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父母爽约家长会,男孩持刀坐27楼欲轻生”的新闻,上了微博热搜。 消防员赶到时,男孩的双腿已经挂在楼外,低着头,持着刀,情况十分危急。原来,男孩与祖父母生活,父母常年在外,因为这次父母答应去家长会,却爽约了。最后,消防让男孩的父母写了保证书,男孩才肯从楼边下来回家。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孩子被父母“放鸽子”后的的失望和心痛。对于父母来说,情非得已答应去开家长会,后又因为忙着挣钱而不去,是小事儿,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天大的事。 孩子的脸就像六月的天,时而晴朗,又时而阴雨,这是因为孩子的情绪是多变的,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并且自身又难以控制,所以他们能在转瞬间破涕为笑。为了应对孩子情绪突发的“阴雨天气”,很多家长经常喜欢用的一招就是:随口许诺,“只要你XXX,就让你XXX。”但是,孩子真的做到了,要求兑现承诺时,往往等到的却是:以后再说。“别哭了,一会儿我们去买巧克力。” 孩子不哭了,妈妈又说巧克力吃了牙疼,咱们吃苹果吧。 “乖乖在家听话,妈妈下班给你买小猪佩奇。” 但是,孩子每天都站在门口等妈妈,都没有等来小猪佩奇。 “把电视关了去睡觉,周末带你去游乐场。” 结果周末加班,把带孩子去游乐场的事忘至脑后了。 其实,孩子的记忆力超级好,即使因为某些原因,他偶尔忘了父母的承诺,但是有一天他还是会想起来,“妈妈,那天你说带我去游乐场没去,你骗人!”当孩子具备语言表达能力之后,对父母的话能记得门儿清。你随意说的一句话,都可能被孩子放大,一直记在心里。新学期开始,当别的孩子都背着书包去上学的时候,山东济南一名14岁男孩,却带着100多块钱偷偷逃课去爬泰山了。在晚上下山时,所有的钱都花光了,手机又没电了,他徒步30多公里,求助路人报警,男孩才得以回家。男孩之所以自己去登泰山,是因为他的父母承诺过带他去爬泰山,但他足足等了一个暑假,也没有等来父母的兑现,所以才会独自一人去完成心愿。 孩子是单纯的,他们愿意相信任何人,尤其是最亲近的父母。可以说,父母的承诺对孩子来说是最值得期待的未来。但如果父母为了让孩子高兴,对孩子轻易许诺,给孩子开“空头支票”,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 “说一套做一套”是家庭教育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问题,也是孩子们最反感的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做过一个关于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现状与期望的调查,发现孩子们最不满意父母的12种行为里,说话不算数以43.6%的比例位居第一。而另一份调查则显示,在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中,“答应过孩子的事情做不到”出现的频率为:四年级占比42.2%,排名第一;八年级占比63.7%,排名第一。我们不能自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就随便说说,或者自作主张改变想法。要知道,没有哪种信任能经得起父母的肆意挥霍,这些从不会兑现的美丽承诺,一旦住进了孩子的内心,就会成为孩子一生的痛。
 在综艺节目《做家务的男人》中,袁弘和张歆艺夫妻的一番谈话戳痛了许多人的心。袁弘笑着问张歆艺:“如果有机会,你愿不愿回到过去?”听到这话,张歆艺很认真地想了想,然后垂下眼睛,轻轻摇了摇头。张歆艺说,小的时候,她想买一双99元的白球鞋,妈妈说很贵,不同意。后来,她软磨硬泡,妈妈终于对她承诺,只要她考试考到多少名,就给她买。 接下来的日子,张歆艺像疯了一样地学习。她说:“为了那双白鞋,我就努力努力再努力,从来没有过的使劲学习,真的。”经过努力,她的名次远远超过了妈妈定下的目标,妈妈却食言了,依旧不肯买那双白球鞋。这件事一直张歆艺困扰多年,每每回忆这段往事的时候,泪水都会在眼眶里打转。后来,长大了的张歆艺,给自己买了好多双小白鞋,也许这些白球鞋她根本没有机会去穿,但她就是要买,只是为了弥补自己童年心里的伤害。 孩子,从被承诺时的满怀期待到被爽约后的失望,犹如90度的过山车从高空坠下,虽然外表无恙,但内心已被“伤碎”。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长按二维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 补足自己童年缺失的心理营养
知乎上曾发起过这样的问题讨论:家长言而无信对孩子的伤害到底有多大?结果表明,父母不兑现承诺,会给孩子带去非常消极的后果:性格执拗的孩子可能会用更激烈的方式来反抗; 性格温顺的孩子则会吞下这颗有些苦涩的“糖果”; 而更多的孩子,则是丧失了对父母的信任和安全感。 当那些长期被父母爽约的孩子,发现他无论怎么努力都换不来父母的承诺时,他的精神支柱就会瞬间崩塌,他就会放弃所有的努力,陷入绝望的阴影中。儿童幼小的心灵是非常细嫩的器官,冷酷的开端会把他们的心灵扭曲成奇形怪状。一颗受伤害的儿童的心,一辈子都会萎缩成像桃核一样坚硬,布满深沟。 被父母爽约所伤害的孩子,有的终其一生都在舔舐自己的伤口。
对孩子许下的承诺 要一言九鼎
当孩子提出某项不合理的要求时,比如想出国旅游,想用平板电脑打游戏等,如果由于经济或者其他原因,父母没有办法帮助孩子实现,千万别说:“等发了工资带你去”、“你乖乖吃饭,就可以玩”等糊弄孩子的话。而是要向孩子说明原因,讲清楚道理,并对孩子表示歉意,这样,孩子是会体谅父母的。拒绝向孩子承诺没有把握的事,远比开“空头支票”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在《朗读者》中,李嫣曾经给爸爸李亚鹏写过一封生日贺卡,劝他戒烟:“这是你四十五岁的生日,我爱你,我永远爱你,但是如果你能够不抽烟的话,我想我会爱你更多一点。”李亚鹏读完信,很感动,但却对女儿表示歉意:“爸爸将来有一天,一定会做到的。” 李亚鹏表示对孩子不敢轻易许诺,认真地回复道:“在不远的将来。”“轻诺则寡信”,在对孩子许诺之前,一定要想想是否可以办到。如果可以,就要说到做到;如果不可以,就不要轻易地许下承诺,更不能欺骗,否则,父母与孩子信任的小船说翻就翻。在与孩子相处时,难免有一些突发状况,比如哭闹等,这时,家长千万不要轻易许下并不打算兑现的承诺来哄骗孩子。如果真心想用承诺的方式,让孩子停止哭闹或者开心起来,那么,父母就要说真话、真承诺,对孩子的承诺一定要兑现,给孩子做出榜样。如此一来,孩子也会像父母一样,对自己说的话负责,而且,孩子也会更愿意与信守承诺的父母交流。知乎上有个热门问答,叫做:“孩子考到了约定的成绩,可我不想兑现给他游戏充值的许诺怎么办?” 图片来自知乎网友截图 “答应孩子的事就一定要办到!” “正人先正己,育儿先育己,爸妈不守信用,长大后孩子也会成为一样的人!” 父母是孩子认知世界的第一导师,父母的承诺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一旦父母对孩子言而无信,孩子就会日益不把父母的话当回事儿,就不再信任父母,家长也自然对孩子难于管教了。 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言出必行,诚实守信,诺不轻许。愿所有的父母都能成为一名成功的父母,以诚恳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孩子,活出让孩子钦佩的样子,在灵魂和精神上做孩子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儿童沟通心理学》,作者:李群锋,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