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老师评作文】《一位女市长的遗愿》评析与鉴赏

 遵化文史 2020-09-24

【孙老师评作文】系列之五

“今晚要为芳芳钉扣子!”——《一位女市长的遗愿》评析与鉴赏

评析∕孙瑞欣(原遵化市师范高级讲师、唐山市管专家、唐山市名师、河北省特级教师)

作文∕黄军(所在学校已不详)

【作文阅读】

她仰卧在床上,肩被高高的枕头垫起,可依旧呼吸困难。她嘴张得老大,脸像墙壁一样惨白。

床前,静静立着几个人:大夫、护士、秘书、丈夫、念高小的女儿芳芳和揣着采访本的记者。

丈夫俯下身仔细地听她的心跳,然后缓缓地立起身,抬腕看看表,向秘书投去一瞥,那意思是极其明白的。

难道她就要这样地去了?真有点不敢相信。她本是个精力充沛的女强人,还没有过四十五岁,在市级领导层中是年富力强的。她担任市长两年多来,使这个小小的江滨城市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整洁的市容,产值的翻番,还有兴修那为人不齿但一刻也不能疏忽的公共厕所……她为这个城市耗尽了心血。

她本不该这样早早地离去,倘若不是洪水陡涨,倘若不是堤坝决口……她要去了,就这样躺在床上,默默地去吗?室内回旋着悲凉的叹息。

她却不肯瞑目。眯缝的眼里透出一种光来,张着的嘴微微翕动,似乎有话交待。

众人一阵迷惘。有人环视卧室,想找些所需之物了却市长的心愿,以此慰藉这颗即将停止跳动的心。

秘书递给她常年不离手的提包,那里面装有她批阅过的各类文件。她却依然瞪着眼。

丈夫递过几粒药片,她还是睁着眼。

是想留下点闪光的言语吧?记者将耳朵贴近她的嘴唇,却一无所获。

大家失望了,谁能探索到这个市政最高女官员的内心奥秘呢?

她的丈夫默默地将女儿引到床沿。像是一种回光返照,她脸上突然有了生气,垂着的两手缓缓移动,费力地攥住女儿的前襟,随后闭上眼睛,溘然长逝。

记者轻轻为她放平枕头时,发现枕头下面压着一个绿皮笔记本。打开一看,里面是她的防汛日记。在最末的一页上醒目地记着一条:今晚要为芳芳钉扣子!

“刷……”目光射向芳芳的衣襟,上面的衣扣已经落了两颗。大家记得,就在那天夜晚,女市长倒在洪水中了。

泪,漫过众人的眼睛。他们看到了一个女市长的朗朗硬骨,也看到了她那一颗慈母的温柔的心。

【评析与鉴赏】

写女市长,可写的内容一定很多。《一位女市长的遗愿》一文的作者为了突出女市长的崇高风范,只捕捉了女市长临终时的特定场面加以描写。这一场面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的沉重、哀伤、撼人心魄,由此形成了整篇作品节奏的徐缓、调子的低沉。

习作开篇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便是她卧病床上的情景:“肩被高高的枕头垫起,可依旧呼吸困难。她嘴张得老大,脸像墙壁一样惨白。”再叙床前陪伴她的人,尤其是她丈夫“俯下身仔细地听她的心跳,然后缓缓地立起身,抬腕看看表,向秘书投去一瞥”的行为表现,告诉读者这是一个诀别的场景。这样的场景叫人深感凄婉、揪心。可奇怪的是,她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时,却“不肯瞑目”“眯缝的眼里透出一种光来,张着的嘴微微翕动,似乎有话交待。”那么,女市长临终时究竟有什么“遗愿”要交代呢?读者不解,就连她身边的人也是“一阵迷惘”。于是,这才有大家“环视卧室,想找些所需之物了却市长的心愿”。秘书递给她装有她批阅过的各类文件的“提包”,她依然“瞪着眼”;丈夫递过几粒药片,她还是“睁着眼”;记者将耳朵贴近她的嘴唇,等她“留下点闪光的言语”,却一无所获。直到她的丈夫“将女儿引到床沿”,她才“脸上突然有了生气,垂着的两手缓缓移动,费力地攥住女儿的前襟”,随后闭上眼睛。文章至此,悬念依旧未解。最后,通过发现她的绿皮笔记本的最末一页上的一条记录:“今晚要为芳芳钉扣子!”这位女市长的“遗愿”才被大家知晓,悬念彻底解开。

作者写女市长临终的嘱托,不写她的豪言壮语,也不写她对工作的挂念,而是写她记挂着为女儿芳芳钉上脱落的两颗衣扣,事虽不大,却从侧面表现了女市长抛却家事为抗洪日夜操劳奔波忙碌;同时,也表现了她对女儿的慈母之爱。如此构思,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残缺之美更显人物精神之美;以小写大,小中见大,颇能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在习作中间安排了一个插叙,写她当市长两年多来,“使这个小小的江滨城市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整洁的市容,产值的翻番,还有兴修那为人不齿但一刻也不能疏忽的公共厕所……她为这个城市耗尽了心血。”写她在洪水陡涨、堤坝决口的危急关头战斗在抗洪一线。这处插叙丰富了作品内容,交代了故事的原委,把女市长为城市建设日夜奔波操劳、舍家抗洪献出生命的崇高形象树立在了读者面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