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父母也有“有效期”,这5张价值连城的家庭教育表你都做到了吗?

 优家教育 2020-09-24

查找资料,无意间在一本书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只有十年。

孩子十岁以后,任凭父母百般努力、拼命补偿,很大概率上也是无济于事,因为父母“过期”了。

这听起来很残酷,但这就是现实。

看完这段话,优宝心里一沉。

我们总以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信任和亲近,都是与生俱来的;

我们总觉得,我们的孩子,不论何时何地,都能跟我们无比亲密。

可是我们却忽略了,亲子关系也需要经营、父母也有“有效期”。

在“有效期”内对孩子偷懒,那么“过期”了的我们,可能就会终生遗憾。

别等到孩子长大 才后悔没有好好陪伴他

错过了孩子的成长,过后想要弥补,往往异常艰难。

去年风靡朋友圈的热播剧《小欢喜》中,季杨扬与父母从极度疏离到逐渐走向和解的过程;

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父母的有效期”。

为了工作,季杨扬的父母在他上小学的时候,就离开了他的身边。

年幼的季杨扬先是由奶奶照顾;

奶奶去世后,他又搬进了姥姥家。

在他最需要父母的关心和陪伴的时候,父母都没能在他身旁。

也正因为此,季杨扬跟父母之间产生了深深的隔阂。

在他18岁的时候,已经荣升为区长的爸爸和晋升为天文馆馆长的妈妈,终于回到了他的身边。

图片来源《小欢喜》

然而,对于长期缺失父母关怀的季杨扬来说;

身居高位、受人尊敬的父母,并没有让他感到无上的荣光。

这对长期缺位、又突然出现的父母,让他感到茫然无措;

季杨扬对他们,甚至还有了怨恨......

于是,在这个家里,经常充斥着吵架、怒吼、流泪、对抗和摔门而出......

因为对父亲极度的怨恨,季杨扬甚至把自己的道歉信,写成了一篇“讨爹檄文”:

控诉父亲从不陪伴自己、从不教育自己的事实。

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缓和与孩子的关系;

季胜利和妻子做了很多很多的努力:

去体验儿子喜欢的赛车、去游戏厅里体验儿子爱玩的游戏、化身儿子的网友,只为走进他的内心深处......

然而,这些努力,却收效甚微。

季杨扬甚至还这样指责父亲:

“你拼命讨好我,不过是为了完成单位提倡的回归家庭的任务。”

图片来源《小欢喜》

剧中,季杨扬一家三口在妈妈罹患癌症后,最终走向了和解、恢复了家人间的亲密;

然而现实中,像季杨扬这样的孩子,可能会终生对父母心存芥蒂。

因为,父母都有“有效期”。有效期内不作为、不陪伴,过期后,只能后悔哀叹。

每个优秀孩子背后都是父母在奋力托举

英国有两个家族,分别是爱德华家族和朱克家族。

老爱德华是个品行高洁、博学勤勉的人,他的后代里也是人才辈出。

他的子孙里有13位当大学校长,100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医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

而老朱克则是个浑浑噩噩、无所事事的酒鬼和赌徒,他的子孙后代中则都是酒鬼、赌徒、乞丐和流浪汉,整个家族没有一个人有出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父母常‘看到’孩子的问题,却不知这其实是自己的问题在孩子的身上‘开花’。”

一个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父母是何种层次的人,取决于孩子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受到何种层次的家庭教育。


孩子好的行为、坏的行为都深受父母教育的影响。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比言传身教更有用的,是以身作则;养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

电视剧《少年派》里面的钱三一,就是家长口中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图片来源《少年派》

学习成绩优异,后来还考上了清华大学。

有人说他是因为基因好,往上三代都是名牌大学高材生。

可是,很多人只看到了他的基因,忽视了他母亲裴音。

她本来是一名优秀的女高音歌唱家,可为了儿子钱三一,她十几年的时光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放弃了很多。

图片来源《少年派》

莫言说,孩子的优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不是每个孩子天生就是学霸,更多的孩子都是像初学走路一样,需要父母躬下身,扶着他们一步一步向前走,直到能够独立行走。

正如武亦姝的妈妈曾对媒体说的:“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它的根,在父母,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拼爹妈。”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

如果,你想要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那么就要付出高质量的陪伴。

重视孩子的教育,参与孩子的成长。

在这条路上,我们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加油!

父母的思维决定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思维方式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绝大多数的行为、心态、习惯,都是从父母那里继承和学习来的。

积极思维的人容易培育出积极思维的孩子;而消极思维的人,容易造就消极思维的孩子。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消极的人和积极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有何不同?

01

对待家庭的思维方式

消极的人积极的人

凑合着过

努力经营
我命不好

要通过提升自

改变家庭的命运

我找错人了我错在哪儿了
要是我再年轻一点我还很年轻
我受的文化程度不高我会不断学习
要是我老公/婆是…幸福要靠自己
平平安安就是一切不断进取才是一切
别去冒风险要学会管理风险
我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坚持才有希望
家人并不理解我要多沟通让家人理解我
我说了多少遍他都不改我要改变自己的心态
贪财乃是万恶之源贫困才是万恶之本
我对钱不感兴趣我的爱好是让钱生钱
他总惹我生气我的修养不够

我要不断的挣钱

(我要追钱)

我要不断升值

(钱要追我)

我年龄大了不想变了我必须更新自己
这个家让我感觉不安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家
02

看待孩子问题的思维方式

消极的人积极的人

在孩子出现问题时

发火或无奈

通过学习

想办法解决问题

这是孩子的错是我的原因造成的错

这是我老公/老婆

的原因导致的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我要改变孩子我先改变自己
只看孩子的缺点先看孩子的优点

孩子不爱学习

是没有遇到好老师

我需要先变成

一个好学的人

孩子不独立没有主见我应该放手让孩子锻炼
孩子性格不好

我要提高自身修

不要在家发脾气

孩子心眼小我要成为一个大气的人
孩子没有上进心我要成为有上进心的人
孩子悖逆我要和他成为朋友
03

对待孩子学习的思维方式

消极的人积极的人

一定要考个好学校

找个孩子适合的学校
渴望孩子拿第一

渴望孩子成为

个喜欢学习的人

孩子成绩下降真糟糕有了发现孩子问题的机会
期待孩子学习好期待孩子全面发展
孩子的问题是长久的孩子的问题是暂时的
多报补习班不断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千方百计让孩子多学习书本知识创造机会让孩子多体验
孩子比别的孩子差的远孩子的发展空间很大
这孩子脑袋空空的

要想办法帮助孩

填补头脑的空白

孩子学习不好没有出息

孩子只要有梦

一切都会好起来

我的孩子真糟糕家庭教育要改进
04

对待家庭教育的思维方式

消极的人积极的人

孩子现在已经不错了

眼界决定未来世界

不能让孩子做井底之蛙

只要孩子学习好

孩子只要积极进取

性格好我就放心了

我要帮助孩子成长

我要作表

让孩子知道我怎么做

除了学习好

我不要求孩子什么

我要帮助孩

成为精神强大的人

孩子考个好大学就好

孩子只要爱学

比上大学更重要

我不能让孩子吃苦

让孩子有苦的体

才能促进他的心灵成长

孩子不能吃亏

让孩子知

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让孩子将来发财做官先让孩子做好人
孩子小不懂事

抓住每一个机

让孩子懂事理

要是我有钱

就可以送孩子出国了

只要孩子有能

去哪儿都可以

寄希望于孩子努力

通过自己努力给孩子树立榜样打造幸福人生

孩子真让我担心鼓励孩子让他更有信心
05

你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

孩子的表现家庭的表现

自卑、懦弱

父母必然有一人是苛求之人

(干涉型家庭教育结果)

喜欢暴力或
奴性十足

有一个喜欢打骂的家长

(干涉型家庭教育结果)

胆小害羞

管得过多,时常责怪,包办代替

(干涉型家庭教育结果)

不善良

父母必有一个人缺乏同情心

(暴力型家庭教育结果)

不懂是非

必有一个专制、喜欢替孩子做决定的

或一个不明事理的家长(干涉型或溺爱型家庭结果)

小心眼

家庭缺乏宽容,指责是这个家庭的主基调

(干涉型家庭结果)

不上进

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或对自己要求过低

(干涉型或放任型家庭)

懒惰

父母替孩子做得太多

干涉型或溺爱型家庭)

喜欢埋怨

有一个负面思维的家长

(干涉型或暴力型家庭)

脾气暴躁

必然有一个家长脾气不好,习惯通过发火这种不良方式与人沟通(干涉型或暴力型家庭)

自以为是

父母溺爱的必然结局

(溺爱型或放任型家庭)

不快乐

整天板着脸

夫妻不和或父母与孩子关系紧张

(干涉型、暴力型或放任型家庭)

敏感多疑

家庭不包容,缺乏温暖

(干涉型或暴力型家庭)

不喜欢学习

家长不爱学习或者不认为学习有多重要

(干涉型、暴力型、放任型或无文化型家庭)

冷酷、孤僻

有一个放任不管或喜欢暴力的家长

(放任型、暴力型家庭的结果)

自私

必然有一个溺爱的父母

(溺爱型家庭)


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母通过孩子——改变与发掘自我的过程。

优家教育养蒙合伙人成长计划正是一项既能帮助各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丰富自己,又能让各位合伙人在发掘自我的过程中帮助大家用爱和科学的方法助力孩子成长的事业。

用自己的一切,作为孩子的榜样,在教育的过程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这可能会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每一位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都值得我们尊敬。

今日互动留言

您有没有想过“父母有效期”?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没有出现过消极的心态?欢迎您在底部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