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名药企并购案中,多家“踩雷”!

 板桥胡同37号 2020-09-25

来自:蒲公英 综合:E药君

药企并购年年有,今年也许特别多。近日,陆续有知名药企完成收购的消息传出,并购目的也各不相同,但最终都是为了稳固自己的江湖地位。

据蒲公英不完全统计,2020年下半年,有14起药企企并购案。

也不是所有的药企并购都一帆风顺,有些药企并购中“踩雷”的也不少,比如投资GNC,哈药股份上半年亏损超3亿、天目药业七次重组均以失败告终、誉衡药业数十起并购后亏损26亿多。

2020年下半年的药企并购案
7月15日,金石亚药发布公告称,公司于7月15日与江西聚仁堂药业有限公司签署《股权收购意向协议》,拟以现金方式收购聚仁堂100%股权,其股权预估值暂定为9300万元。

7月21日,国药一致发布公告称,拟公开摘牌受让区域性大型医药流通企业成大方圆的100%股权,公开挂牌转让底价为18.6亿元人民币。

7月27日,东诚药业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安迪科将以现金9665万元收购米度生物48.3084%股权。米度生物为国内头家分子影像医药研发外包(MI-CRO)企业,可为海内外客户提供药物筛选、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研究、药效学评价等新药研发整体解决方案和外包技术服务。

8月9日,维亚生物发布公告,2020年8月8日,2020年8月8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维亚生物科技(上海)作为买方订立股份购买协议。维亚生物科技(上海)将以25.6亿人民币收购朗华制药80%的股权。

8月12日,运鸿集团62亿收购了4家药企,其中2家药厂、2家医药公司,分别为:武汉第六制药有限公司、上海安丁生物(汤阴)药业有限公司、安阳乾康医药有限公司、安阳乾康昇和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8月17日,赛诺菲宣布和Principia Biopharma(一家专注于开发免疫介导疾病治疗方法的后期生物医药公司)达成最终收购协议,交易总额约36.8亿美元。

8月19日,美国医药企业强生公司宣布,以65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生物技术公司Momenta,并获得该公司开发的实验性疗法Nipocalimab,该疗法正在测试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8月31日,海正药业公布拟用44亿元购买HPPC持有的瀚晖制药49%股权。收购前,瀚晖制药5%股权由海正药业持有,46%股权由海正药业(杭州)有限公司(下称“海正杭州”)持有,剩下的49%归属于HPPC。收购完成的话,海正将拥有翰晖制药100%股权。

9月10日,康跃科技公告,公司拟以14.14亿元现金收购长江连锁、财通资本、王冬香持有的长江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江星”)52.75%的股权。康跃科技通过此次收购进入中药饮片、医用空心胶囊及医药批发等医药产业。

9月13日,吉利德科学以估值约210亿美元收购Immunomedics,预计将在2020年第四季度完成。吉利德因此获得了TrodelvyTM——首个抗体偶联药物(ADC),该药物是FDA批准的首个用于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ADC。

9月21日,Inflazome宣布已与罗氏达成股份购买协议,目前已经收到罗氏3.8亿欧元(约4.48亿美元)的预付款,并且还将有资格获得额外的里程碑款项。而罗氏将拥有Inflazome开发的整个产品组合的全部权利。

9月21日,山东步长制药发布公告,同意将控股子公司湖北步长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51%股权以2175.2万元转让给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步长九州通已经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取得了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

9月22日,哈药股份披露,当地法院已批准、授权相关方按照相关交易文件,推进GNC出售计划。2018年,哈药集团以3亿美元购买其股票,成为GNC单一最大股东2020年6月GNC正式向法院提出破产保护哈药股份又准备拿出7.6亿美元用于收购GNC资产。

9月23日,康惠制药公,拟3264万元购买来新胜持有的山东友帮生化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交易完成后,来新胜持有山东友邦剩余49%的股权,山东友邦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陕西友帮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孙公司,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多家药企并购“踩雷”
 投资GNC 哈药股份上半年亏损超3亿

哈药股份投资GNC始于2018年。在业界看来,这项投资更多是陷入营收连年下降的哈药股份的自救措施。
8月26日,哈药股份发布公告,因GNC进入美国破产法第11章重整程序,公司作为优先股股东,偿还次序位列普通股债权人之后,无法得到优先偿还,对GNC可转换优先股的应收股利计提减值准备1.71亿元。
GNC重整一事,无疑让哈药股份的业绩面临重创。今年上半年,哈药股份在营收同比下降12.81%的同时,亏损3.33亿元。这意味着,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就几乎亏掉2018年一整年的净利润(3.46亿元)。

 天目药业七次重组均以失败告终

作为全国第一家中药制剂上市企业,天目药业于1993年上市,在七次重组均以失败告终。今年6月,天目药业股票简称变更为*ST目药,并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频繁的股权转让被认为是天目药业经营业绩不佳和多次重组失败的重要原因。2011年,有“并购教父”之称的宋晓明通过并购基金长城国汇介入天目药业,于2012年4月成为天目药业董事、实际控制人。
之后,长城国汇陷入内斗,经过多轮股权受让,湖南邵东金众矿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宗昌取代宋晓明成为长城国汇实际控制人,并通过长城国汇旗下的4家基金实际控制天目药业。
此后,宋晓明与杨宗昌与天目药业的股权之争不断。

在这一系列动作背后,天目药业的业绩却不尽如人意。2009年,这家老牌中药制剂公司开始亏损,此后的8年中,公司仅在2014年和2016年,净利润实现正数,其余年份均为负值,在2017年盈利后,2018年再次亏损。

由于接连亏损,天目药业在2011年至2013年遭到退市风险警示,直到2014年有了些许盈利才得以摘帽。在2019年实现超5000万的净利润后,公司今年上半年再次亏损超240万元。

 誉衡药业数十起并购后亏损26亿多

另一家上市企业誉衡药业则被控股股东誉衡集团所“连累”。
誉衡药业在业界素有“并购机器”之称,自2010年6月上市以来,誉衡药业已经先后完成十多起并购,发起超20次并购,交易金额超百亿元,且形成巨额商誉值。
2013年-2015年,誉衡药业净利润分别为2.27亿元、4.44亿元、6.65亿元,同比分别实现37.6%、95.7%、49.8%的增幅。2017年开始,誉衡药业业绩开始回落,当年净利润为3.1亿元,同比下降56.8%。
2018年誉衡药业净利润同比下滑59%,只有1.26亿元,虽然公司此后开始“甩卖”子公司,但公司2019年以亏损26.62亿元收场。
重重隐患在2018年集中爆发,誉衡药业控股股东誉衡集团及一致行动人股权屡屡被司法冻结/轮候冻结、债务危机不断等。
直到今年7月,誉衡集团的债权人以誉衡集团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法院申请对誉衡集团进行破产重整,法院受理了此案。
此事还牵涉到另一家上市公司信邦制药,公司原控股股东西藏誉曦为誉衡集团一致行动人,因后者申请破产重整,西藏誉曦持有的信邦制药全部股份亦被质押并被司法冻结。直到9月8日,金域实业通过认购信邦制药非公开发行股票3.6亿股,成为后者控股股东,信邦制药才暂时得以喘息。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