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中校友、“创业淮阳人”赵明《小小银点走出的大世界》

 大豫坊 2020-09-25

赵明:

小小银点走出的大世界

 李 涛 

核心提示

他从偏远的农村走出,高中时遭受丧父之痛,靠发奋读书步入了大学。他就业时时运不济,靠着借来的一千元钱南下深圳,开启了“只身闯天涯”的创业打拼。

他先是在富士康科技集团工作,继而到深圳科技园荣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后到上海需求发展机会。还以极其前卫的眼光到长沙开展“互联网+餐饮外卖”业务,但是时机不成熟,创业遭受挫折。

2010年,他在上海浦东注册了上海银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开启了创业生涯。从两台机器起步,历经十年发展,目前的企业拥有150多台机器。为了回报家乡,他审时度势,回乡创业,在家乡成立了河南银点电接触材料有限公司。

他就是淮阳区安岭镇人——赵明。

逆境终圆学业梦

赵明出生于淮阳安岭镇梅墩行政村。和农村其他大多数孩子一样,在农村环境的熏染下,他度过了童年,在梅墩村小学和乡一中读完了小学和初中。他的父亲是一个经营思想比较前卫的农村人,靠着精明经营,家庭条件相比其他家庭,还算可以。应该说,在小学和初中,赵明无忧无虑度过了这一段美好时光。

1991年,赵明考入了心中的理想高中——淮阳中学。这一年也是让赵明刻骨铭心的一年,他的父亲因车祸不幸离世,这无疑给正在求学的赵明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在高中,怀着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赵明发奋学习。困境中,他始终心怀梦想,执着前行。他深深明白,必须走出自己家乡那片相对狭小的天地。为了心中的理想,他孜孜以求,努力向前。在高中就读时,班主任王振亭老师、付立忠老师、丁克勤老师对他的吃苦耐劳都留有深刻的印象。

天道酬勤,1995年,经过紧张备考的赵明考入了郑州工学院,就读计算机专业。在省城的四年大学生活,他开阔了眼界,也提升了自己的胸怀。其间,因为妹妹上学,更增加了家庭经济的困难程度。1999年,大学毕业时,赵明身无分文,又加上当时的亚洲金融风暴,就业环境变得异常艰难。好多同学因为关系硬,大多去了比较好的事业部门。经过考察郑州的人才市场,他思考再三,认定郑州就业机会很少。此时,一个已经在深圳就业的同学介绍他到深圳去,在同学眼里,那里机会多,并且没有地域关系亲疏远近之分。于是,他拿着同学借给的1000元钱,最终决定去深圳发展。

砥砺前行练翼翅

在深圳,赵明先是寄居在同学那里,后来到人才市场去应聘。靠着自己的专业优势,他去了富士康科技集团下属的电脑主板配件生产公司,负责生产控制管理系统的有关软件。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中国台湾鸿海精密集团的高新科技企业,1988年在深圳地区投资建厂,在亚洲、美洲、欧洲等地拥有200余家子公司和派驻机构。在那里,血气方刚的赵明扎根现实,虚心学习,潜心钻研,成绩显著。尤其是富士康科技集团精细化的管理制度和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让他受到很大启发,这里的一切所见所闻让他成长不少。但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赵明总感觉公司管理缺乏人文关怀,总感觉自己的尊严没有得到很好维护。

三年后,2002年,赵明离开了富士康科技集团,来到深圳科技园荣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对他而言,换一个环境,自己的心情得到提升。在公司,他负责研发铁路售票系统以及安全管理系统。在工作上,他不怕苦,不怕累,作风优秀,工作勤奋务实,严谨细致,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在那里,他不忘继续进步,通过自修,拿到了技术上的有关证书。他勤于钻研,对于数据库建设和管理,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那一年,“非典”爆发了,好多企业因为疫情发展遇阻。赵明所在公司的发展也遇到了难以一时突破的“瓶颈”问题。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来到上海某公司,负责生命人寿数据库管理。

2005年,因为“非典”疫情的影响,国家为创业环境提供了好多优惠政策。尽管在公司上班,赵明感觉难以施展自己的能力。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赵明决定和朋友到长沙创业。他们的经营思维是超前的,在长沙计划开展外卖订餐业务,也就是今天风靡当下的外卖业。这在今天应该是不错的行业,但是在当时,因为周边的辅助服务设施不配套,严重滞后。在他们的创业计划中,赵明发挥专业优势,负责技术开发,根据市场需要做好了外卖电子系统。但是因为资金先期投入太大,全面运营时却没有了启动资金。结果,投进去的100万资金打了水漂。万般无奈之下,赵明又回到上海寻求发展机会。

从2006年到2010年,赵明在上海太极计算机公司开始了四年打工的生涯。其间,因为结婚成家,2009年他因为买房,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借了朋友不少钱。

银点世界显身手

手头拮据的赵明急于寻求发展机会。后来,在一个多年从事销售的朋友那里了解到了“铆钉、银触点”的生产商机。2010年,还在公司上班的他大胆决定建立自己的厂房,生产铆钉、银触点。一开始,建厂时的资金短缺让赵明一筹莫展,这时候,只能从亲戚朋友那里筹集资金。他迅速筹齐了资金,工厂得以顺利建成开工。

2010年,赵明在上海浦东注册了上海银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一开始上马两台机器,生产铆钉、银触点。因为需求旺盛,机器数目不断增加,2011年底机器已经增加到了十几台。随着机器数量的增加,厂房显得捉襟见肘。为了开拓发展空间,工厂厂房也从200平米发展到600平米,机器也增加到三十多台。因为产品质量有保证,市场一直看好,厂房后来扩展到4000多平米,机器野随之增加到70多台,工人也增加到四十多人。让赵明感到欣慰的是,在公司发展中,在销售部门的努力下,市场需求始终推动企业发展,他常常因为不能按时完成订单而扰心。公司聘用的工人大多来自老家安岭镇,在这里打工,每个技术工人一月可以有平均近一万元的收入,这无疑也加快了家乡脱贫致富的步伐。

随着业务的开展,公司在东莞市、中山市、佛山市、九江市、宁波市、温州市等地开设了办事处。目前,公司成了一家专业生产、销售、研发为一体的电工合金行业生产企业。在制造贵/廉金属电触头材料、银触点、精密冲制触头元件方面拥有完善的工艺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高低压电器、军工、电子、家电等领域,配套服务于格力、美的、海尔、海信、西门子、正泰、德力西、厦门宏发等世界知名电气公司。公司还被评为“上海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并作为电工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参与了多项电工合金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在赵明看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他以其专业优势面向未来发展。针对行情看好的形势,他决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品种,在专注一点的基础上稳步前进。在激烈竞争中,他继续秉承“诚信为本”占领市场的制高点。

繁忙的生产车间

回乡创业正逢春

随着企业规模的持续扩大,2018年,赵明在自己的家乡淮阳安岭镇创办了河南银点电接触材料有限公司。之所以选择在家乡扩大企业规模,是基于回报家乡的考虑。多年在外的摸打滚爬,赵明尝尽了世间的酸甜苦辣。家乡的淳朴善良和这片勤劳的热土,让他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和内心的踏实。综合因素决定了他回乡创业,他的行为也正顺应了政府号召的回乡创业大潮。

根据一线城市生产企业普遍遇到的转型,为了实现上海公司的战略转移,赵明全力以赴投身到分厂址的筹建工作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组建团队、手续报批、完善基建、设备安装、配套建设、内外协调后,尤其是在淮阳中学上海校友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他在自己村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厂房。因为面积不够,他还租了土地。招聘的都是本地工人,公司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所有优势。机器很快运转起来了,产品继续供不应求。工作中,赵明在上海公司管理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创新管理理念,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推行精细化的内部管理,狠抓产品质量管控,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思想观念,规范质量管理工作,扩大质量控制范围,把质量目标分解到部门、车间、班组、各岗位,做到有章可循、严格考核、奖惩分明、权责到人,确保了产品质量,打造了属于自己的产品品牌。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要,公司急需扩大生产规模。2020年春,赵明频繁往返于淮阳和上海之间,准备在家乡寻找发展的机会。令人欣喜的是,家乡的各级领导对他的事业很是支持,愿意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这坚定了他的信心。他决心不负众望,在公司未来的发展愿景中,稳步实现公司的提档升级。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的原则,甩开膀子在家乡大干一场。

砥砺前行,永无止境。这是一路走来的赵明一贯奉行的秉性,也是他不断取得成功的制胜法宝。今天的银点科技正以“全球化视野、开放性思维、创新性精神”统领全局,公司坚持“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发扬“诚信、敬业、创新”的企业精神,立足自主创新,着力做大做强银点电子科技。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靠市场推动的“银点”一定可以获得前程万里的发展。

家乡领导看望赵明所经营企业

“创业淮阳人”报道组采访赵明

赵明创业感言:

十年时间不长也不短,一路走来,品味着创业道路上的各种滋味,累并快乐着。感恩亲朋好友的支持,特别是淮阳中学上海校友会的校友在资金上的鼎力支持,让公司度过了一个个难关,这对公司持续快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有一个梦想:尽快实现产业转移,尽可能解决家乡农民工就业,促进电工行业相关产业链在家乡发展壮大,从而为家乡建设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