的快充方式满电要一个多小时,半小时充满,现实吗?
还真现实。
OPPO团队搞了个飞速充电的黑科技,不仅能三十分钟充满手机,还把充电这件事的体验感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啥是VOOC闪充?其实很简单,字面意思,即超快速地为手机充电。刷个牙,发会儿呆就能把手机电量充到安全线以上的技术,我想应该没有人会拒绝。
再提一个广为人知的广告爆梗,“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这就是OPPO初代闪充的广告语。可以说,这句话把闪充的特色描绘得淋漓尽致。
一句话,就是快。
其实闪充这玩意儿我不陌生。2014年,我在北京798艺术中心参加过OPPO的一场发布会,那年发布的OPPO Find 7就配备了这种快速充电的功能。30分钟,手机电量可直接飙到50%。
当时手机的充电效率普遍不高,30分钟充至50%,让我惊为天人。
要知道,2014年4G时代刚开启,各种应用和游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手机的耗电量激增,快速充电的需求呈几何增长。VOOC闪充能将当时手机的充电速度提升4倍,在这个背景下,它的出现,称得上是手机充电行业的一场革命。
提升4倍,效果够直观了吧。如今,这群大神又告诉我,他们在半小时内将充电速度提速到100%,再次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
我瞬间变得很好奇:这帮人,总跟充电速度较什么劲?

于是,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和他们唠了唠“闪充”六年来的孤独研发之路。

现代社会,手机电量现在已经成了人类安全感的一个重要的支撑。手机没电,基本等同于钱包没钱。

每次出门忘记充电,我都经常想,如果有人能发明“唰”的一声就能充满手机的神器,将我从手机没电的困境解救出来,那该有多好。
其实,还真不是我一个人琢磨这件事。早在2012年,就有人起了研究闪充的心思。

他就是OPPO手机VOOC闪充团队的负责人张加亮。 

闪充之父张加亮
张加亮是一个资深的“技术控”,也是OPPO公司内部技术“五级大牛”,这一级别工程师在公司内屈指可数,外界知之甚少。OPPO首次做微型数码、负责PMP总硬件技术,包括后来的平板电脑以及超薄手机的项目,他始终都冲在技术的第一线。
这种实力的科学家,基本算是行业内的顶尖。
2012年,随着智能时代和一体机的到来,手机开始担任更多更复杂的职能,每一项新的交互都让手机电量消耗剧增。张加亮是个电子产品发烧友,他在使用这些产品时,也曾被耗电快、充电慢的问题困扰。
这个痛点,第一时间就被在技术领域深耕的张加亮敏锐地感知到了。他认为,充电速度一定是未来用户的重要需求。
当时市面上已经有现成的高压快充方案,张加亮受到公司内部的质疑:比OPPO实力强的其他手机巨头,为什么不做闪充?而且高通和台湾的联发科不但有成熟的快充技术,还能和友商兼容,快充已经有了成熟的方案,为什么我们还要单独搞一套?
相信我,真正的大佬永远看得比大多数人长远和准确。
OPPO公司内部有一个传统:当员工们有自己的创意,公司又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持时,允许他们自行研发。张加亮的闪充没有立项,不服输的他找到刚毕业的徒弟小伟,以及田晨、张建等几个同事组建了闪充兴趣小组,在工作之余探索闪充技术。
在OPPO工作十几年,张加亮奉行着“着眼长远”“本分做事”的理念,他不急着让公司认可闪充。他相信,只要放慢心态,带着团队踏踏实实地搞,做得足够好,公司迟早会认可的。

张加亮抗压、抗打击的能力比较强,他常说自己是天塌下来当被盖的性格。但除了他,当时小组的其他成员比较年轻。小伟是张加亮的徒弟,也是他的忘年好友。张加亮做闪充时,他刚大学毕业,和张加亮扎进这个公司不看好的项目,有时他也会迷茫。
他担心会被裁掉。
这个担心不无道理。当时,供应商和内部的部门不太看好这个项目,质疑声接踵而至。尽管张加亮对闪充的未来很有信心,但很多供应商可不这么想。
当时为了寻求供应商的硬件支持,张加亮经常登门拜访,但供应商总是敷衍他。有一次,供应商不能按时交付演示用的样品,对张加亮说,因为生产线上人手不足。张家亮和小伟只能忍气吞声,自己到生产线上当工人。
因为没有正式立项,张加亮带着兴趣组的成员慢慢探索着,工作结束后,他还会喊团队成员来自己的宿舍加班。闪充项目就在他那间小宿舍内,一步一步完善着。
闪充项目的前70%,都是在这个业余兴趣小组中研发出来的。这件事有多难,说起来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我知道,这些看似平淡的细节,往往藏着回忆中最汹涌的部分。
为了让团队成员安心搞研发,张加亮主动扛起了外部压力,这也是闪充项目能顺利进行下去的一个原因。小伟谈起那段日子,说自己被张加亮保护得很好,除了搞研发,没有太多其他顾虑。
2014年2月,OPPO的年度旗舰手机Find 7即将发售,张加亮提出将完善的闪充方案放进Find 7项目上选配。在设计电源适配器的时候,张加亮的团队做出了世界上第一颗智能充电头原型。这和以往的充电控温技术不同,在充电头端就把发热的隐患控制住,不带入手机中。
经过严格的质量审查,张加亮的闪充方案最终通过。

闪充团队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现实也证明了他们确实有底气。通过品质测试后,公司最终决定将闪充作为Find7的标准配置。这是对张加亮团队最高的认可。

搭配闪充功能的手机
提出将闪充配备到品牌手机上,是一次冒险的尝试。张加亮曾经提及过一个名词:“In Box”,意指将闪充功能和手机放在同一个盒子里,共同背负企业的声誉。这个举动,需要有足够的信心,如果因为闪充出问题,导致整台手机被退机,影响的是整个手机的品牌。
制作手机端软件时,需要其它团队进来配合。软件团队为了省事,提议取消管控电源的独立微控制芯片。但张加亮没有同意。他说,用独立的微控制芯片来做充电管理更安全,用户体验也会更好。为了坚持自己的决策,他做了大量的举证和劝说。
果不其然,消费者的反馈和事实再次证明,张加亮对产品的高标准要求,是正确的。
你可能会问,闪充团队一腔热血,耗费不少心力,闪充怎么一直没被采用呢?其实,这事比想象中难得多。
任何一样新生事物,都需要经历一个反复检验的过程才能被认可。闪充也是一样。
张加亮在设计闪充方案时,增加了许多成本,比如,出于对适配器安全性的考虑,闪充选用的充电线略粗,配套的充电头要特制的,电池的质量要用最好的,这都需要漫长的检验过程。
张加亮曾经拿火车举过一例子。高铁速度快,绿皮车便宜,需求不同,选择也不同。如果消费者更看重充电的效率,自然会为了更好的充电体验去接受更粗的线。
他和OPPO一直遵守消费者需求导向。倡导本分踏实,拒绝偷工减料。只有经过层层的质检和测试,他们才能把闪充这个功能放心地交给消费者。哪怕增加额外的成本,研发时间变长,也要将产品做得更完善,更实用。
我很认可张加亮说过的一句话:“很多事情你想让它变得更快,那你就要做得更慢。”他的态度很清晰,只有坚持正确的决定,慢下心来研发产品,才能将一件事做到极致。
其实,张加亮所说的逻辑,还有一个例子。
进入这个领域,就像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这种情况下,坚持二字,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闪充技术大获成功,张加亮在行业内成为标杆性人物,但他的心态没有被外界干扰,依旧纯粹。

组内的田晨这样形容张加亮:“他没有利益导向,而是纯用户导向——他最近才想起来买房子。

自2014年OPPO闪充功能面世以来,充电速度记录由OPPO所创,现在也应该由OPPO打破。
20W的VOOC闪充在2014年引起一波潮流,到2018年,SuperVOOC一代的功率已经达到了50W,在SuperVOOC2.0时升级到65W,实现了30分钟充满手机的目标。
从50W到65W,看似只有15W的增长,但从技术的角度讨论,背后的复杂是难以想象的。举个例子,看看你身边的笔记本电脑的充电器,大概都是65W功率的适配器。功率的提升,意味着充电器的体积也会变大。把手机的充电器做成笔记本电脑的大小,这个想法明显不现实。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张加亮身边,有几位青年才俊,同样在思考这些问题。
田晨负责SuperVOOC2.0的电源系统设计,在架构设计时,他要综合考虑产品性能、安全性和成本。充电功率升级到65W后,体积和发热的问题是项目组首先要面对的。
面临挑战,田晨有一套自己的应对方法:“把想要的东西想明白,用75%的时间去思考,验证,确定正确方向,再花25%时间去做,达成结果就很快了。”

为了解决发热和体积的问题,研发团队发动所有的资源去琢磨,整天都在思考,终于,他们将目光集中在一种名叫氮化镓的特殊材料上。

氮化镓材料
65W SuperVOOC上用的是一种叫氮化镓的特殊材料,它的性能非常极致,当初因为成本和制造难度,只在一些高端的、尖端的、特殊的领域才使用,比如航天器。现在,随着半导体制程、材料、工艺的成熟,才有机会把它普及到民用产品。

氮化镓听起来似乎很高端,我查了查资料,大概解释一下。它是一种新的半导体材料,特性跟传统的硅工艺不一样。在OPPO之前,没有手机厂商想到用氮化镓做充电材料。

田晨说,在此之前,没有厂商把氮化镓做到满足出货要求的百万量级,OPPO也没有。但现在,闪充团队把不良率降低到可以支撑量产的程度,甚至还降低了成本。

解决了体积和发热的问题后,安全性成了闪充团队着重考虑的因素。
安全性是OPPO对产品的核心要求之一。张加亮的标准很明确,成本再贵也不能省,绝不能因为充电给消费者带来损失。在安全方面,田晨说,OPPO专门定制了智能控制芯片来全线路控压、控流、控温,实时监测电池的使用情况,为安全提供保障。
而且,OPPO并不是一味玩大功率,它是在保证安全和体验细节的情况下,适当加大功率,这是OPPO“平衡”的理念。
用项目组张建的话来说,OPPO追求的是最合理的快充,不能以牺牲用户的使用安全体验做代价。
张建也是闪充团队里的老人,在闪充项目还处在兴趣小组阶段,就一直在跟进闪充项目,如今已经是超级闪充项目组的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的管理推进。
瞿春颖在 SuperVOOC2.0负责兼容性工作。她说,在第一代产品达到50W功率的时候,项目组就提了“30分钟充满手机”的目标,但测试的时候,大部分数据都在三十几分钟。他们觉得,这么宣传对消费者不“本分”。
OPPO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和体系,其中“本分”是他们恪守的准则之一。时隔一年多,如今,几分钟的差距最终被弥补,OPPO这群追求极致的“极客”,也算给了自己一个完美的交代。
贾岛著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而张加亮带领的闪充团队,六年磨一剑,如今崭露锋芒,只为实现你五分钟的充电自由。
经过OPPO闪充团队7年研究和探索,65W闪充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从“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到“充电5分钟,刷剧4小时”,“30分钟充满一部手机”的新口号逐渐改变着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我在市面上搜了搜,发现高端手机的快充功率,基本都在40W或者以上,但在一些平价的机型中,充电功率直线下降。这说明,大部分消费者接触不到这种便利的充电科技。

OPPOReno4 SE
9月21日,OPPO发布了新品Reno4 SE,这款2000-2500元价位段的手机搭配了成熟的65W超级闪充技术。这也是OPPO将65W闪充首次普及到了2-3k价位段。这一举措意味着超级闪充这样的技术,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更加没有门槛。
这也应了那句话,人人用得起的科技,才是好科技。
如今,在海外某一些区域,还在折腾10伏1安、10伏2安的充电设备,有的地方连220V供电都有问题。甚至还有花钱充电这种形态。这种情况更需要高效的快充。OPPO的闪充团队,除了想给手机用户带来更好的充电体验外,也希望整个世界,都能够用上中国自主研发的技术。

在5G这样一个高功耗的时代,充电对于用户来说将是十分重要的刚需功能。OPPO Reno4 SE的问世,代表着成熟的65W闪充技术开始普及。

*部分采访对象为化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