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宗的淮阳黄花菜不一样的味道,这个地方可以保障供给

 大豫坊 2020-09-25

     淮阳县王店乡祝寨村的祝校广多年来潜心致力于地方特产黄花菜品牌的弘扬,长期研究淮阳黄花菜种植规律,在老家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了170多亩淮阳纯种黄花菜,今年因为风调雨顺,喜获丰收。祝校广种植黄花菜也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注,国家商务部领导曾来这里考察,了解淮阳黄花菜的种植情况。

商务部领导来这考察

      祝校广种植黄花菜为了确保质量,完全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施农家肥,生物防治虫害,绝对原生态无污染。菜花全部人工采摘,人工蒸煮晾晒,自然晾干。在淮阳黄花菜面临绝种的时刻,祝校广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唤起淮阳人的黄花菜品牌意识。但是受传统销售观念影响,祝校广种植的黄花菜销售渠道过于单一,今年收成好,现在家里还储存有2万多斤质量上乘的黄花菜。在这里他希望通过微信平台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想吃上原汁原味的淮阳黄花菜,请到淮阳祝寨来,真诚欢迎实地参观考察。如果外地顾客需要,可以通过物流发货。

详情咨询联系人:淮阳县王店乡祝寨行政村  祝校广

13460005088

13526213119

让我们走进祝校广的黄花菜种植田地

传统种植模式下的黄花菜大田地

人工分拣

自然晾晒

淮阳销售点的礼品包装

     黄花菜被誉为中国的母亲花,又叫“忘忧草、萱草”。苏东坡曾赋曰:“萱草虽微花,独秀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所述的“芳心”,就是指母亲的爱心。黄花菜一般生长在山地或丘陵,唯有周口淮阳的黄花菜产于平原,对自然条件有着极强的依赖性,是区域性的地方特产。黄花菜独具“双层六瓣、七个花蕊”,自古就享有“席上珍品”和“观为名花,用为良药,食为佳肴”的美誉。为了让人们品尝到最原始的味道,精选的黄花菜是淮阳野生黄花菜品种,这种黄花菜一直坚持野外种植模式,自然生长而成。经过自然晾晒后,色泽黄净,容易泡发。它质地筋脆,久煮不散,吃起来爽嫩可口,鲜美如初。

·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到陈州(淮阳古称陈州)郊游时,品偿过淮阳黄花菜后,在陈州苏坡亭写下“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簪”的千古佳句,给予极高的赞誉。

·宋朝诗人张耒郊游陈州(淮阳古称陈州),品尝黄花菜后写下了千古绝句“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簪”,淮阳人民以此为荣,又把黄花菜改名为“金针菜”。

早在汉朝时候,淮阳七蕊黄花菜就已闻名全国,成为朝圣的贡品。据调查除淮阳之外的任何地区种植的黄花菜皆为六蕊,即使根系是从淮阳县挪出的黄花菜亦是六蕊,这种独一无二的特性是由淮阳独有的气候、土质、水质等综合因素形成的,离开这片土地就会丧失,因而陈州金针对环境条件有极强的依附性,是区域性极强的地方特产。

鉴于淮阳黄花菜的高贵品质,河南省政府将其列入省十大名优特产之一;是受WTO成员国保护的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周口市唯一的注册原产地商标产品。

为什么我们要吃黄花菜?

      鲜黄花菜可以用来凉拌或者炒鸡蛋,干的黄花菜可以做炸酱面中的黄花菜鸡蛋卤,也是北方一道非常有名的家常菜“木须肉”中的配菜,用来炒肉、炒木耳,炖肉都是很美味的。黄花菜除了当食,还可以药用,名副其实的药食同源。白居易曾有过诗云:“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可见黄花菜从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的喜爱。黄花菜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对头晕耳鸣、咽痛、心悸、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疗效,可作为病后或产后的调补品。

美味佳肴:

淮阳七芯黄花菜花蕾肥大,双层六瓣,有七根金针似的花蕊,是风味独特的美味佳肴,它质地筋脆,且以菜条肥厚、油分充足、色泽金黄、口味醇美著称。

保健品:

淮阳黄花菜又是难得的保健品。本草纲目》中记载:黄花菜具有健脑、益智、抗哀老;降低动物血清胆固醇;清凉去火、止血止痛;明目、消炎、消肿、催乳等保健功能,长期食用能预防老年痴呆、风湿关节痛、脑溢血、动脉粥样硬化、鼻出血、大小便不通、乳房肿块、产后不乳等疾病。

滋补佳品:

淮阳黄花菜还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由于它是以花蕾为取食对象的特殊蔬菜,所以营养格外丰富。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化验,黄花菜蛋白质含量≥11.8%,氨基酸含量≥7.76%,灰分含量≥4.84%,总糖含量≥38.86%。它的营养价值较之“小人参”胡萝卜、“蔬菜之王”蕃茄还要高。

黄花菜原来有这么多种吃法

黄花菜亚瑟饼

鸡粒黄花菜

黄花菜四物汤

黄花菜炖鸽心

炸鲜黄花菜

黄花菜鹌鹑汤

黄花菜炖牛肉

云耳黄花菜蒸鸡

黄花菜炒木耳

贵妃牛鞭

黄花菜豆皮汤-清淡有营养

产后安神定躁-黄花菜菜鳝鱼汤

黄花菜素鱼翅

黄花菜草菇炒肉

香菇黄花菜炖鸡

黄花菜炒鹅肝

黄花菜木耳红枣蒸鸡

黄花菜香菇营养粥

黄花菜排骨山药汤

木耳黄花菜咖喱炒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