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耕夫拾英(3)——人鬼共舞

 皓皓说吧 2020-09-25

文/郑文光

当今中国的文化场、艺术圈、学术界,有两怪最常见。一是贱货贵包装;二是蛤蟆自秤自……

贱货贵包装……进入二十一世纪,今非昔比的人类,不但会思考,还掌握了克隆技术。比如上帝厚脸黑心、明吃暗沾的狠招就被克隆。这类克隆上帝创造一切的"克氏"产业应运而生,顺应形势且五花八门的学会、协会、联合会、评委会、评审会、鉴定会……克氏遍布。凡入会、入选、入编或拿奖、升级、评职。只要能想到,再稀罕的"封号法牒(荣誉)",只须经由各路克氏动手脚,都能名正言顺满意满足,让贱货有头有脸混迹文场……

封号法牒,细瞧也就是名声越叫越响、纸片片纸本本印装越来越精美的、假作真来真亦假的、黑字硃印充胖子的标签。掂量掂量不值大钱,但用它时不时亮一下,确能吓唬混球。由于纸片纸本有添风加油功效,一时点旺了流行文人的欲火,同时也引旺了"穷酸假"的发烧。故馋名者、扮演者、伪装者,明知"荣誉因泛滥而贬值",竟然毫不害怕暴跌……纷纷忘乎所以、不惜连滚带爬、找门路献孝敬,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拍向纸片纸本。因追捧者众,荣誉资源的交易据势而为……不论荣誉高低,都可以或明或暗、直接间接用货币进行交易。荣誉的走俏,让文化场真假混杂,人鬼共舞。鬼靠钻营能窜红,人却因为失公而失色,最终被边缘化。

时下的文化:真货背时,水货走时。故"文化与娱乐齐飞,学术共谋术一色"风景独好……面对荣誉真实性、合法性的乱套,为了不让鬼变成"文灾星",整治只能靠大众多留个心眼,也算是不管理的管理,或叫临时工执法!

蛤蟆自秤自……多见于自荐广告、个人简介。抢眼点是封号集中发布,称谓有资深博导、国学大师、特聘教授、学术带头人等等。只要先声夺人,不怕似是而非。多见于名片和文字出版物,其中个人简介的荣誉方子越写越长,越是瘪脚货,牛气越是大。屎壳郎打哈哈,虫语不能天。村丁出于好奇,曾把各家牛气的荣誉方子做过比较研究。结论只一句话:牛,扎堆纵气。眼睁睁看着大量的废气白放,可否净化利用呢?钱锺书老星则说:"总有价值供究研,即使研究之后发现他的无价值"

村丁对这类现象有诗记胜。

《简介与花腔》

众生谋出类,

简介冒尖编。

屎壳郎夸美,

迂夫子发谵。

池龟期得道,

庙鬼想充仙。

滑语任吆喝,

花腔刺破天!

大家都在看这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