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弦歌台怀古

 大豫坊 2020-09-25

弦歌台怀古









/ 黑蝴蝶







  登上弦歌台,心中说不出是什么滋味。适逢弦歌台大修,残砖断瓦遍地皆是,破壁颓石,赫然在目。院内竟然没有一棵树,不知是当年就没有,还是被后人伐掉了,火辣辣的太阳烤得院内如同煮豆。听不到千年的琴声,也不见一个学子,倒是殿前抱住上的楹联让人读出了一点凉意:堂上弦歌七日不能容大道,庭前殂豆千年犹自仰高山。站在这被风雨剥蚀得失去了原貌的殿前,轻轻拂去断砖上沉积的灰土,凝视着檐角上悬挂的风铃,我的思绪被拉到了两千多年前……

       田野上没有一丝风,几个书生模样的人有气无力地或坐或卧,有一先生模样的人在危坐操琴,悠悠的琴声像一道清泉流过,空气为之凝固,树叶为之垂首。可是,这琴声丝毫没有打动围困他们的那些人,甚至连他自己的学生也不能理解。

       一个学生上前问道:老师,君子也会有这样困穷的时候吗?

      先生回答说:是的,只不过君子遭到困穷时能够把持自己,小人遭到困穷的话,那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了。

       学生黯然无语,脸上现出不悦的神情,毕竟是几天没吃东西了。

       先生知道弟子心中有着懊恼不平,于是把他们召到自己面前,说:有一首诗上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为什么偏偏徘徊在旷野之中呢?难道是我们的道理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呢?

        一个学生回答说:想必是我们的仁德不够吧?所以人家不信任我们,不让我们通行。

       先生说:有这个道理吗?假使有仁德的人便能使人信任,那伯夷、叔齐怎会饿死在首阳山呢?假使有智谋的人就能通行无阻,那王子毕干怎么会被纣王剖心呢?

       又一个学生回答说::老师的道理是大到极点了,所以天下人就不能容受,老师何不稍微降低迁就一些呢?

       先生说:好的农夫虽然善于播种五谷,却不一定会有好收成;好工匠能有精巧的手艺,做的东西不一定能尽合人意;君子修治道术,就像织丝结网一般,先建立最基本的大纲统绪,再依序疏理结扎,但不一定合于当世。我们怎么能够降格来苟合求容呢?

       学生语塞。

       过了一会儿,另一个学生说:老师的主张大到了极点了,所以天下人就不能容受。然而,老师照着自己的主张推广做去,不被容纳又有什么关系呢?道术修成而不被采用,那是执政大臣的耻辱了。人家不容,正说明自己是一个君子呢?

       先生听后点点头。任凭饥肠辘辘,依旧琴声不绝……

晨之风带领羲陵文学社社员采风 弦歌台





       这是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的孔子厄于陈、蔡时的情景。当年陈、蔡两国的执政大臣皆不容孔子,又怕孔子到楚国得到重用于已不利,两国大臣就派人把孔子困在了陈、蔡之间的边境上,直到楚国出兵,才得以解围。孔子绝粮七日,仅靠野菜充饥,仍然从容诵经弹琴。那铮铮的琴声,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穿透千年,仿佛在告诉人们:大道虽不容于当世,儒学必将大兴于国。清人赵万里有诗曰:但使斯人犹可与,应知吾道不终穷。此邦转幸留芳躅,当日缘何厄圣躬?历史的脚步仿佛也在走着一条不成文的规迹:儒学兴,则国兴,儒学衰,则国危。

       到了汉代,儒学被尊为国学,孔子则被奉为至圣先师,大道即得行矣。陈人为了纪念孔子厄陈绝粮,追念先圣之德,于是就在古城西南隅的陈王弩台旧址建庙以祀之,名之曰厄台祠。宋代王禹有厄台碑文曰:圣人为人也,不为已也,忧道也,不忧贫也。但欲缀皇纲之绝绪,辟帝王之坦途,酌三代之礼法,垂万世之典则,使王泽浸于生民。苟道于至是,虽不食而死,复何憾哉!吁!奸喉佞舌者,图一日之饫;道醉德饱者,谋万世之利。故教不用于当时,而用于今世。位不显于生前,而显于殁后。何哉?祖述宪章之义,雷行上下之间,俾夫为君臣父子者,不可须臾离也,得非用于今世耶!后来的治世者,便把孔子学说视为治国之宝,并从此演绎出一些不可逾越的诫规,必躬之蹈之。半部《论语》治天下,虽说不免夸大其词,但孔子思想的价值毕竟被后人所认识。因此,孔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就更显得神圣而伟大,特别是作为教育事业的开山鼻祖,其功德光照千秋,永不可没。于是,这纪念孔子的圣地也几易其名,由厄台绝粮祠,由绝粮祠弦歌台。于是就有了弦歌夜读弦歌夕照这美好的风景命名,前人能从孔子厄陈绝粮这件事悟出其中的美学意义,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大儒大雅,其境界之超脱,非世俗所能领略。

       曾几何时,孔子思想又被当作某种事物的代名词,大加挞伐,批倒批臭,与有力的是受孔子思想熏陶的精英们则充当了急先锋。我不知道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而弦歌台这块斯文鼻祖圣地的命运则更加悲惨,可能是有人看到了这块地方四面环水,只有一条细径可通台上,易于防范,于是弦歌台便被当作关押犯人的场所,其面目全非,也就不足怪了。

        而今登上这块圣地,我的心在滴血,血迹殷红,浸透了一天的云霞。所幸者孔子开创的教育事业,今天又被视为国之根本,那段荒唐的岁月毕竟已经过去。作为淮阳的一介书生,我希望着有一天,家乡这一名胜能够重放光彩。弦歌夜读的美好景致,能够再次为后人领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