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鼎盛时期,在中国的东北大地上,出现了一个以粟末靺鞨族为主的靺鞨国。 公元713年,其首领大祚荣被唐玄宗册封为渤海郡王,该国在后来的战乱神秘消失。而在北京郊区怀柔区,有一个怀柔第一行政大村“渤海所村”,这里边是纯属巧合还是有其内在的联系? 史料记载公元698年至926年,靺鞨人大祚荣在大唐东北地区建立了震国,自号震国王。公元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公元762年,唐朝颁诏令渤海国。国都最初为旧国(今吉林敦化)。公元742年迁都显德府(今吉林和龙),公元755年迁至龙府(今黑龙江宁安),926年为契丹所灭 ,历时229年。 大祚荣的父亲名叫乞乞仲象,原是粟末靺鞨中的一个部落首领,曾依附于高句丽政权。唐高宗章元年(668年),唐灭高句丽之后为了防止高句丽政权复辟并有效控制高句丽遗民与临近靺鞨、契丹、奚、等少数民族,将大批高句丽遗民和一部分靺鞨人强行迁往内陆。 其中大祚荣的父亲乞乞仲象率其部众迁居到了当时唐朝卢龙节度使治下的营州(治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并依附于唐朝从此在营州开始了长达30年的生活,大祚荣便在这一时期出生并长大成人。这期间他们同汉人接触,深受唐朝政治氛围的影响,为后来创建渤海国起到了文化上的催化作用。 历史上,渤海国也曾经一分为二 据《唐地理志》记载,公元724年,渤海国一分为二,一部分留驻渤海国原地,另一部分南迁至幽州城(今北京宣武一带)。唐元二十五年迁至幽州城北35华里的桃谷山,建立了燕州。据《东燕州城》记载。该城为方形,整体为夯土筑成,边长1华里,设东南西北各一门,城外有护城河。 ......本文摘自www.minzushi.or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