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全球超8亿人没有充足食物。但是,同时,全世界每年浪费超过10亿吨粮食。浪费、隐性饥饿、膳食不均……我们仍面临不少挑战。脱贫攻坚,勤俭节约应该从现在开始,从小朋友们做起。节约是中华传统的美德,我们小时候就受到这样的教育,现在,也一样要教育自己的孩子。节约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但是,父母不能把节约变成算计和斤斤计较,不然毁掉的就是孩子的格局和视野。 前几天,在微博上有一名网友,分享了高铁上的一个见闻:在高铁上,对面坐了一家三口,儿子(10岁左右)买了三份高铁饭回座位,看起来很高兴,跟座位上的爸爸说:“我买了三种不同口味的,你们想吃别的味道也可以吃了,里面还有一份宫保鸡丁,是最贵的。” 刚坐下,去厕所的妈妈回来了,站在走道上看见了桌上的三份饭,一下就火了:“谁让你买这么多的?让你去买饭你一下买三份?” 儿子看着都懵了,说:“嗯啊,我们三个人一人一份啊。”这时候一直没说话的爸爸突然开口:“我不饿,没想吃,你看你,买这么多干嘛?” 妈妈简直怒火中烧,吼起来:“我不饿,你买那么多干嘛?!谁让你买这么多的,你就买你自己的你买三份?我给你100块钱你就要全花光是吧?!”儿子被两个人围攻,说话都带哭腔了:“那你们也没跟我说不吃啊,你们没说清楚。”他妈:“我怎么没说清楚了!我让你去买一份饭!一份!听不懂吗?儿子:“那我想着你们也要吃饭呢?万一你们也吃呢?”他妈大吼:“我不饿!我不吃!你买回来等会我也要扔掉!我们现在只能去退掉!走!跟我一起去退掉!”最后这个妈妈成功地把两份盒饭退掉了,站在走廊上把退回来的钱塞进裤兜,这才安心回到座位,第一次压低了音量跟孩子说话:“你的这份盒饭,啊,快吃吧。” 孩子担心父母肚子饿,所以,自作主张多买了两份盒饭,却被父母无情暴击。父母生活不易,“只想让孩子吃好的,而自己不舍得吃”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却用“哭穷”与节约的方式,简单粗暴地抹杀了孩子的善良与好心,这势必会给孩子心中留下许久的阴影。恐怕这个孩子日后也将日渐麻木,不再愿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小时候,我们父母那一辈非常节约,也很重视对下一代的节俭教育,常常无意间表现出“我们家很穷”。大多数餐桌上少有肉,一块肉被夹来夹去,父亲夹给母亲,母亲夹给孩子,父亲说:肉很贵。 母亲去菜市场买菜,总是因为一分钱,而与菜贩子斤斤计较。
孩子一双新鞋,穿三年:第一年大,第二年正好,第三年夹脚。
坐火车时,为了110cm的身高不用买票,让孩子一直弯着腰。
偷偷把水龙头拧松一点,滴滴答答,下面接个盆,这样可以省点水费。
每天父母最多的唠叨就是:“你一定要好好学,长大了挣大钱给爸妈花。” 父母那一辈,大多都是从小苦过来的,甚至吃饭都是饱一顿饥一顿。苦尽甘来半辈子,难免会觉得,自己对孩子哭穷,是想让孩子早点懂事儿,以后有出息。从小被灌输贫穷观念的孩子,长大后很难有安全感。唯一让他有安全感的,就是存折上面不断上涨的数字,除了更多的钱,没有什么能够让他心里更踏实了。从小被灌输贫穷观念的孩子,会变得谨慎而又敏感。往往特别在乎钱,哪怕是长大后自己有钱了,也会很抠门,整天蹭吃蹭喝蹭车,蹭了小钱,却也丢掉了自己的尊严,时间久了别人都会对他敬而远之,在社交上也会严重受阻。从小被灌输贫穷观念的孩子,不敢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当别人通过创造条件与机会,追寻更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的时候,他却死守着已经拿在手中的饭碗,不敢前进。我们总是希望孩子眼界和心胸都足够宽阔,有着比我们更高的人生高度。但一个计较眼前得失的父母,怎么能养出一个眼光长远的孩子呢?即使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但过分的跟孩子强调金钱的来之不易或者大人处处透漏着对金钱的执着,那么,孩子的内心也不能富足起来。节约,需要大智慧。与其教孩子拧松水龙头,节约水费,不如教会孩子关上水龙头,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他内心获得的富足,一定比一个月的水费更珍贵。聪明的父母从来不会向孩子哭穷,而是努力做好自己,并以此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念。
 小S是有名的节俭老母亲。一个包背十几年,一件毛衣穿七八年,也并不是什么新闻了。在综艺节目《我们是真正的朋友》中,有一次女儿艾莉想买一件1000块的衣服,结果被小S训斥: 1、你不要随便逛购物网站; 2、你还小,会长个,买衣服应该尽量买便宜的; 3、不要养成从小花大钱的习惯。  不得不说,小S训女儿的表情和语气,真的太接地气了,跟很多节俭的父母简直一模一样。正在吃早饭的大S知道后,表示“完全没必要”,她看了艾莉选的衣服,说款式很好看,而且是可以穿很久的那种,一件衣服即便价格很贵,但可以穿上很多年,平均到每一年,也并不算是浪费。并且大S认为:“生活条件允许,孩子表现优秀,作为奖励的话,1000元也不多吧?”所以,她决定买下那件衣服送给艾莉,作为她舞蹈比赛第一名的奖励。 艾莉付出了劳动,用自己最擅长的舞蹈技能,拿到了第一名的成绩,服务了家人,让他们得到安慰、开心,于是获得一件价格较高的衣服。也算是劳有所获,并不是像小S说的那样“她没赚钱,却想花钱”。 过度的压制孩子爱美天性,一味强调节约,这种错误的节约育儿,扭曲的是孩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他会有“不配得到感”。真正对于孩子的爱,是需要发现孩子真实的需求,了解这种需求。黄磊两口子,从来不打击女儿爱美的天性,更不把它与虚荣、浪费联系在一起。应该家里是什么条件就怎么养,也别铺张浪费。我们家也没有富养也没有穷养,该吃饭就让她吃饱、该上学就上学,也没有刻意过于严厉,也不会去纵容,用爱去养吧。 
 田亮可以说是一个相当有经济实力的明星,但对女儿森碟的教育上却时刻体现着节约二字。有网友曾爆料森碟穿的衣服跟普通人一样,价值都是几百元甚至几十元。森碟的一条裙子在生日上已经穿了两年,一双鞋子也穿了好几年。田亮自己平时的衣服也是穿了多年,老婆叶一茜一双拖鞋能穿十年。田亮还经常带着森碟一起做公益,在节约水、电资源上,田亮还是形象代言人。节约,贯穿在生活的点滴中,对孩子最好的节约教育就是,自己身体力行的去做,让孩子看见父母的一言一行,真正了解到节约的意义。 森碟正因为有一位对生活和物质节约的父母,才变得节约、大方、善良和优秀。在一次综艺节目中,森碟见其他小朋友扔掉了还未喝完的牛奶,心疼的大哭,还直呼道:真的太浪费了。真正体验过节约带来的美好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才不会刻意放纵自己的欲望。一家人任由孩子点一大桌子菜,结果,点得太多,盘子里的菜没怎么动,孩子就不吃了。记得第一次,带儿子去餐厅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小小的他对菜单上的所有菜品都好奇,都想尝一尝,但眼大肚子小,点了一桌子,儿子每样只尝了一点儿就饱了。第二次,进饭店,我就问他:“上次你点了一桌子,都没有吃完,真的浪费了,这次你准备点几个菜?”我说:“我们先暂时定为5个,你觉得你对于喜欢吃的菜,最后剩下多少,就算是没有浪费呢?”然后我说:“好,那我们就定这个标准。你开始点菜吧,如果感觉你点的菜不能吃到一半,就不要再点了。”就这样,他越来越清楚自己的口味和实际“战斗能力”,现在,每次去饭店吃饭,他既能吃到自己喜欢的菜,又不会浪费食物。更大的收获是,在节省的过程中,还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预测能力和统筹能力。节约不是一味地节省,更大的意义在于,节省的过程中,怎么利用心智培养孩子的统筹和计划能力,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获得一个最经济的投入产出比。节约是美德,正确的体现在孩子身上更是一种良好的品质,会伴随一生影响一生。父母是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来的人,不仅仅是给孩子带来生命这么简单,还应该肩负着教育好孩子的责任。聪明的父母,除了物质以外,还应该懂得与孩子共情与同理,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相同,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具体教育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