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照连

 大豫坊 2020-09-25

曾照连

晨之风

      民国时期,淮阳搬口曾家寨有个响当当的人物,名叫曾照连。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至今让人嗟叹不已。

曾照连生逢兵荒马乱的年代,淮阳搬口由于靠近周家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民国时期,这里成了军阀屡次争夺的要地,以致民不聊生。童年的曾照连一直在家里跟着父亲干农活,受尽了疾苦。尽管营养不良面有菜色,但年纪轻轻的曾照连却长得人高马大。因为靠干活打零工,根本吃不饱肚子。曾照连便不想待在家里拖累父母,很想闯出去。

据说当时正赶上“中原大战”,历史上也叫做“蒋冯阎李”中原大战,这个战争是国民党内北伐后失势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汪精卫联合反共右倾西山会议派和亲国民党军人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张发奎发起的,是一场夺权挑战蒋介石中央政府及国民党中央会议的内战,说白了是“狗咬狗”的战争。几派军阀在中原厮杀,哪个军队都可以胡作非为,肆意掠夺老百姓。曾照连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一次,大概是冯玉祥的军队征兵时,一个招兵的小头目看中了曾家寨一个小媳妇,要非礼,这个小媳妇恰好是曾照连的近门子侄媳妇。曾照连怒火中烧,一脚踢中这个小头目的下体,又一拳打在小头目的眼睛上。小头目勃然大怒,掏枪要击毙曾照连。没等他掏枪瞄准,曾照连跑得快,他钻进正是夏季的青纱帐,一溜烟没了。从此以后,曾照连也不敢回家,在外面流浪。

又过了几年,村里人听说,曾照连在外面拉起了一支几十人的队伍,当地人传言说他当了土匪,黑白通吃。因为文化不高,其实压根就没文化,曾照连看不清时局。对他来讲,枪支弹药就是所需。凡是有枪支弹药的地方,就是努力的方向。曾照连带领的队伍在周家口一带多次袭击国民党正规部队,屡屡得手,惹得据说当地的国民政府大发雷霆,严令地方保安团务必“斩草除根”。可是曾照连似乎懂得红军的“游击战”,在当局的屡次清剿下总能够得以生存。国民党当局忙于和共产党打内战,使得曾照连的余部得以残喘到抗战前夕。

日本鬼子打过来的时候,国共两党在民族大义面前握手言和,为了共同的敌人暂时团结起来。为了打击日本人,两党均拉拢各派抗日势力。曾经是土匪的曾照连成了香饽饽,但是他很有自己的主见。他静观时局,最终哪个队伍都不加入,为的是保全实力,保持自己的独立自主。

大概是1938年秋季,日本人占领了淮阳。当时的日本鬼子无恶不作,曾抓住抗日的青年在今天的老县委大院活埋。有资料记载,日本人抓了抗日青年,全部埋到颈部,只留头部在外面,然后套上东洋马拉着犁耙,来回奔跑。可怜那些抗日青年最后都活活折磨,最终惨死。有一次进城,曾照连亲眼见了这一幕,他怒不可遏,发誓非要给小鬼子点颜色不可。机会终于来了,因为附近的太康、西华地方抗日武装活动频繁,日本人不得不抽调淮阳县城的力量前往。留下的防守力量比平时要薄弱得多。大概是阳历九月的一天,天气很热,下午一点多钟的时候。曾照连骑着洋车子(陈州方言即“自行车”),往淮阳西城门而来。此时的城门仅有两个日本兵把守。曾照连镇定自若,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骑到城门口,趁日本兵冷不防,掏出驳壳枪左右开弓,两枪撂倒两个日本兵。然后快速捡起日本兵的两把三八大盖,骑上车子,沿南关朝向王店的大路飞奔而去。几乎在同一时间,日本人的宪兵队一个小队骑着三轮摩托往王店方向追过来。曾照连明白,好汉不吃眼前亏。跑到王店南面瓦关集时,曾照连把洋车子藏进了玉米地里,一溜烟钻玉米地往西面跑了。日本人找不到曾照连,便在瓦关集住下来,附近老百姓可遭了殃,鸡犬不宁。日本人折腾了一两天没找到凶手,垂头丧气,就在瓦关集住下来,意在找不到凶手决不收兵。晚上,鬼子兵放松了警惕,竟然没安排岗哨就休息了。没想到的是,曾照连带了二十几个弟兄,手持大刀片,神出鬼没,后半夜摸进了瓦关集。日本人睡觉有个习惯,把枪支集中起来捆在一起。曾照连一班人过去先把枪支抗走,然后砍瓜切菜,一顿砍杀,这队日本鬼子糊里糊涂就见了阎王。曾照连带领一班弟兄们赶紧撤回老家曾家寨一带。因为没留下活口,日本人一直认为是王店这里出的乱子,长期在这里排查。他们万没有没想到,远离这里几十里的搬口曾家寨才是“真凶”的所在地。曾照连明白,做了这么大的动静,必须低调,大概有二三年没敢轻举妄动。但是这中间,为了养家糊口,也干了几次偷鸡摸狗的事情。

日本人投降后,国共两党为了争夺大位展开了大决战。大概是1947年左右,周口一带国共两党开始了拉锯战。你来我往,各显神通。曾照连跟着我爷爷在周口关帝庙一带当店伙计,我爷爷在一家店铺那里当管家。国民党十一师驻扎在周家口,就住在爷爷所在的店铺里。当时的国民党军队贪腐成风,吃空饷严重。十一师的师长是个贪污成性的人,多年打仗,军队减员很严重,但他向上级谎报减员很少,每月军饷照领,时间一长,渐渐引起了上面的警觉。于是军队督查团下来检查,要见人发饷。如果查到吃空饷,要对相关人军法从事。于是十一师开始抓民夫充当士兵数目。曾照连长得一表人才,立马被看中。不容爷爷争辩,硬是给他换上了军装,捆着押进了军队。曾照连是爷爷从老家招来的帮工,如果在这里被带走,给老家人不好交待,爷爷赶紧筹钱,托人保他出来。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曾照连敲店铺的门。爷爷开门,大吃一惊。只见曾照连光着膀子,浑身是露水,穿着一件农村妇女的裤子回来了。爷爷又喜又惊。原来,曾照连被抓走后,部队走到上蔡一带,晚上他趁哨兵不注意,走到桥上时,一头扎进河里跑了。晚上,哨兵看不清楚,放了几枪,他命大,没被打着。他爬上岸,脱去军装,仅剩下一个裤头,顺着河堤跑进了一户农家。户主是个农村妇女,大概有五十多岁。半夜里,跑进一个人,把户主吓了一跳。曾照连“扑通”一声跪下,哀求道:“大娘,救救我吧,我是被抓当兵,逃出来的。”农村妇女可怜他,赶忙给他找了一件其实是妇女穿的裤子。曾照连千恩万谢,趁着夜色继续往回赶。因为害怕被再次抓到,他不敢走大路,走的都是庄稼地。后半夜,天气很凉,露水很多,曾照连顾不得那么多,只顾深一脚浅一脚一路跑过去。天刚微微亮时,他看到了颍河,这才知道快到家了。跑到周家口时,十一师的军队早撤走了,因为共产党刘邓大军打过来了。

周家口被共产党军队占领后,曾照连回到老家。解放后,老老实实种地,不再有非分之想。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肃反时,有人揭发他当过土匪,曾抢过共产党的军用物资,还打伤过押送物资的士兵。当地军管处立即逮捕了曾照连,进行审问。当时的政府念他抗日,并且还杀死过不少日本人,于是做了从轻判决,死罪免去,活罪还是要受的。曾照连被判到新疆服刑,在那里一直被劳改了十年,直到刑满释放。因为长期生活在新疆,曾照连习惯了那里的生活。加上老家的亲人都去世完了,释放后曾照连就留在了新疆,在石河子一代安下了家。当时的政府也鼓励刑满犯人垦边,并给予帮助。曾照连感觉没脸回老家见亲人,也做好了在新疆长期生活的准备。不幸的是,这里竟然罕见暴发了山洪,曾照连参与当地抢险,一不小心被洪水冲走了。当地政府组织人员多方搜寻,最终没有找到,推测必死无疑,估计是被泥石流掩埋了。曾照连虽然曾经是犯人,但毕竟是参加抢险死的,尽管死不见尸,政府也要表彰,并给予他“烈士”称号,这叫做功过分明。当地政府就在当地的烈士陵园里竖立一块墓碑,上写“曾照连烈士之墓”,其实下面没有尸骸。

据说曾照连年轻时当土匪时,曾娶过一房媳妇,但是后来因为难产死了。老一辈人都说曾照连那房媳妇长得很漂亮,好多人眼馋。曾照连很疼爱媳妇,在外面搞到金银珠宝之类的都是交给媳妇。自打媳妇难产死后,曾照连无心再娶,一直单身。曾照连死后,烈士陵园里他的墓地因为没有后人祭扫,时间一长,渐渐被人淡忘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