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的名牌奢侈观是妈妈的错?别一念之差毁了孩子

 优家教育 2020-09-24

“我家孩子上的幼儿园,大部分小朋友都穿名牌衣服上学,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不穿名牌会不会被笑话啊?”

“妈妈,夏天的爸爸每天都开宝马车来接他,他可高兴了,你明天也开宝马来接我好不好?”

“米莉昨天穿的史努比,今天又换成了米奇,为什么我没有?”

很多父母神经线一紧张,这是孩子在追求名牌,在攀比吗?

你不必敏感,或许,孩子会认为买一辆宝马,就像去玩具店买一辆玩具汽车那么简单,他们还没有金钱的概念。

上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较小,往往没有主见,常常随着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自己,受暗示性强。比如,当你问幼儿园好不好时,他会说“好”,接着“坏不坏时”,他会答“坏”。他还不具备分辨事物好坏的能力。

以,当他看到有小朋友的爸爸开着宝马车来接放学时,就直接想到了,也要妈妈开车来接我。

在他眼中宝马车是没有价值的,就是简单的“你有,我也想有”。

孩子的模仿性很强,他们很喜欢模仿别人的言语、动作和行为

如果一个孩子说:“我妈妈给我买了一套乐高”,另外一个孩子会说:“我爸爸给我买了一套乐高”,第三个孩子会说:“我爷爷也给我买了一套乐高!”

那么,这是攀比吗?

这对于小一点点的孩子来说,有可能还算不上攀比,他们或许仅仅是单纯的模仿。

孩子经常在不自觉中模仿别人的言行举止

大多数年龄小的孩子,对名牌的渴望并不大,而这些名牌的概念大多都是家长给孩子灌输的。你要想想自己平时是不是有奢靡情结,影响了孩子,或者在学校受到一些影响,这些都可以进行交流。

不管怎样的想法,都有他存在的原因,你千万不要停留在表面理解孩子的要求上,对于孩子来说,事物没有绝对的善与恶,物品没有贵与贱之分,父母不能拿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想法。

孩子的每一种想法都值得,父母去小心翼翼地对待

对于稍大一点的孩子来说,他随着生理上的发育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他的自尊心亦与日俱增。然而,这种自尊心很容易被虚荣所扭曲。比如,他喜欢穿名牌戴奢侈品,就是为了在孩子中显示自己,用片刻的虚荣去满足自我表现的心理欲望。

心理学上认为,虚荣心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过度表现,是一种追求虚荣的性格缺陷,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

贪图并追求表面的光彩,就会慢慢走向虚荣、攀比。

当然,攀比、虚荣每个人都会有,但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超过了一定的度,事情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过度的攀比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父母也要有正确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对于孩子的不合理的物欲要求,要敢于拒绝,不放纵

允许孩子去感受,识别感受

要允许孩子去感受,学会识别感受,说出感受并承认感受

如果孩子因为没达到名牌衣服而感到沮丧,没关系,这不会要孩子的命。

你不能严厉地斥责,你可以用头脑风暴想处帮他们解决的办法。

你只需要说:“你真的为那件衣服而感到沮丧,你很希望自己能穿着它去上幼儿园,但你明天如果穿着那件带有小熊背包的衣服去上学,相信的你同学会很吃惊的,会把你围起来,来拽一拽小熊腿的,如果你在背包里放上几件玩具,就更神奇了,你可以给小朋友表演变魔术。”相信孩子的名牌情绪会很快过去。

孩子想得到的有可能不是单纯的那件名牌衣服,而是其他小朋友的关注,这一点你要看清楚。

不买名牌会被别人嘲笑吗

对于孩子还小的时候,本身对于名牌、奢侈品并没有大人那样敏感,往往是大人灌输给孩子的一种心理,而并不是孩子自己纯粹感受到的。

对于孩子而言,别的小朋友去亲子城玩儿童职业体验,而自己在家门口玩沙子,这也是件很开心的事。

对于家长而言,一定要教会孩子享受当下的快乐,而不是把所有的目光都专注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事实上。孩子就不会觉得,如果自己没有就会被别人嘲笑。

在家庭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种教育是,幸福是需要自己创造的,而不是他人一味给予自己的

要让孩子明白别人索取和自己获得之间的差异,明白通过劳动可以获取报酬,不劳而获一味索取的,不是长久之计。

比如孩子跟你要零花钱买玩具,你要让他明白这个钱是你给孩子的,你要决定孩子买什么样的玩具。

相反,让孩子通过劳动获取零花钱,这个钱是孩子自己挣来的,他可以自由支配钱的用途,可以自行决定买什么样的玩具。

告诉孩子,通过自己辛苦劳动换来的钱,要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而不是名牌这些虚荣的东西。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没有买名牌而不高兴;有了心理建设,家长也不会担心孩子没有穿名牌而被其他同学嘲笑。

一颗平常心态来教育孩子,用正确的金钱观引导教育孩子,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养育

和善而坚定地处理名牌情结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偶尔给孩子买一些名牌产品,而对于过分迷恋名牌的孩子,不要轻易“投降”。

理智的父母不会一味地骄纵孩子,毫无底线地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

应该让孩子遭受点挫折,和不被满足,以防今后更大的挫折。

孩子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要求而哭闹和央求,很可能你比他更伤心,但当你相信骄纵对孩子毫无益处时,你就更容易做到和善而坚定。

01

防止模仿不良榜样

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父母应该注意,防止孩子模仿不良榜样

这个不良榜样,包括他的同学,也包括你。

你首先要审视一下自己,是否有追求名牌的倾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你有名牌情结,自然就不能一刀切地要求孩子不要名牌、不攀比。

要知道,你无意间的言语,也有可能是孩子名牌情结的诱因。

父母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说一些“推波助澜”的话,比如:“这是XX牌子的,穿上就是漂亮等。使孩子有了胜人一筹的优越感,让孩子滋生出炫耀、虚荣的心理。因此,平时不要过多谈论名牌,也不要过分追求和炫耀。

再者,你要观察一下班级内其他孩子的情况,是不是“唯名牌论”。如果每个人都在比吃、比穿,那么,就要考虑是否给孩子换班级、换学校,或者对孩子进行金钱的正确教育。

02

学会计划用钱

在金钱的问题上,你要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然后协助他们懂得花钱的学问,慢慢学会节约和计划用钱

从大道理上讲,你可以跟孩子讲讲“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自古以来都是我国的美德,要让孩子知道每一份财富都来之不易,只有耕耘才有收获,从而养成珍惜财富、珍惜劳动的品格和习惯。

不要和同学攀比,通过自己的双手付出辛勤的劳动,获得的财富才最珍贵

如果你确信孩子还听不懂,不妨从小事讲起。

你可以给他讲讲你的工作、家里的收支情况、钱是怎么花的等等,这样,孩子会直观地感受到钱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消失的,就能明白父母挣钱的辛苦。

让孩子明白,他年龄还小,没有足够的能力靠自己赚钱,所有的花费都要靠父母,所以不能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要节约用钱,不奢侈,不攀比。

03

给孩子一些零花钱

零花钱,是为了让孩子有机会学习到更多有关金钱的宝贵知识

让他们对挣钱、花钱和管理钱,了解的更多。

对物品有“价格”的认识,学会用钱来与物品等价交换。

你可以给他一个存钱罐,让他把5角、1元、5元等硬币、纸币放进去。

告诉他一件名牌衣服的价格,让他从自己的存钱罐里拿出这件衣服所需要的钱。

这样,他们就会直观地意识到买一件名牌衣服需要花多少钱,当发现把他所有存钱罐里的钱都拿出来还不够时,就会发现,原来买一件名牌需要花这么多钱啊!

很多孩子没有金钱的概念,仅仅是从满足他的需求出发,而要求买名牌。

固定的零花钱,让孩子认识到了钱,懂得如何使用钱,从而不再盲目追求名牌。

04

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多给予表扬

孩子的自尊心很强,父母的贬低性评价,会让他产生自卑感。

自卑感,会使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在同学们中间也会被看不起,他会通过一些物质需求,来保持自己在同学们中的形象。

过度的这种物质需求,就变成了虚荣、攀比。

05

拓展孩子积极的朋友圈

每个孩子都会很关心自我,密切地关注自己,自然而言地常常拿自己和别人做对比。

他们很想肯定自己,处处赶超别人,希望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

在这样的比较中,孩子很容易判断出自己与别人的高低上下,这虽然看起来有催人奋进的一面,但同时也有隐患。

如果他周围的孩子都是比吃、比穿的,那么,自然他就向这些孩子“学习”,并去“赶超”别的孩子,与别人进行攀比。

如果他周围的孩子都是一起单纯玩耍的小伙伴,或者是一群结伴学习的小伙伴,那么他也会单纯的加入到玩耍或学习的行列中,而不去做物质需求上的比较。

如果孩子还没有择友的能力,不妨家长帮他做出优选。带他向积极的孩子靠拢,约优秀的孩子一起玩,慢慢建立积极向上的朋友圈

06

多花心思和时间陪伴孩子

很多父母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往往想通过买名牌衣服、玩具来弥补对孩子的愧疚。

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名牌,物质欲望会越来越强。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和陪伴。相比物质上的给予,父母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更能让孩子感受到爱与温暖

那么,如何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呢

著名亚洲顶级萨提亚亲子专家、“心理营养”首创者、美国心理辅导学博士林文采老师,作为4个孩子的妈妈,看到了父母们的育儿误区。从自身成长和育儿的双重视角给予了解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