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阳,我的家

 大豫坊 2020-09-25

 淮阳,我的家

      不是在温婉隽秀的江南水乡,不必怀疑眼前的浅诸波光云影。也许你无法想象,这里没有崇山峻岭间层峦叠嶂,没有乌篷船上袅袅炊烟,却一如江南小镇石桥台阶伸出的悠然,一如西湖岸边垂柳树下那一低头的温柔。一马平川的平原,源远流长的中原,却一样有万亩清湖,一样有龙湖岸边平静淡雅的家乡小城,也一样有我躲不开的思念与期盼。

      曾几何时,我甚至悲观地认为:家乡被冷落了,遗忘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没人注意,没人提及,主流似乎从来没有投来一丝青睐的目光,哪怕是同情。没有生活在这里,你感觉不到她的孤单;生活在这里,透彻深入的熟悉,换来的是比她更孤单的孤单。

       这里曾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繁衍生息之处,孔子步履蹒跚来到这里的时候,弦歌声声,台下聆听的书生似乎还在回味着遥远的绝响。历史无声地给这片土地,留下了烙印。两千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就发生在这里,古老的宛丘,白发的陈州,就这样以一种肉搏般的牺牲承载着战火的洗礼,她一度在喘息宁神,刀光剑影之中溅起的灰尘几乎将她湮没。多亏了这一滩碧水清湖,多亏了历史还算有点同情。那《诗经》笔下洵有情兮,而无望兮的宛丘,那衰柳堤边风淅沥,古碑亭外影参差的画卦风光,那别具一格自成一派的太昊陵庙,怎可能轻易地逃离历史的视线呢?宋朝包公来了,他是来查案的。北宋年间,陈州多灾,民不聊生,朝廷派四国舅到陈州赈灾。没想到四国舅克扣皇粮,将粮中掺沙放给百姓。消息传到京城,朝廷派包公到陈州查办此案。包公一身正气,不徇私情,在城内金龙桥铡了四国舅,这就是著名的陈州放粮的故事。朱元璋来了,只是他是孤身一人逃命来的,躲在太昊陵内,保住了性命却迎来了一个朝代。朱元璋没有忘记太昊陵,后命大臣徐达进行重修,访求帝王陵寝时,太昊陵首列第一。

      宛上龙蟠面碧湖。当轻舟湖面,莲藕处处,一袭清风拂面,此刻人生便没有了尘埃,只剩下纯洁。徜徉于独秀园中,各种各样的松柏造型,堪称园林奇葩,我最初的公园记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六角凉亭下一张合影,至今珍藏在相册里,避雨遮阳,如今回味时还能感受到那份清凉。还有两个不得不提,爱情树和连理枝。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在这里真的有,只有在这里你才不会怀疑牢不可破的爱情。很遗憾,我的爱情没有从这里开始,但是我始终没有怀疑过爱情,该来的也许终究会来。等爱情来了的时候,我会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就是我的家乡,不是江南胜似江南,但愿有一天你也能偶尔告别都市的喧嚣,来到这里感受一份宁静。





 (作者授权本微信平台原创首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