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先生的那些事儿

 皓皓说吧 2020-09-25

  文/乔默然

  他尊姓“胡”。当别人称赞他的时候,他总是作揖,随口一句“糊得来,糊得去”,听者应声会意一笑,胡先生随即也以微笑相送。

  世上竟然还有如此谦逊、平和的人!

  当年区域性地流行着“江苏高考看南通,南通高考看如东”的说法,是人们对如东教育、如东高考的肯定和夸奖。而胡先生就是如东教育战线上的一员老将,他是如东高中语文教学的领导者和带头人(那时胡先生任如东县教育局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兼教研室副主任),全县高考语文成绩在南通六县一市中首屈一指,胡先生立下汗马功劳。又是一年高考大获全胜,要是换着他人,说不准会摆出一副威风凛凛的架势,让人看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然而面对这来之不易的成绩和荣誉,胡先生只是说一句“糊得来,糊得去”,对骄人的高考语文成绩轻描淡写。于公于私,胡先生哪里有半丁点儿的“糊”意“糊”味?胡先生的轻轻一句话,以极其平淡畅快的语气表达了自己以及自己的团队艰苦奋斗、无愧于全县父老乡亲和他们的子女的心声。

  熟悉和不熟悉胡先生的人,都记住了他的名言;因为这一句淡淡的又不乏有点老庄气的话,让“糊得来,糊得去”的胡恩泉先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东教育的有功之臣,显然不是“糊”出来的,而“糊得来”又能“糊得去”的人生境界,显然也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胡先生不为名利、地位和荣誉所累,低调为人,虚怀若谷;但是在“糊得来,糊得去”的背后,让全县语文界的同仁领略到胡氏风范,看到一个“该出手时,就出手”、高调做事的胡先生。有一次全县高中语文教研活动,安排在一个三类的学校(当年全县共有八所完中,人们习惯地将这老八所完中分类为一二三类)进行。该校一位老师的新授课开始后的十分钟,可能是因为教法不尽如人意,胡先生就果断地走上讲台,请那位老师到讲台下听课,自己亲自来上这堂课。胡先生“越俎代庖”上完了这堂课,赢得了学生们的热烈掌声。在评课环节,胡先生对全体听课的老师解释说:“今天自己的行为有点过激,但绝对不是针对那位老师的。我所针对的是语文课堂!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语文课,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改革,我们是时候要反思了,是时候要动真格的了。故步自封或是因循守旧,我们必将劳而无功。”这一次胡先生“临时起意”、互换上课和听课角色的事,震撼了全县语文界。

  全县语文高考成绩已经登峰造极,教学处在一个制高点。在这样的状态下,教育者理应居“高”思危,要突破自我,超越过去。胡先生是不想躺在“功劳簿”上享受生活的人,他曾大声疾呼:要保持全县语文教学高站位的态势,必须走教学改革之路,开拓语文课堂教学新路。作文教学存在学生写作和教师批改的周期长、个性化的写作辅导严重缺失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胡先生根据自己多年作文教学的经验教训,推广适合全县教学实际的做法:作文分成三六九(等),重点中下(等)争上流;一周一作是底线,个性辅导攻心先。这种做法一改过去作文教学存在的陋习,各校各年级纷纷实施,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不可不说是胡先生智慧和魄力的结果。在阅读教学方面,胡先生把一些老师的改革成果推广全县,比如关于重视“大语文”环境的建设、关于学生阅读的“量”与“质”的研究和对高二阶段苏教版教材阅读资源整合、追求教学高效的实践,就是他不断推进、督促检查的语文教改重点项目。胡先生对语文教学改革则躬身实践,率先垂范;对善于探索、勇于改革的语文教师及其做法,则深为赞赏,大力支持。

  脚踏实地方能身在高处跳舞,久久为功才能将教改坚持下去。鲜亮的教学成绩背后,是胡先生率领全县语文界同仁锐意改革,苦干实干加巧干取得的,而他“糊得来,糊得去”的一句话,蕴含着奋斗者和成功者的一种幸福,一种淡定,一种情怀。

  时代塑造着人,他们必将被时代的潮流裹挟着,冲击着;在他们身上无疑会点染着时代的气息。但是人有时也在跟身处潮流中的自我进行较量和斗争,那些深藏于骨子里的品质是不会轻易被转移的,被忽视的,被丢失的。胡先生就是属于这样的人。

  胡先生爱好京剧和书法,对佛学颇有研究。他自费出版泗州大圣僧伽文献资料汇辑《大圣僧伽》、以书法篆刻作品为主的《旁技集》及《金刚经》手抄和译注等书。在教研活动或集体聚会的场合,只要参与者希望胡先生来一段,他就毫不谦逊地亮开嗓门,一段《搜孤救孤》,把台下的人带回到一段沉重的历史中。一次高三语文模拟考试会诊活动,胡先生唱了一段谭派老生戏《定军山》,老师们似乎都成了戏迷,成了胡先生的粉丝,惊喜欢呼,热烈要求胡先生再来一首,会场一时仿佛变成了剧院。胡先生也是爽快之人,有求必应。大家心情舒畅,更明白了语文界一个老戏骨的情怀!胡先生的书法擅长楷体、篆体,尤其是篆刻作品在圈内闻名。别人欣赏他的唱腔和书法,胡先生就说一句“糊得来,糊得去”回敬别人,双方心领神会,以微笑相赠。有一年,一位年轻教师乔迁志喜,求胡先生笔墨一幅。胡先生是三易其书,篆书林逋《园中小梅》终于写成。年轻教师接过胡先生手中的书法作品,感动不已:“胡老师,让我怎样感谢您呢?”

  胡先生回答年轻老师说:“这说哪里话呀?”是用京剧唱腔说的,说得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胡先生的书法、印章等作品,大多诚心赠送,不受润笔,不计成本。他十分谦和地说:“糊得来糊得去就行了,我不是什么名家,东西值不了几个钱。”胡先生虽然不是书法大师,但是他具有大师的性情,这一点是为大家所熟知的。

  胡先生移居县城多年,始终不肯说自己是掘港人,而一直自称“古枫胡恩泉”。古枫就是现今的丰利(丰利镇)。丰利成陆于春秋,起始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是如东县有名的文化古镇之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丰利古镇悠久灿烂的文化,滋养着胡先生,影响着胡先生。他心系丰利,情牵桑梓。跨进新时代的丰利,是中国东部著名的鱼米之乡、江苏不可多得的中心城镇,先后跨进国家级生态镇、全国优美城镇和江苏省文明乡镇、江苏省卫生镇等先进行列。退休之后的胡先生,一心想为故里做点事情。适逢编纂《丰利文化丛书》,胡先生承担其中涉及古丰诗文的选注编写任务。为了获得相关资料,他走南通,赴如皋,奔上海,到档案馆,坐图书馆,上互联网。胡先生七十多岁了,虽有眼疾,又做个心脏搭桥手术,但是精气神酷似年轻人。他全身心投入,对资料进行广泛搜集,精心整理,合理分类。胡先生从大量的资料中甄选了50位作者、450

  胡先生移居县城多年,始终不肯说自己是掘港人,而一直自称“古枫胡恩泉”。古枫就是现今的丰利(丰利镇)。丰利成陆于春秋,起始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是如东县有名的文化古镇之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丰利古镇悠久灿烂的文化,滋养着胡先生,影响着胡先生。他心系丰利,情牵桑梓。跨进新时代的丰利,是中国东部著名的鱼米之乡、江苏不可多得的中心城镇,先后跨进国家级生态镇、全国优美城镇和江苏省文明乡镇、江苏省卫生镇等先进行列。退休之后的胡先生,一心想为故里做点事情。适逢编纂《丰利文化丛书》,胡先生承担其中涉及古丰诗文的选注编写任务。为了获得相关资料,他走南通,赴如皋,奔上海,到档案馆,坐图书馆,上互联网。胡先生七十多岁了,虽有眼疾,又做个心脏搭桥手术,但是精气神酷似年轻人。他全身心投入,对资料进行广泛搜集,精心整理,合理分类。胡先生从大量的资料中甄选了50位作者、450首(篇)诗文,从作者简介到原诗文以及注释,再到诗文赏析,作了精心安排和编写,倾注了大量心血。历时将近三年,约50万字的《诗文古丰》(上下册)终于问世。胡先生把自己的学识才华无私奉献给了古丰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弘扬,又把自己艰辛劳动的成果无私赠送给他曾经共事的领导、语文界的同道和京剧书法界的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