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磊女儿尿床获24万个赞:孩子尿床是小事,但有这些“现象”就是大事

 优家教育 2020-09-24

图片来自微博@黄磊

前几天,黄磊微博发了一条关于5岁多的二女儿尿床的趣事,没想到,瞬间获得了24万多赞。

妹妹昨天晚上尿床了早晨妹妹问爸爸:“你知道,我是怎么尿床的吗?”

爸爸黄磊说:“你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要尿尿,然后就找卫生间,找啊找,找啊找,终于找到了,然后你就尿尿,然后你就觉得凉凉的,然后你就醒了,就发现自己尿床了。”

妹妹无比崇拜地说:“哇塞,爸爸你怎么知道的?”

 图片来自微博@黄磊

尿床,本是一件很尴尬、很不光彩的事情,但却在黄磊父女眼中成了一件趣事。

从父女俩的谈话中可以看出,爸爸黄磊没有一点点的责备和生气,妹妹也没有感到丝毫的不安、害羞和自尊心受伤。

然而,在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对孩子在床上“画地图”这件事儿,大为伤脑筋,责骂、说教,甚至大打出手,让孩子丢了命。

韩国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因为尿床,被妈妈关在了没有暖气的厕所中罚站4个小时,随后身亡。

图片来自百度资讯截图

凤阳4岁小女孩武某某尿床,继父十分恼火,用木棍对武某某进行殴打,次日凌晨小女孩死亡。
 

图片来自百度资讯截图

孩子尿床
正常or异常
 

孩子尿床正常吗?为什么孩子会尿床?

聊这个话题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孩子的膀胱能储存多少尿。

孩子的年龄加2,就是孩子膀胱可以储存尿液的盎司数量(1盎司30毫升)。

也就是说,2岁孩子的膀胱可以储存4盎司尿液,即120毫升;3岁孩子的膀胱可以储存5盎司尿液,即150毫升;5岁孩子,就是210毫升的尿液。

当膀胱储存的尿液超出范围时,就需要排尿了。

那么,尿液装不下,膀胱就自动往外排的话,孩子岂不是随时都会尿湿裤子,尿湿床?

在这里,我们必须要认识一块神奇的肌肉——Urinary Stopper Muscle (止尿肌),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控制膀胱里的尿液,在达到警戒线时不会直接排出来。

打个比方,膀胱就像大水缸,而止尿肌就是控制开关的水龙头,膀胱里的尿液达到储存极限时,就需要“止尿肌”控制不漏尿。

有研究发现,27个月大的孩子,止尿肌就有能力工作了。因此,孩子在3岁前频繁尿床很正常,大多数孩子,在5岁时才学会夜间控制尿尿。
 
下面,咱们再来看看“孩子为什么会尿床?”这个问题。

孩子会尿床,一是因为膀胱容量有限;二是因为脑部、肌肉发育都不足,无法控制膀胱的排尿节奏。

1、围绕在膀胱开口的肌肉,需要在合适的时候开和关,孩子在感到尿意时,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

年龄太小的孩子神经连接不牢固,大脑“憋住尿”的消息发出去了,可还没传到膀胱就丢了。所以,一个不小心,他就尿床了。

2、另外,孩子处于深度睡眠,大脑“憋住尿”的消息可能根本无法发送。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在睡眠时,大脑可以慢慢感知到膀胱发出的信息,从而控制排尿。

因此,美国儿科协会表示:

孩子在6岁前,还出现晚上尿床的现象都是被认为是正常的,而且男孩尿床的比例要比女孩高。

 


尿床
儿童第三大创伤事件


如此可见,孩子尿床是再常见不过的一件事情。

但如果处理不好,也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换洗床单很麻烦,难免会抱怨和唠叨。

其实,尿床的孩子,本身就很自责、内疚、害羞了,而如果家长再责怪孩子的话,孩子也会更加内疚、尴尬,甚至会有自卑心理。

在《最孤独的长跑者》影片中,主人公13岁的男孩上小学了还在尿床。

妈妈责备他尿床是因为懒于起夜,并且每天都把他尿湿的床单,挂在窗外晾晒,以便放学之后,同学路过都能看到,以此来刺激儿子,让他自觉羞愧而不再犯。

图片来自电影视频截图

自尊心极强的男孩,为了不让同学看到“画地图”的床单,每天一放学就赶紧跑回家,在同学没看到之前把尿湿的床单收回去。

每天一跑就是十几公里的路程。

然而,妈妈责骂和惩罚的这种办法,始终没能让他改掉尿床的毛病。

图片来自电影视频截图

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发现:

与没受惩罚的尿床孩子相比,受到惩罚的孩子尿床更为频繁,更有可能抑郁,总体生活质量较差。


不过,那段孤独长跑的日子,却练就了他“飞毛腿”的功夫,长大后,他成为了马拉松比赛的冠军。

电影虽然是个励志片,但是隔着屏幕,也能深深地感受到男孩的内心苦闷和精神压力。

尿床产生的羞耻感和自卑感,已经足够打败心理上还很稚嫩的孩子。如果再得不到爸爸妈妈的理解,该有多么的无助和恐慌。

如果父母把弦绷得太紧,总想着严肃处理孩子尿床问题,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很可能会给孩子留下经久难愈的伤害。

前沿心理学调查显示,尿床是儿童的第三大创伤事件,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


曾经,浙大儿院肾脏泌尿中心接诊了一个尿床的孩子。

一位妈妈火急火燎地说,她的4岁儿子从小就尿床,看着一床又一床尿湿的床单,她急得夜夜睡不着觉。

“宝宝5岁前,身体各器官还在初步发育,有尿床的情况都是正常的,你的宝宝才4岁多,为什么这么心急火燎的?”肾脏泌尿中心主任毛建华,看着因过度焦虑而略显疲惫的妈妈问。

“这其中的辛酸我已经尝够了,不想让我的孩子也和我一样因为尿床而失去正常生活,所以尽早带他过来看毛病”。
原来,这位妈妈自己打小就有尿床的毛病,一直到22岁才彻底治好。尿床的阴影一直伴随着她最宝贵的青春岁月,甚至严重影响到了她的生活和婚姻。

孩子尿床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对于尿床这件事的态度。

尹建莉老师说:

教育中,有太多这样的蝴蝶效应,本来小事一桩,家长完全可以用轻松愉快的态度来解决,甚至不需要去解决,问题也会自行消失。


 

孩子5岁后还在尿床


一般孩子在5岁以上夜间就不尿床了,但孩子如果尿床大于等于每周两次,持续3个月以上,就要考虑是否患上遗尿症了。

病因可有下列几种:

1、排尿控制中枢发育迟缓。

2、睡眠和觉醒功能发育迟缓。

3、神经内分泌因素。

4、遗传方面。

5、神经心理因素。

6、不良排便习惯。

7、膀胱功能障碍、解剖因素及尿道感染等。


据统计资料表明,孩子夜间遗尿患病率很高, 7岁儿童中有10%患遗尿症,并有2%3%患儿一直持续到成年。

遇到孩子遗尿问题,千万不能低估,建议尽快去医院确诊,并进行针对性地治疗。否则,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如果尿床,这样的事情偶尔发生一次,或许就是个意外,虽然有点小尴尬,但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没必要大惊小怪。
像大多数技能一样,孩子在控制大小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意外或者犯错误。

有些孩子在完成如厕训练6个月到一年以后,可能因为生活中出现巨大的变动影响到他的心理,会出现如厕倒退的现象。

在出现意外时,不要羞辱孩子,不要让他重新使用纸尿裤。斥责、说教、惩罚不会有任何帮助。

人生本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试错的过程,谁都难免会走一些弯路和回头路。

孩子尿床就是生活中稀疏平常的一件小事,就像孩子走路跌倒了一样,我们不把它当成问题,它就不是问题。

毕竟,意外就是意外。

谁小的时候没有尿过床呢?所以,作为父母要控制情绪,产生共情,给予安慰,该洗的洗,该换的换。

帮助孩子收拾干净,换上新的床单被褥。

大度地说:“没关系”,或者开个玩笑:“昨晚下雨了吗?怎么会有滴水……”

孩子是最敏感最聪明的小精灵,他能从大人的态度里觉察到自己是被接受还是嫌弃。

父母的耐心和信心,会起到重要作用。保持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帮助孩子采取一些小措施,这种尿床的意外情况,无疑会自行解决。

1

睡前少喝水


孩子睡前2小时不要喝水或者任何饮料。

当然,如果孩子真的渴了,也可以少量饮用一些水,但尽量晚上别让孩子大量喝水。

可以在上午和下午早些时候让孩子多喝水,这可能会减少晚上口渴的状态。

2

临睡前上厕所


孩子上床睡觉前,提醒他上厕所。

3

定时叫醒孩子


问问孩子,是否愿意让你在夜间定时叫醒他去排尿。

陪孩子睡的父母,要观察孩子的睡眠情况,孩子半夜一动,就有可能是要尿尿了,需要提醒孩子起床尿尿。

可以慢慢摸索孩子的夜间排便习惯,有的孩子晚上需要定时叫醒1-2次去排尿,有的孩子则一觉到天亮,夜间不需要排尿。

4

进行排尿的自主训练


尽量在白天推迟排尿,以便让孩子体验一种膀胱充盈的感觉,培养排尿控制感。

5

借用防水被单、隔尿垫


如果你觉得换洗床单太麻烦,可以床单下面铺上防水被单、隔尿垫等,防止孩子尿湿被褥。

在这时,可以让孩子帮忙,鼓励孩子更换湿床单,让孩子知道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虽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父母的智慧高低,孩子的幸福与否,就藏在这些不容忽视的细节里。
 


养儿育女是一场修行,父母最大的功德也就在于让他内心健康快乐的长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