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平老故事】海洲西街辽墓群

 公众号辽河记忆 2020-09-25
海洲西街辽墓群

海洲西街墓葬群,位于海洲窝堡乡海洲村,1980年4月间,海洲乡西街村民在自家院里起马粪,粪下边有一大堆石头,掀开石头,发现这是一座石砌的古墓,顺手从坟中捡起几件东西,有银的、铜的、土陶的,觉得坟在院里不好就把它扒掉推平了。

1982年夏,县文物所来到村西,找到了这个村民。村民向普查组队员详细介绍了整个墓葬结构和随葬物品在墓里置放的位置情况,这位村民讲,这个墓是石头砌的,墓的形状是前圆后方,像马蹄形。墓里地面由石板铺就,墓顶是起碹的。墓中只有一个人的骨架,头朝北、脚朝南。在墓葬中出土了6件葬品,其中有一件陶砚台,是用细泥烧成的灰陶。圆形,像一个带底座的盘子,盘面边缘有一圈凹弦纹,中间有个圆筒形的水洗,制作的非常精细。体量不大,高5.5CM,上面盘子的直径15.5CM。

海洲辽墓出土的陶砚

经考査验定这是一座辽墓,墓主人是个识文断字之人。墓中还有一件黑色陶质壶,壶身下部有篦齿纹,有3件辔饰,有方形、有盾形,均为银质鎏金的。在这座墓附近相继又发现了几座墓葬,墓的形状有的似很规整的梯形,墓底用青砖铺成,墓顶也为起碹的,出土也多为陶壶、带卡、陶罐、鎏金铜饰物也是辽代墓葬。因为在墓里随葬一些马带具是契丹人墓葬的普遍习俗,随葬马带具的意思是希望逝者在另一个世界能像在世时一样骑马驶车,这恰恰证明了契丹人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马匹过着游牧生活的习性。

在后海洲窝堡村南辽墓5米左右的地方,还发现了两组共6个用陶罐装有骨灰的墓葬。这种墓葬没有墓室,也不用石头堆砌,只是挖个坑将装有骨灰的陶罐埋入了事。这也完全符合契丹人有火葬的习俗。《契丹国志》记载:“契丹国在库莫系奚东,唐所谓黑水靺鞨者,今其地也。有72部落,不相编制,父母死而悲哭者,以为不壮,但以刀置于干树上,经三年后,乃收其骨而焚之”。这里说的,可能是契丹人早期的丧葬习俗,辽建国后的时间里,出现了很多石砌或砖砌的墓室,墓里有完整的尸骨架。后海洲发现的骨灰葬可为符合早期契丹人的葬俗。骨灰罐三个一组呈“品”字形排放,罐与罐之间不留空隙,两组罐相距1米,每个罐口都用一白釉瓷盘加盖,罐大小相同,全是大敞口,罐肩上有一对白环形耳器,如桥形,中间划有一深沟。罐的中间有一钻孔,显然这孔是为了方便死者灵魂出入而设计的。

辽代骨灰罐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