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中求学感言

 大豫坊 2020-09-25

水墨胜处色无功

                       ——淮中求学感言

黄伟刚

每每念及淮中,总会想到刘更寿先生的一幅对联:“两千石自信未能幸淮水东流不带渣滓污故土;七十子同心向学看柳湖西畔遍栽桃李待成才。”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苦难生活的拒斥、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对莘莘学子成才报国的期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谓学养醇正,立意深远。这里面似乎流淌着淮中精神和育人理念。淮中的变化日新月异,但那秉持至今的风格却未曾改变。历数往昔,该从何说起呢?从百萃亭,还是老梧桐树,还是那恍如昨日的学习生活?我竟一时无措起来。我感觉,淮阳中学的生活就是一幅水墨画,“水墨胜处色无功”。

刚入学时,甫至校门,抬眼望去,我不禁惊叹,这是高中吗?竟与我的大学梦相契合了,标志建筑——百萃亭、高楼和参天的古树,还要有智慧的老教师,很多的尖子生。是的,这些便够了,这足以让我满足。沿着有青春广场的外围小径,从校门口到教室有一段路程,白天里在教室与公寓之间走一来回,真是累得够呛。晚上是最令我向往的时候,一轮明月在老梧桐树婆娑的枝叶间若隐若现,晚自习放学后,那个时候和高二、高三的学哥学姐们在那条幽僻的小径上散步,听他们讨论我从未听说过的东西,此时,我万般荣幸,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了,我也是淮中人了。

高一就这样在满眼的新事物和满心的惊喜中开始了。

书籍是属于心灵的,是我的最爱。淮中大门口南侧200米的旧书店成了我常去的地方,翻翻中外名著,看看高年级的课本,一切都是那样丰富、那样精彩,总惹得我手里捧着一本书,眼睛却瞧着另一本。在我心目中,它是我这个书虫精神食粮的供给店,它成了我淮中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它伴着我走过了高中!

很多同学说,高一时了解诱惑,高二时接受遗憾,高三时冷视诱惑。很侥幸,我没有就此堕落,因为课堂上有太多吸引我的东西,李宪生老师和我们侃当下音乐,调侃周杰伦和“华仔”,总会让全班笑得“人仰马翻”,歌迷也不例外。对老师的歌喉我们彻底拜服,更不乏模仿者。正是李宪生老师的引导,我知道了中国最古老的乐器——埙,我热爱古典的性情也肇始于此。

进入高三,除了高考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了。课程会赶得很快,作业量也很大,每天的步伐就像竞走一样,以前可没经历过这架势,不过值得欣慰的是高三配的全都是优秀的老师,每一节课都力求完美,面面俱到,我们学习有条不紊。后来进入素质班,压力倍增,考试中一个小小的失误,同学们便会拉开很大差距。尽管如此,在这样的班级里,我还是觉得利大于弊的。因为这里的很多同学视野开阔,思维敏捷,我和他们交流受益匪浅。作为文科生,更有不乏诗人气质的同学,他们格调高雅,才华横溢。在这些高材生面前,自甘平庸不是我的个性。当然了,同学之间日常相处,思想交流较为频繁,相互之间的影响也比较大。老师在授课和为人处世方面给了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丁一老师在讲授英语时,常会为一个单词而查好几本词典,并且还有自己的见解,着实让人佩服其专家式的风格,我想还是其内在责任意识使然。高三的老师真的令人难以忘怀,恰如患难与共的朋友而非师生关系。刘喜典老师的机智让我从全新的视角去审视社会百态,周永奎老师的豪爽则让我觉得生活也可以很潇洒,刘俊老师的博学启发我多读书,周云泽老师的执着更让我看到了高三班主任的职业品格。师恩如海,我们又怎能感激得尽呢?禅语曰:不拜上师,焉能近佛?谢谢老师让我一步步接近真理,知识上以及人生上的。

情感,是永远难以释放殆尽的。它需要一处宁谧的居所,所以我选择了文学,更准确地说是羲陵文学社给了我一张温床,让我可以有地方去做梦。我会为毛小军的诗“母亲老了,扶墙走路,已踩不出声音”而鼻酸,听到“除了自己的影子我一个朋友也没有了”我会为铁木真感到凄凉,我又渴盼“你有一颗金子一样的心”的赞美…….在这里,我找到了我的未来。

文学的殿堂是碧绿幽深抑或广袤千里,这当然要因人而异,文学的厥美让我的心彻底地醉死在这片土地上。从对文学的懵懂到关心世事,再到勇于擎起社会主流价值观这杆大旗,这一路走来,都是在羲陵文学社这个花圃中延展开来的。临战高考的时间里,每当捧起校报和社报时,我还是会拿起搁浅很久的笔,草就小文,聊以抚慰心志,在同学看来,我似乎是无可救药了,可我依然执着于这种秉持,因为我相信文学绝非是用来吟风弄月,作为余饭后的消遣,而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

回过头来看养育我的百年淮中,我深深知道,这是我梦想诞生的地方,也是我梦想实现的地方,她已经成为了我一生中一段不可缺少的经历,值得我珍惜的一段美好记忆。

如今我就要离开这熟悉的校园前往陌生的大学。就像以前由初中升入高中一样,心中既有喜悦,也有茫然。未来的路很长,难以望到尽头,慨然回顾,淮阳中学的一切似乎又返回了原来的面貌:高树参天,绿荫匝地,在那个摔倒又爬起的地方隐约还有我的身影…….一切已成往事!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淮中的面貌日新月异,新面孔也在不断增加,那些梧桐树,那声震云天的跑操口号,那些血浓于水的师生情,我会永远记住的。那些可敬的老师,送走了一拨又一拨的学生,而自己仍要在此守护。或许数年之后,我会认不得淮中,只能从它亘古不变的气息中体味了。但这些都无妨了,这幅记忆的水墨即将完工,能否体会此中深情,皆在吾辈之间。

愿淮中之永固兮,辉煌百世而未央!真切地祝愿淮阳中学我的母校日新月异,越来越好!

(作者为羲陵文学社骨干社员,2010年淮阳中学文科第一名,被录取到南开大学中文系。)

(作者授权本微信平台原创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