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家训强调仁爱,范仲淹设立义庄,郑板桥用俸禄救济百姓

 蓝鹰书院 2020-09-25

蓝鹰书画专注于文化领域,书画传播推广领先品牌。

中国传统家训强调仁爱,范仲淹设立义庄,郑板桥用俸禄救济百姓

文/华勇

从古至今,我国的传统家训一直都强调要以仁爱为主。历朝历代,有很多社会名流和达官显贵从不丢弃这种仁爱思想,并身体力行,想方设法地去帮助那些贫困和落难的百姓。作为宋朝大名鼎鼎的官员和文学家,范仲淹就一直乐善好施,当初,他甚至设立专门给穷苦人提供帮助的义庄。作为清朝著名画家和清官,郑板桥也总是发扬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他甚至用自己的俸禄去救济百姓。

1、中国传统家训强调仁爱

自古以来,我国很多名人的家训都是强调仁爱。许汝霖在家训中就规定,自家的子孙后代遇到结婚、办丧事和祭祀这些事之时都要从简办理,然后用节省下来的钱去救助那些穷困、孤寡的人。

许汝霖

明朝的袁黄,他也在家训中强调,子孙们一定要尽量做到为百姓分忧解难,比如出钱兴修水利,建设桥梁和道路,给行人和旅人提供便利,或是给那些饥渴之人提供食物和茶水。

袁黄家训

在蒋伊的家训中也规定,一旦遇到饥荒,应该尽全力帮助那些深陷困境之中的人,还有不得逼迫贫困的人还债,如果有穷人无力偿还债务就要烧毁欠债的条子。可见,我国的家训从来都是以仁爱为宗旨。

2、范仲淹设立义庄

众所周知,范仲淹是宋朝时期的名臣和大文豪。其实,范仲淹从小就经历了很多苦难,他幼年丧父,由于家境贫困,无依无靠,母亲只好带着他一起改嫁给一户姓朱的人家。

朱家家境富裕,家中有两个兄弟总是喜欢铺张浪费,范仲淹经常劝说他们不要随意浪费,但是却被无视,还反驳说我们用的是自己家的钱,谁也管不着。后来,范仲淹忍无可忍,便辞别母亲,离开朱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范仲淹很快考取功名,做了大官。

苏州范义庄

尽管此时范仲淹已经不愁吃穿,但是他依然没有忘记昔日的苦难经历,他也因此对穷困百姓的苦难生活和不幸遭遇感同身受。于是他便主动建造义庄,然后接济那些急需帮助的穷人。

范仲淹买义田造义庄

另外,范仲淹也在自己的家训中规定,后世子孙不得贪图享乐,要多关心和帮助穷苦百姓。后来,他的子孙也谨遵家训,一直乐善好施,救助穷人。毋庸置疑,范仲淹也确实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郑板桥用俸禄救济百姓

和范仲淹一样,郑板桥也同样出身贫寒。做官之后,郑板桥总算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不过,郑板桥并未因此而自甘堕落,骄奢淫逸,而是体恤百姓,并尽力帮助。

郑板桥

郑板桥甚至把自己的俸禄寄给自己的堂弟,然后让他拿去救济百姓,这种行为令人为之动容。毫无疑问,郑板桥真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官,清官。而且郑家的家训也教导子孙,如果家乡有无家可归的百姓,应该给他们房子,让他们安家落户。若是没有子嗣的孤寡老人去世后,务必要买棺材然后好好安葬。

足以见得,仁爱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一种传统美德。而且很多社会名流和达官显贵的家训中也一直以仁爱为宗旨,教导子孙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和救济那些困难的百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