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微博@  这两天“你为什么推人那小女孩”火爆网络,今天一度被推上了微博热搜。
 此梗源于《乡村爱情故事》谢广坤问孙子的一段话,谢广坤问他孙子:“你为什么推人那小女孩?”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当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摩擦和碰撞,可能是互相争执,也可能是大打出手。当孩子自己感觉受委屈后,回到家里,就会向父母诉苦:“我被谁谁打了。”来自中国公安大学的犯罪心理学教授,今年61岁的李玫瑾在央视综艺节目中说:肯定要打回去啊,我支持! 对于这一问题,100位父母可能会有100种处理方法。
 但在家长眼里,看到自己的孩子因与别人打架而受伤、被排斥或被孤立,是很痛苦的。作为父母,我们一般都会先尝试着告诉老师,或者通过与对方家长协商,来解决问题。在最近一期的访谈类节目《你好妈妈》中,霍思燕提及到了儿子嗯哼在学校被同学欺负的事情。嗯哼放学回家后,和妈妈一边玩一边聊天,无意之中,他告诉妈妈:我在学校被同学打了。 当她听到自己的宝贝在学校被打了时,简直万箭穿心,霍思燕本来想说“打回去”,但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因为她觉得这不是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她选择先让自己放松下来,之后问嗯哼是怎么被打的?为什么?然后,去跟他沟通这个问题,分析对错。再之后,给老师发邮件,让老师多留意一下这个情况。 霍思燕表示:因为我没有在场,并不能辨别谁对谁错。有时候孩子对妈妈的表达会很夸张,所以要和老师了解情况。 但是,有时候,这个解决办法或许还不够,结果会不尽如人意。霍思燕就表示,在跟老师取得联系之后,老师说,“其实在正常范围内,他们是不管的。”“如果小孩子打的过分会跟家长联系,随后就没有下文了。” 所以,作为父母,令我们困扰的是:孩子被欺负后怎么办呢?自己该如何介入呢? 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有那么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相应地都会发生欺凌这类的事情。即使孩子在吵架或者打架后似乎很痛苦,但他们通常都能很快从痛苦中恢复过来。如果你想保护孩子免受经历生活中的的这些问题,那就错了。一名大人带孩子在长春宽城某广场玩耍,看到自己孩子和别的孩子发生肢体冲突,很生气,就让别人家孩子在烈日下跪在广场上。被罚跪的男孩称,事情的起因是他不想和那名家长的孩子一起玩,拌了两句嘴,并没有打架。爱子心切可以理解,但利用成人心智与力气上的优势,以大欺小,就让人难以接受了。当孩子被打时,要先看看孩子的态度。如果只是轻微冲突,不妨让孩子们自己解决,父母只要适当引导,聪明的孩子会找到自己的应对方式,还能提升社交技能。在成长的道路上,或许,父母偶尔的“不介入”才是最好的姿态。 
 任何一位家长,都不可能一天24小时看着自己的孩子,尤其孩子上幼儿园或者小学以后。家长只有取得孩子的信任,当孩子被欺负时,才能与家长沟通,才敢于说出事情的真实情况。一位初中女生因为遭遇了学校同学的霸凌,选择离家出走,被公交司机发现带到了派出所。当她爸爸赶来的时候说:别怕,爸爸替你做主,天塌下来了,爸爸顶着! 不管孩子受了什么样的欺负、什么样的委屈,有父母在背后支撑,孩子就会感受到爱和力量,也就不会畏惧伤害。父母一定要做孩子强有力的后盾,而不是在孩子求助的时候,不咸不淡地说一句“为啥他欺负你不欺负别人?”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如果一个孩子被欺负了而没有遭到反抗,那么,很容易就形成了习惯,总会被欺负。但,善良并不代表着懦弱。反而,因为站在了正义的一方,应该更有强烈的自信和反抗精神。很多家长都会教导孩子“我们不欺负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欺负你”,“一旦遇到别人欺负你,就要立即打回去”。但实际上,被欺负的一方,往往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那么,大声地说“不”,严厉地谴责,从声势上压倒对方,然后寻求安全的避让方法,比硬碰硬的效果更好。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无论对方有多么强壮,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会被吓退的。可是,孩子本身就很柔弱,怎么才能使他有说“不”的勇气呢?这其实是可以锻炼的,譬如在家里进行场景模拟的游戏,家长去欺负孩子,让孩子说不。逐渐让孩子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应对。 家长不要一听孩子受欺负就着急上火,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前段时间,电视剧《带着爸爸去留学》热播,其中一集的武丹丹被朱露莎等人殴打、欺负。武爸爸发现后,他的反应是:“我倾家荡产我弄死她们.......” 从话语中可以看出,武爸爸很气愤,甚至失去了理智,可是这样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家长在面对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不大发雷霆,不破坏性地干预,而是建设性地思考问题,要本着解决问题的方式去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跟对方家长沟通的时候,也应多站在对方孩子的立场上,问题才有可能解决。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中,贾静雯在女儿咘咘和小朋友Mia发生争执时,总是泰然自若地在一旁默默观察。 她说:“这是她们的世界,有些时候你让她去面对不同的状况,其实对她也是一种成长。小孩子有着自己的剧场,没有到最后关头,都要让孩子们自己解决。 不要冲动性地处理问题,不仅解决不了问题,甚至会使问题更加糟糕面对欺凌,要教孩子学会宽容,学会承担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当然,也要学会分析打人孩子的心理,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解决自己孩子被打的问题。“心理营养”首创者、美国心理辅导学博士林文采老师在《教你为下一代营造幸福的原生家庭》课程中,提出了“欺负人的孩子,都有一个受伤的自己”这一问题,深入剖析了孩子打人这一行为背后的原因,将会给你很大的帮助。参考文献:《通往幸福的教育》,作者:三川玲、白滔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