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山突发地震:黄金12秒,我们要保护好自己和孩子,更要教会他求生技能

 优家教育 2020-09-24

“地震”,一个对很多人来说陌生又熟悉的词。近年来几次特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图片来自微热搜

就在昨天08时02分,在唐山市丰南区(北纬39.31度,东经118.04度)发生了4.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北京、天津等地有震感。
 

图片来自微博@央视新闻

看到地震发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孩子的安全。
 
父母不可能一天 24 小时都陪在孩子身边,地震时倘若孩子一人,并且完全不知道怎么面对这种情况,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儿童安全中,自然灾害的安全防护是重中之重,增强孩子这方面的安全防护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技能和方法,是必须的。

还记得史上最牛校长叶志平吗?一位始终把学生安全摆在首位,多年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防灾逃生演练的校长。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颤抖,桑枣中学2000多名师生仅用1分36秒就全部安全逃生,无一伤亡。如果学校平时没有对师生进行相关安全知识的训练,这个奇迹是不可能创造的。

所以,为人父母的我们,不仅自身要熟悉防震救灾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危机意识,教会他在地震时如何保护自己。
 

图片来自《防灾减灾警示教育公益动画》

 

抓住12秒自救黄金时间
保护自己和孩子
 

地震一旦发生,生死存亡就在瞬息之间,而我们自救的黄金时间只有12秒!
 
你的冷静和及时准确有效的安全应对,是孩子最好的安慰和保护。
 
当地震发生时,不管你是在室内还是室外,首先不要慌张,慌不择路是绝大多数人遇害的第一原因。

为了保护自己和孩子,请首先保持冷静!

室内


日本作为地震高发国家,学校会常常传授一些地震自救知识,不少日本的动画片里也都有这样的情节:当地震来临时,老师会先让小朋友们蹲下,躲避到桌子的侧下方。

这其实都来源于室内应对地震的三要点:伏地、遮挡、抓牢,也可称为“隐蔽遮挡法”。

1

遮挡

面对地震,室内的求生法则是尽量待在原地。不要尝试跑到其它房间,或者是冲到楼下去(除非你在一楼)。
 
如果感觉到屋子在轻微晃动,你应该马上将孩子抱在怀中,并寻找掩体来保护自己和孩子,防止被坍塌的墙体或东西伤到。
 
在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角、墙根;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地方。
 
最好避开:没有支撑物的大家具旁边;吊顶、吊灯下;玻璃和大窗户等易碎的东西旁边。
 

2

伏地

选择好避震空间后,身体尽量蜷曲缩小,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身体弯曲,留出一定空间给怀里的孩子,重点护住他的头部或后颈。
 
如果孩子比较大,可以教给他保护自己的姿势。
 
在避难的过程中,寻找离身边最近的可以用的东西,来保护自己和孩子的头部和颈部,并安抚孩子的情绪。比如你正在卧室,可以第一时间拿起一个枕头来保护自己和孩子的头部。

3

保护眼睛、口、鼻

保护自己和孩子的眼睛,以防异物。利用身边的物品,比如毛巾或者床单衣服,捂住口、鼻,以防毒气、灰尘。
 

4

抓牢

在室内蹲下避震时,最好双手能够抓住牢固的物体,有利于身体的稳定性。
比如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地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
 

5

避免二次伤害

如果你正在厨房,需要迅速关闭电磁炉、天然气等会引发二次灾难的东西,然后再找地方隐蔽。

图片来自《地震应急自救手册》

室外

 

1

在室外玩耍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和孩子正在室外玩耍,则需要第一时间带他去安全的地方

不能毫无目的地奔跑,要努力急中生智,观察周围的环境,避免危险地段,寻找相对安全的地方。
 
何为危险地段?首先,观察周围环境,如果周围有高楼、大树、电线电缆、街灯、广告牌、玻璃窗等,必须立马逃离。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掉下来,却是很危险的。

要注意用手或包等物保护好头部,慢慢向安全地方转移。
 
而相对安全的地方是指空旷、开阔的地带,比如广场,这样才能避免高空坠物砸伤,也有利于自己关注周围环境,以及时作出下一秒的应对。

2

在开车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开车,应逐渐减速并待在车内。

不可以急刹车或者待在原地,也不能慌不择路,加速狂奔。因为地震时候地表躁动,车速太快很有可能导致翻车。

你可以慢慢减速,匀速慢行,注意避开电线杆、立交桥、天桥或高架等地段,寻找开阔地避难。

3

在野外

如果碰上山体滑坡、滚石下落,要朝着滚石方向的垂直方向逃生,或者尽快寻找结实的东西掩体。
 
每一个人都应该加强自救意识和知识,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才能更好地保护好自身和孩子的生命。
 
地震自救12秒求生指南,希望你能看看,并学会。

视频来自腾讯视频@人民电视
 

准备应急包
以备不时之需


除了要掌握上述的自救常识以外,还可以未雨绸缪,做好避难物资的储备。如果灾难真的来临,这些东西,能帮助你延长等待救助的时间。
 
地震多发的日本,很多家庭都会储备防震物品,储备3-5天的即食食品和水,应急灯火手电筒和备用电池(无法判断是否存在瓦斯泄露的情况不要在使用明火),急救药箱、求救口哨等。
 
日本家长还会给孩子准备一个防灾兜帽,耐热防火,还能避免头部被掉落的东西砸伤。
 
应急包内的物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01

1、生活必需品

水,建议买一些瓶装水,但要注意保质期哦。

压缩饼干、方便面、食品罐头等速食食品。

为孩子准备的用品,比如奶粉、尿不湿、小毯子等。

身份证、房产证以及现金等。

02

2、应急工具

防烟面罩、灭火毯、多功能手电筒、应急蜡烛、逃生绳、充电宝、口罩、手摇充电收音机、应急保温毯、干粉灭火器、钳扳手、剪刀、手套、雨衣、打火机或火柴等。

还有用来呼叫援救人员的救生哨(这点非常关键!汶川地震中就有灾民被掩埋后,通过扳手敲击和哨子等工具,引来救援人员救助的案例。);

03

3、急救包

放置备用的急救药物、消毒液、碘伏、创可贴、绷带、阿司匹林、感冒药、双氧水等常用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如果家中有特殊病人,可以准备一些常用药,比如降压药、胰岛素等。


当遇到地震等突发情况时,一个小小的“应急包”,就可能成为化险为夷的关键因素。

希望您用不到,但一定要知道! 

演练自救
比告诉孩子自救知识更重要
 
 
一直以来,我们一遍又一遍,教科书式地去教孩子自救知识,你认为教会孩子隐蔽遮挡法,以及家里的灾难应急包在哪里,就够了吗?

你认为,孩子能够凭借你教的这些在12秒黄金时间内,自救吗?
 
答案是——不能!
 
教孩子成功自救,“演练自救”比“告诉他自救知识”更重要。
 
只有带孩子去看现实的泥潭,才能教孩子在泥潭里种出花。
 
灾难无法预演,但12秒自救的方法可以演练。
 

1

演练隐蔽遮挡法

用一个秒表来记时,按照上面所提供的自救办法,用游戏的方式,不断地与孩子进行演练。直到“伏地”、“遮挡”、“抓牢”每个动作都做得标准、迅速。
 

2

被困时教孩子从容应对

让孩子在一个独立的空间,让他使用准备好的应急包。

比如:练习小口喝水,珍惜饮用水。

创可贴怎么贴,双氧水什么时候用,要注意什么。

手电筒打火机都该什么情况下使用,怎么用。

让他用感官感受光线强、声音大、风大的逃生之门。

让他在黑暗中别大喊大叫,静待救援,看他能否可以做到这样的独处。

▼、

图片来自《地震应急自救手册》

父母,是孩子的守护者,希望每位家长都能做好这一角色。愿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都能平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