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期“宅”家,家庭“内战”不断?试试这3种方法,和孩子轻松相处

 优家教育 2020-09-24

假期的生活美好又让人担忧,面对漫长的假期,许多成年人都有些待不住了,更别说天生好动的小朋友们了。

放假的安排有别于平常上学的时候,在假期里孩子的生活节奏都乱了,这可怎么办呢?

秀秀最近在朋友圈里晒出了自己儿子学习的照片,从照片里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双手放在书桌上,两只小眼睛目不转睛的看着屏幕,全神贯注的学习着。


晒娃年年有,今年特别多,线上学习的苦恼,家长们怕是体会的够够的了。

面对家长们的晒娃,有的父母也提出了一些问题,那就是在放假的时候,孩子们的生活节奏非常杂乱。

有的时候跟着家长出去玩,很晚才回家睡觉,就算没有出门,在家的时候因为看动画片,和长辈们玩等,都容易晚睡。紧接着第二天就睡到日上三竿,生活的完全没有了节奏。

长时间待在家里的孩子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儿童可能会出现焦虑心理,烦躁害怕,紧张等等情绪。

想一想孩子平时每天可以在太阳下奔跑,而现在只能宅在家里,平时小区里每天热热闹闹的,现在却是每天都是一片寂静。

有些孩子甚至因此引发厌食,腹泻等一些比较严重的行为反应。

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和这些原因有关:

1:孩子的作息时间变得不规律,晚睡晚起,昼夜颠倒。

2: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不进行运动。

3:父母过度限制外出,孩子的活动空间小。

4:长期在孩子面前提起疫情并且播放相关疫情的报道。

5:一些过于紧张的行为比如:天天在家没出过门也要整天催促孩子去洗手,告诫孩子出门一定要戴口罩等等勒令行为。

孩子长期在这样高压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孩子的的身体和身心健康能吃得消吗?

当孩子宅在家里,变得烦躁焦虑时,家长可以试试这么做:

No.1

多陪孩子一起玩耍

玩一直都是孩子们的天性。

疫情期间整天的憋在家里,他们肯定会因为日复一日的无趣而产生焦虑和孤独感。这个时候父母能给的就是在家里陪伴着他们。

其实日常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可以在室内场所开展的娱乐活动。娱乐游戏能够很有效的既打发了他们的无聊时间,让他们减少想出门的意愿,能够缓解他们的焦虑,转移注意力到有趣的事情上去。

当然小一点的孩子还可以尝试送快递或者是卖东西的场景游戏,各种场景游戏可以让孩子和家长更亲密的接触,大大增进亲子关系。

No.2

注意补充维生素D

孩子小时候要补维生素D,很多家长都知道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但是其实维生素D缺乏不仅仅影响钙的影响还会影响孩子的情绪。

美国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对哥伦比亚波哥大学的儿童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儿童中期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导致青少年时期的攻击性行为以及焦虑和抑郁情绪。

与维生素D水平较高的儿童相比,血液中维生素D水平提示缺乏的儿童发生外化问题行为(攻击性和违规行为)的可能性更高。

孩子小时候皮肤没办法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所以中国营养协会建议二岁之前孩子每天补400IU以上的维生素D。

很多家长到了孩子二岁后就不会再给孩子补维生素D的,怕会中毒。但现在我们基本都宅在家里很少出门,孩子的皮肤基本见不到太阳,适当的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可以预防孩子焦虑。

No.3

合理的作息规划

因为疫情的爆发,孩子们可能之前的生活节奏都被打乱了。白天不起,晚上不睡可能是非常多孩子的现实写照。

合理的作息才能保证好的心态,这也是对孩子一种自我管理的考验。

当孩子产生焦虑时,一定要好好规范孩子的作息时间。

在得到充分休息的同时也要让孩子开展有计划的一些学习活动。

因为现在疫情的到来,让很多学校都延迟了开学的时间,这个时候可以帮助孩子去简单的进行新课的预习或者一些练字活动,但是也不必太过于苛责和规矩。

图片来源soogif

一定要让孩子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不仅能够促进人的身体机能,还能够帮助孩子减少精神上的紧张焦虑的压力。

特别现在孩子都在家上网课,将原有的“师生矛盾”也转移到亲子矛盾中去,很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上课和做作业不认真、做事拖拉、喜欢玩游戏等现象时,就会烦躁、焦虑。


再加上人类大脑机制自带负面偏见,喜欢选择性关注负面信息,这也使家长更容易看到孩子的消极表现和缺点,越看孩子越不顺眼,让亲子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那么,父母怎么让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利用疫情期间的相处,让亲子关系良性发展呢?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陪伴,而不是唠叨

有网友贴出了这样的段子:

抗疫在家,孩子的一天:挨骂起床、挨骂吃饭、活动/学习挨骂、挨骂睡觉;

抗疫在家,家长的一天:起床骂孩子、骂孩子吃饭、 辅导作业骂孩子、 骂孩子睡觉。

虽然是吐槽和戏谑为主,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家庭,在疫情期间,亲子关系之间相处的常态。

孩子从起床、吃饭、睡觉、作业,方方面面家长都能看出问题,无时不刻不受到责骂,相信这样的生活,没有谁会开心。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网友说,小时候,我爸爸常年在外,轻易不回来,但一回来,就是挑我各种不是,此外就是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其实,我感受不到他的爱。

其实,孩子真正需要的是陪伴,不是打骂和唠叨。陪伴,可以是跟孩子一起愉快做任何事。

比如,想让孩子认真上课、学习,就自己以身作则,主动给自己和孩子各自制定一张日常学习、运动计划表,然后陪着孩子按部就班进行,总比不停地唠叨和指责要好得多;

又比如,也可以是和孩子一起玩耍。

而疫情期间,跟孩子们玩游戏,既能给孩子带来欢乐,又能增加亲子感情,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你看,明星汪峰在宅家期间,就把自己当人偶,让醒宝给自己装扮,在头上夹满各式各样的发卡;

而只因为吴所谓和弟弟说想看动物,吴京就把自己装扮成一头大象,笨拙移动、扬鼻,那种滑稽的样子,逗得人捧腹大笑。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在欢声笑语中,孩子不知不觉与家长更加亲密,而家长因疫情产生的恐慌和焦虑也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今日互动留言

疫情期间您和宝宝的作息时间有没有乱呢?有哪些小趣事?欢迎您在底部留言,分享您的育儿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