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晨之风杂谈《一个时代的经典记忆》

 大豫坊 2020-09-25

一个时代的经典记忆

——兼谈《朝阳沟》的成功根源

晨之风

经典的艺术作品可以穿越时空,可以经受时间的检验,可以历久弥香。在艺术的长河里,有些作品是流星,稍纵即逝,而有些作品却越来越散发出其魅力。在中国历史悠久的戏曲艺术百花园里,河南豫剧《朝阳沟》就是一株艺苑里的常青树,至今散发出独特的神韵。

《朝阳沟》的成功之处在于其人民性,它塑造了银环、拴保、拴保娘、银环妈、二大娘、老支书等朴实忠厚的人物形象,他们没有因为时间而减色,今天依然鲜活在人们的记忆里。也是大家的公认,该剧质朴、自然,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的风格使其定格在了艺术的巅峰;其语言富有个性特点,唱词生动、风趣,节奏明快,富于音乐性,较好地将戏曲化和文学性糅合在一起。著名文艺评论家孙荪给予《朝阳沟》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是当代豫剧的经典之作、豫剧史上的名作,其影响力已延伸到商业、服务业、文化产业,成为叫得响的河南豫剧品牌。

河南豫剧是中国戏曲苑里的一朵奇葩,为中国文艺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点不是因为河南人多,而是豫剧以其特有的魅力征服了全国的观众。豫剧作为中国戏剧舞台上一个颇具分量的剧种,数百年间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剧目。不过,古老的剧种多少带有封建的糟粕,有些批判的东西在里面。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文艺政策指导下,地方的文艺工作者潜心基层,挖掘人民性的生活素材,创作出了好多反映人民群众呼声的作品,尤其是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给广大文艺工作着指明了方向,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反映人民的呼声,创作出的作品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朝阳沟》的产生应该说严格执行毛泽东文娱路线的一个杰作。

豫剧是一个古老的剧种,为中原的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其内容多是教化民众,毋庸讳言,应该说豫剧的主流价值是儒家的观点,宣传忠孝廉耻的东西比较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要以人民性引导文艺方向。19583月,现代豫剧《朝阳沟》在郑州举行了首演,一炮走红,成了目前豫剧里面最经得起考验的作品。直到今天,《朝阳沟》仍然活跃在现代舞台,已有将近六十年的历史了。在河南电视台金牌节目《梨园春》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朝阳沟》的经典唱段,每一次都能引起大家的幸福回忆,达到了久唱不衰的地步。银环、银环娘、拴保、拴保娘、二婶等经典人物的身影成为了我们的记忆。

难忘小时候,大概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电影《朝阳沟》的上演总能引来众多的观众。尤其是农村的老百姓百看不厌,这一点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很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我在姥姥家,姥姥家所在村里要上演《朝阳沟》,姥姥专门让舅舅步行七八里到我家告诉母亲,母亲在下午五点多拉着架子车赶到姥姥家,目的是看《朝阳沟》。其实母亲已经看过《朝阳沟》多次了。母亲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小六毕业生,可以读书看报。对于《朝阳沟》里面的唱词,母亲基本上都能理解,并且还能做一番评论。对《朝阳沟》感兴趣,还在于小时候,父亲有一本油印的《朝阳沟》全场戏本,带有乐谱,父亲曾经用笛子吹奏过《朝阳沟》的经典唱段,对我影响深刻。

后来上了大学,学到了关于文艺的章节。《朝阳沟》又被提了出来,书里这样评价《朝阳沟》,说它“被跨时代地表演着而且它的传播之广,接受范围之大也是无法想象的”。后来,《朝阳沟》的唱腔旋律被很多剧种所采用,先后被改编成京剧、评戏、滑稽戏等,登上了好多演出的舞台,后来还被拍成了黑白电影。其中的许多唱段,如“我要在农村干他一百年”、“山也留来水也留”、“亲家母对唱”、“前腿那个蹬,后腿那个弓”、“俺外甥在部队”这些经典唱段,那个时代过来的人都能耳熟能详,许多戏迷更是可以随口演唱。我小时候,在当年的乡村、工厂、学校、医院、部队的大喇叭,随处都能听到《朝阳沟》的唱腔。其中几位主要演员如王善朴、魏云、高洁、杨华瑞等,成了河南当时青年人心中的偶像,成了那个时代人们心中最伟大的英雄,他们给那个时代带来了强大的精神能量。

其实,《朝阳沟》故事梗概及结构方式很简单。全剧共有八场,描写的是城市姑娘银环和未婚夫拴保相约,在高中毕业后为了农业的大发展,两人一同回栓保家乡朝阳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故事。这个故事当然有政治化的倾向,但是可信,据说好多年轻人看了这个电影毅然决然走向了农村,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当然《朝阳沟》之所以成功还在于其艺术性,它符合艺术的特征,有着剧情的斗争性和矛盾冲突,这是艺术的本职。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朝阳沟》完全符合艺术的特征。现在我们审视《朝阳沟》,实际上,它的叙事结构是简单的,情节没有精心编排的痕迹。以银环的生活为线索,以朝阳沟这个农业生产的广阔天地为背景,矛盾冲突集中于新旧两种观念的交锋。剧中矛盾集中表现在内外两个方面,银环娘代表的守旧势力与银环代表的新生势力激烈冲突,亲情、爱情、乡情激烈冲突,扣人心弦。《朝阳沟》的一大成功之处还在于其政治性与艺术性的恰当融合,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现在眼光来看,政治性的东西似乎说教的东西太多,不受欢迎。但是《朝阳沟》是彻头彻尾的政治性作品。它是一部宣传我国在大跃进时期广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现代戏,在创作背景上保持了强烈的时代特征,在人物塑造和内容构思上也都具有十分明显的政治色彩,但是却没有丝毫削弱戏剧作品的艺术性。艺术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作家杨兰春有长期在农村生活的经历,他深深扎根在了农村,他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了解农民的语言,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段经历是他创作好《朝阳沟》的基础。

  《朝阳沟》的艺术性还在于其接地气的语言,它散发着土地的芬芳,带着田野的花香。作为豫剧地方戏,是一种地方民间文化的反应,塑造出的人物鲜明地带有鲜明的地方特征。一些方言俚语被恰到好处地运用到台词对白中,是《朝阳沟》的一大特色。河南话传递着农民特有的憨厚与质朴。主要人物栓保、银环、银环娘、二婶等人物形象自不待言,已经成为经典的形象,成为艺术苑里的经典形象。让人惊叹的地方是,《朝阳沟》产生于一个大力讴歌英雄的时代,但它却写了一群充满泥土气味的小人物,且这群草根人物最后都成了不朽的艺术典型。可以这样说,《朝阳沟》是一部来自基层的人民性的作品,这在今天的“才子佳人、帝王将相”扎堆的作品中显得有点太土老帽。

《朝阳沟》是河南豫剧的一个里程碑作品。直到今天,其跨越时代的现实意义仍然为我们所借鉴。难忘过去的那个时代,尽管物质生活不太丰裕,但是精神生活绝对不匮乏。好多经典戏曲都是在那个时代诞生,而今天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好的戏曲作品乏善可陈,戏曲普遍面临着不景气的状况。但豫剧现代戏《朝阳沟》作为地方戏剧目已经兴盛了50余年,而且在未来应该说也不会轻易失去它的光彩,这不得不引起艺术界的深思。

纵观当代艺术市场,商业气息浓厚,演员不再深入生活,演艺场充满铜臭味儿。拍一部作品动辄几十亿的投入,还没上演就使劲炒作。一些个演员演技不咋的,绯闻却不少,一些演员的艺德实在是不敢恭维。而《朝阳沟》的成功无疑给今天的文艺作品树立一个标杆,所以,今天的文艺工作者应该好好借鉴学习《朝阳沟》的成功之处,潜心生活,挖掘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积淀,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应该说,这是当代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