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是失落的一年!海外留学生赶快回来吧,澳洲的大学真的快撑不住了!

 旅居墨尔本 2020-09-25


昨天澳洲街头出现了游行的队伍

示威者不是无业游民,也不是街头混混

而是大学生

关于游行的示威

大家可能已经看腻了

但这些学生并非一无所有

哪怕明知会违反禁令

哪怕被警察追捕、罚款

他们依然要走上街头

我们是否审视过背后的原因?

又一个春天已经到来

但澳洲学校已经回不到过去

他们,失去了引以为豪的教学楼

疫情的浪潮席卷而来,再大的鱼也只能顺流而下。无论多么有钱、多么有实力的大学,都难逃被裹挟的命运。可是它们这么庞大,让我们很难相信他们的崩塌。

它们失去生源,没了收入

人们总觉得都是暂时的,肯定在哭穷

直到卖楼的消息传出

我们才惊觉这次是动了真格

教学楼,是每个学校教学的立足之本。一栋教学楼不仅价值不菲,从设计、到功能、到地段,无一不彰显着一个学校的理念,更承载着一代代师生留下的传统。

而现在,什么传统、什么文化

统统顾不上了

我们只要钱!

最大“土豪”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曾经办个毕业典礼随便就包下整个体育场;如今却面临几亿澳元的资金缺口。

迫于无奈,CBD的14层大楼虽然地段珍贵、装修豪华,但,卖了吧,有钱就行……

这栋Bourke Street上的地标建筑

是无数学生的美好回忆

这里有语言班的初心

也有平时上课的欢笑

一朝易手,用回忆换回1.2个亿

但这还不够塞牙缝…

根据The Australian估计,RMIT仅今年就预计亏损1.75亿刀,而到2024年,将面临8.53亿亏损。为了补上这些大洞,可能要出售现持有资产的2/3才够……

RMIT的情况不是个例。Swinburne大学也陷入了1.5亿的资金缺口,去年刚刚在墨尔本CBD买下一栋新楼,现在也被迫转卖出去。

卖楼救校

无异于断臂求生

但凡有一点办法都不至于这样

这些学校是真的扛不住了

而墨尔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调查了38所公立大学后,发现RMIT并不是风险最大的大学——

这些学校中海外收入占比最大的是

Federation University

第二名才是RMIT

第三第四则分别是悉大墨大

当留学生们不再青睐澳洲学校

这些学校超过1/3的资金没了着落

我们因为失去往日豪华热闹的校园而感叹惋惜,可曾想到,这或许只是一个开端。几栋教学楼是小问题,更大的危机藏在更深的角落。

钱能解决的问题不是大问题

卖楼虽可惜,还能再买回来

而别的损失却更加危险

他们,失去了体面地工作和薪酬

大学里,最贵的不是楼,也不是设备,而是人。这些各个领域的精英与权威,能被凝聚在一起,燃烧发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员工,是每个大学最宝贵的资产

是教学与研究的核心

在减薪与裁员面前却同样毫无保障

有的学校提议减薪,全校老师短时间内集体投票通过

有的员工自愿减薪

有的学校用裁员来威胁老师们必须减薪……

几乎所有老师都面临着极限二选一:

减薪,还是裁员?

2020年,全世界人都逃不过失业的厄运,能躲过已经算是幸运。这些老师默默擦了擦蒙尘的心,承受着失去的骄傲,深知哪怕得到这样的结果,仍值得感恩。

更何况,并不是所有老师都像我们想象中那样享受着高薪——

不少人仅靠课时费维持生计

一些大学中甚至70%都是临时工

毫无保障

面临的裁员的威胁,他们再无奈也得接受。这样的大环境下,一岗难求,有个工作已经实属幸运,还奢求什么工资呢?

普通老师的生活算不上富裕,管理层也主动承担起一定的责任。为了能减少员工身上的压力,他们自愿减薪

墨尔本大学、莫那什大学、RMIT、拉筹伯大学、迪肯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大学……

如同接龙一般

各大高校的高层纷纷提出

自愿减薪20%

在这样一场大风浪中,没有一艘小船能独自乘风破浪。大家能做的只有互相取暖,乞求捱过慢慢寒夜。

但即便已经做出这样的让步

许多专业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因为压力不止来自金钱

还来自别的地方

他们,被逼交出双倍的学费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大家今年的生活已经够难了。没想到,更大的打击来自澳洲政府:

澳洲不支持文科

没钱别学

澳洲教育部长Dan Tehan前不久宣布,

8大专业涨学费

法律商业涨28%

人文学科涨一倍…

为了偏心发展理工科,文科成了“集资”的工具。食品与酒店、管理与商业、混合领域、法律与经济、人文、社会与文化、交流、创意艺术,这些学科成了不能触碰之痛。

如果选了这些专业

当你走在校园里,会被当成土豪

当你走进教学楼,会被区别对待

当你收到学费单,会恨自己没用

当你选到一门水课,会替父母不值…

曾经的澳洲,学生们随心所欲发展个人喜好,在老师和学校的呵护中毫无顾忌地放飞自我;

从此之后,澳洲不再是学习商科的天堂,不再是文科生镀金的乐园;如果一定要受到这样不公平的对待,为何不去别的地方?

这些最热门的专业里

聚集着一批最优秀的中国孩子

他们如今却成了瓮中之鳖

进退两难

而对于大学和老师,当一大部分学生转投理工科的怀抱,

文科老师是否又要面临裁员?

曾经最爱的选修课程还会存在吗?

是不是连校园都会重新规划?

这样的变化是好是坏

没人能说得清

澳洲教育的明天会是如何

对所有人都是大大的问号

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恶果

澳洲各大学拼劲全力挽救

几乎已筋疲力竭…

他们,7个月中不懈修改方案

要想解决这一切的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早点把留学生们接回澳洲

为了这个目标

大学们足足奋斗了7个月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早在2月,旅行禁令刚下,不少学校就赶紧发布政策:

快回来!

别心疼差旅费!

学校给大家报销!

随后不久,澳洲各大学更是联合提出:包机把学生们接回来!

飞机?学校订!

费用?学校出!

隔离地点?学校安排!

你们只要回来就好…

疫情不断发展,这样的提议再也没有成行,但学校们始终没有放弃,几乎使出了牛皮糖的超强弹性。

只放11、12年级进来,可以吗?

只放毕业生进来,可以吗?

只放要做实验的人进来,可以吗?…

不断地试探,不断被拒绝,终于在6月份看到了希望。莫里森总理发布三步走解封图,预计7月前接回留学生。

澳国立大学悄悄在官网上公布了留学生上机需满足的要求;堪培拉大学也共享航班。

当人们抱着美妙的幻想

墨尔本第二波疫情奇兵突袭

第二学期入学的梦想成为泡影

国内留学生们只好熟练地点击“defer”

七月中旬,悉尼的几所大学再次联名发出警告,要求政府9月开始接国际生回澳洲。

南澳等地也早已克制不住,抢白道:维州疫情确实严重,但没必要影响我们啊!

可是澳洲政府的回复也很坚决:

必须等州界全部开放

才能接留学生回来

一转眼又一个学期快要过去,澳洲大学们急的直抖腿。边境死不松口,英国加拿大强势抢人,再不让大家回来,真的要跪……

到了这两天,连封锁中的维州的学校都忍不住了。不仅腰杆最硬的大学,包括Melbourne Grammar、Brighton Grammar在内,

36所私立学校联名上书

要求州长接留学生回来

不然真的要关校了!

撒泼打滚,威胁停业

与政府不断周旋,越战越勇

学校们把各种招数全用上了

却无力撼动大趋势

他们的抗争是无力的

他们的诉求在病毒面前如此苍白

已经存在的缺口不堪细数

尚待来到的困难还有更多

他们,不再有上学的勇气

澳洲的教育业今年承受的打击有多大呢?

这么说吧,在1月-6月之间,足足有65839名国际生推迟了学业!

第三国,懒得跑;上网课,太不值;交学费,没钱了…

澳洲大学拼了老命

也劝不动这些学生来上课

这还是已经入学了的同学,新生就更别提了——

多少人还一步都没踏入过澳洲

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是崭新的

在别的地方开始,不也一样吗?

一学期之内,6万学生停学;而根据ABC的报道,到了第二学期,这6万人中只有21%重新开始了课程

多少校园成了空城

多少留学梦破碎

多少阳光下的欢笑只剩回忆

多少熟悉的面孔无法再见

多少期盼已久的相聚终不可期

一切不可避免地向着深渊滑去

他们,都是浪潮中的牺牲品

澳洲教育业踩下了急刹车,而无论这次刹车还要持续多久,都已经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

截止今年年底

澳洲19所大学中

将有2.1万老师被裁员

墨尔本大学,将裁掉260个临时工,450个其它岗位,还有数目未知的固定职员;

拉筹伯大学,2518名临时工失业,240个自愿裁员职位;

莫那什大学,预计裁掉754个职位,包括277名全职,238个固定合同岗位和239位临时工;

RMIT,已裁457个全职岗位,300名固定合同员工,200名临时工;

Swinburne大学,已接受200名全职员工自愿离职;

迪肯大学,裁掉300名职员、100个其他岗位、2500名临时工;

Victoria University,将裁员100个全职岗,104个临时岗;

UNSW,裁员500人,8个学院合并为6个;

悉尼科技大学,裁员600人;

Charles Sturt大学,至少裁掉100个全职岗位;

Macquarie大学,可能裁员700人;

New England大学,已确认将裁员200人;

澳国立大学,已经裁员465人;

珀斯Curtin大学,至少将裁员250人;

悉尼大学,据Business Insider Australia预计将裁大量员工;

卧龙岗大学,宣布至少裁200名全职员工,计划裁员400人;

昆士兰大学,已裁员66人;

Murdoch大学,至少裁员200人;

Charles Darwin大学,预计裁员100人,具体数额仍待确认……

时代的巨轮压过你我,压过所有在逆境中挣扎的普通人。裁员的浪潮没顶,每个人都只是一只小小蚂蚁,没有反抗的可能。

但这不仅是两万位专业人士

更是两万位尽力上好每一节课的教师

两万位曾给予我们鼓励的亲切师长

两万个有趣却各异的灵魂

是澳洲大学难以承受的损失

如果你明年能重返校园

请做好心理准备:

你不仅可能见不到亲切的同学

还可能再见不到熟悉的老师

选不了曾经心仪的课程

他们,即将放弃最后的坚持

留学生返澳计划一拖再拖,在无数次希望与失望后,流浪在外的留学生们或许早已放弃了等待,得过且过。

据统计,澳洲约有41万留学生;而一项调查显示,其中1/3人考虑改选其他国家。

也就是说

13万留学生可能放弃澳洲

也是。教学楼没了,好朋友没了,老师没了,学费还要涨……前景看起来一点都不光明。原本美好的留学梦,如今,只剩破碎一地的声音。

空荡荡的校园里

树叶掉落在地面的声音清晰可闻

小河已经长满苔藓

鸽子们饿着肚子踱步

一切胜景都在等我们回归

但那一天可能再也不会到来

学生可以再招

学费可以再赚

可是失去的信任,要如何挽回?

哪怕马上解封

又有多少人还愿意回来?

他们,无法逃离循环的怪圈

没有留学生,资金就会断裂

资金链断裂,研究和师资会受影响

学术水平下降,更吸引不到学生

对于澳洲大学来说,这样的死循环仿佛魔咒,逃不出去,也甩不掉。

根据澳洲商业内参的模型,如果国际学生2021年之内能重新返澳,大学未来三年将会损失100亿澳币

如果国际学生明年还回不来,澳洲大学将损失190亿

100亿的窟窿如何堵上?

100亿的损失怎么挽回?

没有人知道答案

整个澳洲教育业一片哀嚎

这样巨额的亏空,让所有学校陷入债务的沼泽。人们无力再思考,也不想再面对;但是该来的总会来,一切都有偿还的一天。

这不仅是澳洲大学的损失

更是所有留学生的损失

他们,难以为继光荣与骄傲

在前不久发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不少澳洲留学生都骄傲地找到了自己学校的名字。

12所澳洲大学挤进前200名,墨尔本大学排到31,悉尼大学则是51名。

但是,科研经费越来越紧凑

这样的好成绩还能维持吗?

墨尔本大学的研究显示,因为国际学生的学费下降,澳洲大学未来五年内研究职位将减少5100-6100个,约占现在所有研究人员的11%。

最危险的大学是悉尼科技大学、迪肯大学和Macquarie大学;

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Griffith大学和昆士兰大学风险很高

莫那什、阿德莱德大学、ANU、UWA也面临较大风险

这些科研能力严重危机的学校中

不乏澳洲顶尖学府

很多华人留学生心心念念的母校

研究能力减少11%,意味着许多学院将会消失,许多科研项目将被砍掉,许多专业无法保持拔尖水准,在激烈的全球比赛中失去竞争力…

我们的母校

还会是那颗闪闪发光的明星吗?

毕业生还会是各行各业追捧的从业者吗?

它还会是我们大声说出的名字吗?

付出了这么多,学习这么辛苦

这样的结果

真的不是我们想要的答案…

这一年,澳洲的留学生和大学一起经历了太多太多。风雨之中,我们依然在寻找答案。

虽然没有回到校园上课

虽然只能在屏幕里看着老师同学的脸

甚至只能回忆上课的感觉

可是或许大家没有发现:

学校和学生已经形成了更深的羁绊

这是一种胜似战友的情感

这么多的困难,我们都面对了。如果澳洲大学能闯过这一关,相信无论你已经毕业、正在网课、考虑延毕、还是尚未入学,都一定能分享这份喜悦。

2020是失落的一年

澳洲大学没有全身而退

但是,希望大家都能变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