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丘专栏(154)| 余道金 :中华民族思想文明的翅膀

 香落尘外 2020-09-25

沈丘专栏主编 / 露白(鹿斌)

沈丘专栏副主编 / 刘彩珍  张杰民  王倩倩

文:余道金  /  /  图源:堆糖

♫. ♪~♬..♩

位于豫东平原黄河大冲积扇南侧的民权县,设县历史不足百年,但是这块厚重的土地其文化历史却源远流长。公元前369年至286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周就诞生在这片广袤丰饶的大地上。生于斯,长于斯。遥想庄周当年,茫茫大平原辽阔无边,气势磅礴的黄河波涛汹涌经流民权而奔向大海;可以说没有平原的广博,没有黄河的雄伟,或许产生不了庄子这样伟大的思想和超凡的精神。而这片神奇的土地却因为有了庄子,更显得博大厚重,以致于桀骜不驯的黄河都卑微地为他绕道而行。

2012年10月26日,第五届国际庄子文化节在民权县城新落成的庄子文化馆门前广场隆重举行,是日,庄子铜像同时揭幕。我与参加河南省杂文学会“民权笔会”的文友们共同见证了这一庄严时刻。伟岸、凝重的文哲大师庄子手持经卷,美髯微拂,一双慧眼穿过2381年历史浩瀚的天空,仿佛是在审视着今天的民权,今天的中国。

历史峥嵘千古,岁月沧海桑田。如今,黄河改道北上入海,黄河故道已融进大平原,变成郁郁葱葱的绿洲,只有蜿蜒的黄河故堤让人依稀想见黄河曾经流经这里。然而,庄子的思想与精神却从来没有离开过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它已融入华夏大地、民族的血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人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28年民国河南省政府在这里设县,定名“民权”,其名就闪烁着庄子思想的光辉。县名立意虽说取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可谁又能否认它不是一次推翻封建帝制后,悠久的庄子思想与新民权诞生在中原历史与现实之间的一次交集呢?

是日,参加笔会的文友们还一同瞻仰了庄子陵园。站在庄子墓前,让思绪在民权历史的天空追随着白云漂游,冥冥之中,一种思绪猛然涌上心头:一代先哲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共同开创了老庄学说,开启了中华民族思想文明之光,成为中华文明的先行者、启蒙者,以致后世演变出道家教派,成为本土的宗教信仰。两千多年来,庄子思想对中华民族思想文化核心的凝聚,对中华民族人格性情禀赋的形成,都产生了不可磨灭且带有根本性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千百年来,庄子思想犹如黄河之水,滋养着中华民族的身心。庄子思想集中体现在《逍遥游》中,其文学造诣颇深,对后世影响最大,居于内篇之首。“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我为了参加民权杂文笔会,临时备课,重温了庄子的这篇名著。最早接触《逍遥游》是毛泽东那首《鸟儿问答》奇词发表的时候,真正饱读《逍遥游》原著却是在恢复高考重回校园之后,我深深地被庄子思想所折服。重读《逍遥游》,那恢宏远阔的气势,那宽广博大的情怀,再一次把我带进一个高远的境界。它描绘了一个浩瀚广漠的宇宙和精神世界,带给人的是一种空灵超然的感觉,读来使人的心灵顿觉舒展开放。

《逍遥游》犹如承载庄子思想的鲲鹏,天马行空,亘古以来,虽历经风起云涌,却一直在中华民族历史的天空翱翔而从未降落。多少智者把“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作为崇高的人生信仰和毕生追求,上有顺治帝为追随庄子思想,不惜抛弃皇位,来到庄周身边的白云禅寺出家修行,去寻觅逍遥无待之境;下有历代凡夫俗子取名“鹏”、“搏”、“飞”,企图从世俗困扰中超脱出来,以显示不畏贫贱、不怕挫折的心理品质,足见《逍遥游》对中华文化影响之深远。如果没有庄子思想,华夏民族或许还在黑暗中摸索。这样套用名言相信不为过分。试想,近代百年,还有哪一种“主义”会超越千年依旧生机勃勃?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庄子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他的哲学思想,他的精神境界,他的人格修炼,他的审美追求,影响和改变着中国一代代人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成为中华灿烂文化的源头。庄子学说就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翅膀。当然我们可以溯源到孔子,但孔子思想着眼于现世,肯定的是一种社会守则,而不是庄子那样强调对来世的救赎。

为了点亮一盏照耀中华民族的思想明灯,庄子谢绝楚威王重金聘他为相后,仅带着妻子田氏一人,归隐南华山,不分昼夜研读思索,终成一派。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为物役,很多人都在极力追求“物”的满足,甘做物的奴隶;一个“物欲”实现了,又去追求下一个“物欲”,不满与埋怨充斥整个社会。如何超越功利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执政者重提“和谐社会”、“环境友好”的理念,重拾先贤思想,感召新时代,引导人们从欲望的奴役下解放出来,不啻是庄子思想与中国社会现实在新世纪的再次交集,彰显庄子思想历久弥新。“人人都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社会才能安定祥和,从而实现个人的逍遥游。”

晚上,看过了《礼乐庄周》演出,回到宾馆久久不能入睡。缓步走上阳台,遥望民权的夜空,河汉灿烂,斗转星移,庄子思想犹如不朽的星月依然照耀着中国。此时此刻,雄浑的《礼乐庄周》的古乐交响还在民权夜空回荡。我期望我的心追随着庄子思想穿越时空,走进逍遥无待之境,“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让自己的思想在或顺或逆的环境中保持本性与定力,不丧失自我;“游世不僻,与时俱化”,找到归属于自己旷达超远的精神家园。

不离规律而求超越,不离理想而求理想。

读懂庄子。

随遇而安,顺其自然;超越自己,物我两忘。和谐社会,环境友好。

人生最高境界就是“道”的境界。庄子关注的是如何扩大人的内在生命。人被生活的环境所蔽,被知见是囿,造成锁闭的心灵。生理我、家庭我、社会我、宇宙我——便是宇宙我的体现,是超越精神的展现。也就是与追求。

在《逍遥游》的开头,为人们开辟了一个自由空灵超拔高远的天地,他不仅表现出了高屋建瓴的洒脱和豪迈,同时也寄予了他对社会人生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对历史和现实未来的冷峻思考,蕴含了深刻的哲理。“逍遥游”是庄子哲学的总纲,是庄子对人生的理想的追求,对精神自由的向往,是精神从主观形体和客观现实环境中的提炼。他鼓励人们开阔视野,充分张扬个性,培养不为物累、不与物迁的独立风骨。

在《逍遥游》中,庄子所反映的逍遥观念对宇宙人生的观察是深入的,他在文中所描绘的理想境界,也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中心旨趣。

庄子认为,要达到逍遥无待之境,就要做到物我两忘。套用现在的话就是大公无私。群众没有私心,就会一心一意为国家做贡献;干部没有私心,就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者相辅相成,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人人都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社会才能安定祥和,从而实现个人的逍遥游。

把庄子这种独立超然的思维品格运用到现实的求索与思考中,就可以打破精神枷锁,从传统观念和,帮助人们形成超越现实的心态,增强积极思维、勇于攀登勇气,培养,在科学的道路上大胆创新、敢想敢说,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追求自己的理想,敢于对世俗观念进行大胆地批判,在天地之中确立自己独立的位置。

高举理性思维的大旗,是中华民族理性思维的先驱。由老子开启的道家学派,其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抽象”,发现了宇宙的、感觉无法感知的只能运用人的思想概念去认识去把握的抽象存在形式。发现并自觉运用了“抽象”这个人类理性认识唯一的重要的方法,力图在宇宙抽象存在形式中,揭示事物本质和宇宙奥妙。

北有旧中国思想家、哲学家庄周故里,南有中州佛教名刹白去寺,西有南朝文学家江淹墓地,东有春秋时期齐桓公两会诸侯的会盟台等。这些灿烂的古代文化遗址,已成为镶嵌在民权大地上的绚丽瑰宝,峥嵘千古。民主革命时期,民权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斗,民权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利用本地特有的地理环境,战天斗地,艰苦奋斗,履行自然,发展生产。逐步使民权这片屡遭黄河泛滥的土地变成郁郁葱葱的绿洲,人们开始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庄子继承和发挥老子思想,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庄子一生很穷,曾做过漆园(今安徽蒙城)吏这样的小官。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过一会儿,他醒来了,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他认真地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这便称之为物我合一吧。

1928年置民权县。当时位于睢县、考城、兰封、宁陵、杞县五县之间,匪盗出没,社会秩序混乱。刘镇华上电冯玉祥将军,说这一带“去睢、考、兰、宁均极远,实有鞭长莫及之虞”,拟授“平等、自由、博爱先例,划睢、考、兰、宁四邑边地,于适中地点,添设县治。”“平等”、“自由”是1927年用资产阶级政治口号在伊川、宜阳一带和“博爱”同时设置的两个县,刘氏认为应该仍用这样的口号作县名置县。冯玉祥定新县为民权县。

首任县长孙巍,山东莱阳人。在任近一年,勘定边界,筑新城,开辟六街,植树修路,使县城初具规模。扒寺庙,建县一、二高级小学。亲自访察四乡,听取百姓建议,作施政参考。他倡议乡民剪辫放足,禁吸鸦片,禁止赌博。同时,重视地方治安管理,使匪患减少。孙巍任期仅一年,为时虽短,但草创民权政绩,至今仍为民权百姓称道。

☆镶嵌在黄河故道腹地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民权县全面启动“一村一水一林一寺一哲人”文化产业系统工程建设。一村是指中国画虎第一村王公庄;一水是指镶嵌黄河故道腹地,两面宝镜似的龙泽湖和秋水湖两个超万亩天然湖泊;一林是指全国四大人工防护林带之一,蓄林面积近80平方公里,内有180多种陆生动物、100多种植物的申甘林带;一寺是指中州四大名寺之一的白云禅寺;一哲人是指古代文哲大师庄子。近几年来,民权县先后荣获中国河蟹之乡、中国庄子文化之乡、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县等荣誉。近几年的努力,让慕名而来的客人可湖中冲浪,可林中漫步,可村内休闲,可寺内观赏,可凭吊怀古。

江淹(444~505)—南朝才子,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人,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

江淹突出的文学成就表现在他的辞赋方面,他是南朝辞赋大家,与鲍照并称。南朝辞赋发展到“江、鲍”,似乎达到了顶峰。江淹的《恨赋》、《别赋》与鲍照的《芜城赋》、《舞鹤赋》可说是南朝辞赋的绝唱。

 江淹又是南朝骈文大家,是南朝骈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与鲍照、刘峻、徐陵齐名。最为知名的当数他在狱中写给刘景素的《诣建平王书》,文章辞气激扬,不卑不亢,真情实感流注于字里行间。建平王刘景素看了江淹的这篇上书后,深受感动,立即释放了他。另外,江淹的《报袁叔明书》、《与交友论隐书》等,均为当时名篇。

江淹的诗作成就虽不及他的辞赋和骈文,但也不乏优秀之作,其特点是意趣深远,在齐梁诸家中尤为突出。善于拟古是江淹诗歌方面的突出特色,面貌酷似,几可乱真。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在《诗品》中就说江淹“善于摹拟”。江淹努力学习古人的作品,确使他摆脱了一些绮丽之风,写出了不少在流丽中带有峭拔苍劲之气的诗篇。

在江淹诗歌中,有一部分为乐府歌辞。江淹的乐府歌辞在南朝中虽不能技压群雄,也算得是上乘之作。

中年以后,江淹官运亨通,官运的高峰却造就了他创作上的低潮,富贵安逸的环境,使他才思减退,到齐武帝永明后期,他就很少有传世之作,故有“江郎才尽”之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