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子的金钱观:不做亏心事,不赚昧心钱

 书语人间 2020-09-25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儒家经典」,四书之首的《大学》的共读。

上一篇文章里,我们读了曾子口述,其弟子记录的传,了解了君子是如何「平天下」的。

一言以概之,便是将别人比作自己,你希望A如何对你,便如何对B。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君子的心中,人与人的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你光对一个人好是没有用的,得从内到外,严格要求自己,凭良心做事。这样,别人才会从心底尊重你,看好你,愿意与你深交。

更多内容,请戳:君子的絜矩之道:心中有天地,不为外撼,不为物移。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平天下」的共读,一起看看君子的财富观。

01.取之有道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大学》

德是本,财是末。

这句话论述了「德」与「财」的关系,呼应了第一章里的「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也」,知道了什么是根本,什么是原理,什么是底层逻辑,就得道了。

古人讲「德要配位」,圣人天生有德,生知安行,人人都喜欢他,都愿意帮助他,跟随他,愿意在他的统辖范围内生活,看似毫不费力,便拥有了整个天下。

我们普通人,时刻保持对自己的警惕,多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少去指责别人的毛病,修炼自己的德行,止于至善,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

至于那些小人,因为品德有缺失,哪怕暂时拥有了巨大的财富与权力,终有一天会因为德不配位遭殃,被打回原形。

02.赚钱是结果,不是目的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大学》

如果把德和才颠倒过来,不重视德行的修养,只看重财物的多少,那么老百姓也会争相效仿,人人都以掠夺财务为目的,上位者也会失去自己的财富。

三国时期,曹魏在看人选人的时候,口称用人之际,所以,对人才的德行并不是很在,鱼龙混杂,好的、坏的都拿来用。结果,天下还没有坐稳,便被司马氏收入囊中,白替人做了「嫁衣」。

放到现在这个社会,一个人如果满脑子想着都是「如何挣钱」,往往会很难挣到钱。所有的生意都挣钱,你所有的生意都去做吗?你到底是干啥的?你的定位是什么?

这类人最终往往会因为「无利可图」,发现自己无论是去到哪个行业,哪家公司都去错了地方,与那些稳扎稳打在一家公司、一个行业里安心积累的人相比,赚到钱那才是怪事呢。

一心逐利,就是心术不正,就是没有共同的愿景,就是在不断地消耗,就是「内卷化」,最终是大家都赚不到钱。

因此,《大学》里才会反反复复地讲「正心」,讲「止」与「定」。

03.

得民心者,得天下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大学》

所以,财聚民散,财散民聚。

钱重要还是德重要,对着书本的时候,道理都清楚明白,对着钱的时候,视线都模糊了。贪恋一起,什么道理都灰飞烟灭了。不该取的钱不要取,还勉强能做到,但要把自己的钱,那便是万箭穿心,痛不欲生。

项羽就是这样的人。

刘邦曾问过韩信,你怎么不跟项羽,跑来投奔我呢?

韩信便说道,项王见人恭敬慈爱,士兵生了病,哭着去送菜送饭,但是,别人有功劳,该加官进爵的时候,官印都刻好了,握在手里,连棱角都要磨圆了,还没有给出去。

结果,楚汉相争时,不仅韩信跑来投奔了刘邦,连项羽的叔项伯也不向着他,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在项羽死后,被封侯,赐姓刘。

因此,想要公司兴旺,老板就要愿意把公司的好处分给大家,不能总是给员工「画饼」,反复告诉员工,「等公司效益好了,再XXX」,一开始就要有「分钱」机制,论功行赏。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大学》

这里的「悖」是违背、不合理的意思,「言」是言语,「货」是财货的意思。

你将不讲道理的话加到别人身上,别人就会用不合理的话来回敬你;你的财物来路不明,就会不明不白地失去它。

因此,别人对你出言不逊的时候,你先反思一下自个,多半是你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赚钱的时候,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做亏心事,省得给未来埋下安全隐患。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明天,我们继续读《大学》传的第十章,平天下。

敬请期待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