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丨《禹典》考釋(下) 附:三種良渚文明帶銘玉器考釋

 RK588 2020-09-25

八、安吉縣為虞都宗誥考

我們提取了良渚文明玉器上的土壤標本(黃壤、黃紅壤),經過調查,發現安吉縣的山地土壤亦以黃壤、黃紅壤為主。於是我們將研究的目標投向了安吉縣。

安吉,為浙江省湖州市下轄縣。位於長三角腹地。天目山脈自西南入境,分東西兩支環抱縣境兩側,呈三面環山,中間凹陷,東北開口的“畚箕形”的輻聚狀盆地地形。

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主要河流西苕溪。它的上游西溪、南溪於塘浦長潭村匯合後,形成西苕溪幹流,然後由西南向東北斜貫縣境,於小溪口出縣。

地鄰南京、蘇州、上海。

1、風水學的證明

我們要調查虞都宗誥(安吉)的“大室”和帝王陵區之所在,必須借助於傳統的風水學。風水學,為傳統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中國古代稱堪輿術,目的是用來選擇宮殿、村落選址、墓地建設等方法及原則,選擇合適的地方的一門學問。

風水學來看安吉,依山傍水的“畚箕形”, 駿馬奔川,進退自如。乃絕佳的帝都選項。歷代地方官員來此牧民,讚不絕口:“為他邑之冠!”(《同治安吉縣誌》)

2、風水學的線索:安吉城東有王氣!

安吉地方的民俗,就是特別重視風水:“吉凶禍福,皆取決於風水” (《同治安吉縣誌》卷六)。

“四龍湖:州東二裏,吳越武肅王時,以望氣者言:‘安吉城東有王氣!’因令鑿其池為湖。四鴿化四龍而去。” (《同治安吉縣誌》卷三)

四龍湖今天因而稱為“天子湖”:

(衛星照片 取自網路)

天子湖一帶的地下,應該就是禹王的“大室”,也就是虞朝的統治中心。又,今縣南有“聖殿裏”,亦值得注意。

3、帝王陵區的線索:

其一,“馬鞍山又名玉磬山,梁僧曇諦卓錫於此得古磬,又以玉小昆崗,而名昆山。”(卷三)

其二,南北朝,“崇覺法師,來安吉昆山下,掘得玉磬與釋像二,因名山為玉磬碧。” (《同治安吉縣誌》第三冊),是書另有出玉磬之記錄。

按:“釋像”應系誤傳。

4、虞朝典型器物仍在安吉縣:北斗星標誌

“七星石,有七星列若鬥柄,其次二星如相先後,其次四星兩兩相比。” (《同治安吉縣誌》卷六古跡)

(良渚文明星象圖,寒江雪照片)

5、今安吉縣地名學材料

縣北有“高禹鎮”,縣西有“禹王廟”,縣南有“聖殿裏”。

6、古代安吉縣地名學材料

禹家橋。朝陽門內西,舊名:皇華。後街舊名:攀麟。橫東舊名:朝嶽。

此外,安吉縣礦產豐富,有銅礦、錫礦,可供發展青銅文化。產本地玉,可供發展玉文化。

九、安吉縣禹都歷史人類學田野考古調查記

2019年6月11日至16日,王德塤課題組到浙江省良渚鎮、安吉縣天子崗水庫、安吉縣城區、紹興市會稽山禹王陵和紹興博物館等處進行歷史人類學田野考古調查。其中,良渚博物院、天子崗水庫有著名博物學家周平生陪同考察;紹興博物館有良渚古玉收藏家孫福利陪同考察,謹致謝忱!

莫角山宮殿區不是禹都

我們考察了良渚博物院,特別關注莫角山宮殿區的介紹。雖然作為一個人工臺地,古城系統土石方工程總量達1005萬方,也就是說,莫角山宮殿區工程量不亞於埃及的大金字塔。但是,考古發掘沒有發現禹王宮殿的物證。其宮殿的具體屬性待考。

由於申遺等原因,良渚遺址現場封閉不能前往考察。

(宮殿復原模型,王德塤攝於良渚博物院)

由於缺乏對良渚文明時期科學技術所達到的相當高度缺乏充分的認識,所設計的宮殿復原圖似覺過於簡陋。

天子崗水庫庫區下麵很可能就是禹都“大室”宮殿之所在。

1、安吉縣官方公佈的民俗學材料。

天子崗水庫起於古代的天子湖。據碑文《天子湖的由來》:“戊戍年,百姓天子崗築湖。”

內容大意是講元末朱元璋落難流落到龍崗,天顯異象。後劉基於此斬青龍云云。

1955年到1958年建成。從2008年到2016年進行過除險加固工程,壩址定於傳說中的龍崗之上,官方立碑以示之。此碑實際上是《天子湖的由來》碑文的簡化,強調劉基斬青龍以保朱明天下。

2、方志學的線索。“四龍湖:州東二裏,吳越武肅王時,以望氣者言:‘安吉城東有王氣!’因令鑿其池為湖。四鴿化四龍而去。” (《同治安吉縣誌》卷三)

四龍湖後來因而稱為“天子湖”;現在的正式名稱是“天子崗水庫”。

吳越武肅王就是唐朝的錢镠(852年-932年)字具美,小字婆留,杭州臨安人。中國唐代吳越王,重視興修水利,被當時兩浙百姓稱為“海龍王”。 禹王大室的“池”,被錢镠擴大為湖,從而淹沒了宮殿區。

3、民間口碑調查

調查庫區工人周師傅(當地農民):

調查當地92歲老人胡友庚:

調查當地居民管玉芳:

他們都講到,很久很久以前,大王在這裏修了天子湖,死了很多人。後來,這裏出現了一條大龍,宰相就揮刀斬龍。龍頭在大壩右邊,龍尾在大壩左邊,龍背就在這個大壩上面。

從此以後,我們這裏年年風調雨順。

小結:古代方志材料,官方認可的材料,以及民間老百姓的口碑材料,三方面基本吻合:天子湖與真龍天子有關,這位天子,不是朱元,而是大禹王。

4、天子湖周邊,特別是這個地方值得注意:

龍崗後面,平原遼闊,的確有風水學上的帝都之象:

5、地名學對於研究遠古歷史極為重要。天子湖隸屬於高禹鎮,地名上明確提到了禹王。

6、安吉縣政協編輯出版的《安吉民間故事》(團結出版社2013年版),有《王雲妙解“蟲二”迷》,說到本縣西溪塢懸崖上有神秘的“蟲二”石刻。而大禹正是出身於蟲圖騰,

故疑即“禹”字遺跡。該書第92頁還提到顓頊的玄孫彭祖的後人就在安吉縣。報福鎮有彭宅村,村旁有彭公墓及廟等遺跡。這些材料都證明安吉縣的確與遠古的虞朝息息相關。

三、對紹興會稽山大禹陵的看法

據紹興博物館介紹,早在秦朝,秦始皇就到紹興會稽山大禹陵祭拜禹王,此為秦始皇第四次巡遊,也是唯一次到南方。此後歷代帝王因之。大禹陵存在於在吳越地區,是虞朝發祥於吳越而不是北方的有力證據。大禹陵現列為全國第四批重點文保單位。

但是,會稽山大禹陵最早僅僅有春秋時期的文獻記載,是春秋時期的吳越地方史《越絕書》。其中提到,越國的先祖是治水英雄大禹,浙江紹興會稽山上有大禹廟,是夏朝的第4任國君少康的兒子建造。.對於遠古的虞朝來說,這個記載是很晚的了。從禹王大典的發現和祭祀重器出自於安吉縣來看,大禹陵似也應在安吉縣為妥。

司馬遷《史記》記載大禹王曾經在會稽山會聚過諸侯,此說可從。

四,安吉縣南聖殿裏就是安吉縣政府所在筆者在安吉縣到處走訪,最後發現著名的“聖殿裏”就是安吉縣政府所在地:

如果這裏的基建沒有重要發現,則“聖殿裏”可以排除於禹都之外。當然,該聖殿裏地名當然具有地名學的研究價值,它說明安吉縣曾經是某王朝聖殿之所在。

歷史人類學考古調查的結論:天子崗水庫庫區下麵很可能就是禹都“大室”宮殿之所在。

附:三種良渚文明帶銘玉器考釋

良渚文明帶銘玉鳥一對

1、形制介紹

器A通長13,5公分,高9公分;重131克;莫氏硬度計:2-3

器B通長15公分,高10公分;重188.5克;莫氏硬度計:2-3

器A、B玉本質為紅玉,幾千年的氧化反應形成緻密的“雞骨白”。

此器為遵義收藏家王國石所傳。

器A

2、良渚文明玉鳥的地位與功能

玉璧禮天,黃琮禮地。禮地的玉琮上各立玉鳥一只:

(廈門寒江雪博物館良渚文明玉器拓片照片,金夜明提供,下同)

此際的玉鳥為溝通帝王與地祇的神器。

下圖,有冠的玉鳥1和2為地祇代言人,無冠的玉鳥3則高踞於帝王頭頂,負責溝通天帝:

玉鳥如此重要,則其銘文所載自然比非比尋常。

3、銘文考證

A器釋文

A部分:婭好黼戍遊尹

B部分:穀利分遊衣袞舍喜

內容:A部分言文武臣僚見君之狀況;B部分言君王衣袞的莊嚴。宗廟內喜氣洋洋。

摹寫如下:

編碼如下:

A之編碼1為“”,音hu,“意內言外”(《玉篇》);或帶笏見君,此從此義,作“笏”。《說文》:“,籀文曶。”按《說文》:“曶,出氣詞也。從曰,象氣出形。《春秋傳》曰:“鄭太子曶。,籒文曶。一曰佩也。象形。呼骨切。”段注:史記作來始滑。裴駰曰:尙書滑字作曶。音忽。鄭曰:曶者,臣見君所秉,書思對命者也。君亦有焉。據此則象笏字古作曶。許竹部無笏。

A之編碼2從女似從甲骨文之“宦”,一期菁4,五邊形象宮室內從目,然此從菱形。似應為女官,姑隸定為“婭”之別體。《爾雅·釋親》兩壻相謂曰婭,言相亞次也。通作亞。“婭”就是所謂“婦官”,複雜百官和王德服裝。《史記.夏紀》:“餘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作文繡服色。”《禮記.月令第六》:“命婦官染采,黼黻文章,必以法故,無或差貸。黑黃倉赤,莫不質良,無敢詐偽,以給郊廟祭

A之編碼4為“好”,甲骨文鐵31.1、鐵204.3、菁10.6等跟編碼4完全相同。《說文》:“好,美也。從女子。呼皓切。注:徐鍇曰:“子者,男子之美偁。會意。” 注:,古文。

A之編碼5為“黼”,《頌鼎》金文與之基本相同。《說文》:黼,

白與黑相次文。從黹甫聲。方榘切。好黼:美麗的白與黑相次的紋飾。

A之編碼6為“戍”,甲骨文一期甲3510、三期人2129等與之相同。《說文》:戍,守邊也。從人持戈。傷遇切。

編碼7為“遊”(遊),甲骨文合集39420、屯2299等跟編碼4完全相同。《說文》遊,旌旗之流也。從汓聲。,古文遊。以周切。

編碼8為“尹”,官員。參考甲骨文一期乙867等,以及甲骨文之“君”,象以手持權杖進行管理。《說文》:“尹,治也;握事者也。”

B之編碼1為“穀”,甲骨文前2.5.4、佚113等跟編碼1完全相同。《說文》:“泉出通川爲穀。從水半見,出於口。凡穀之屬皆從穀。古祿切。

編碼2為“利”,甲骨文一期人1094等跟編碼2相同。徐中舒認為象人以手刺禾得利益,可從。

編碼3為“分”,甲骨文前5.45.7、鐵38.4等跟編碼4完全相同。《說文》分,別也。從八從刀,刀以分別物也。甫文切。

編碼4為“遊”(遊),甲骨文合集39420、屯2299等跟編碼4完全相同。《說文》遊,旌旗之流也。從汓聲。,古文遊。以周切。遊是旌旗末端的旖旎流蘇。虞朝的物質文明和典章制度等,都顯示了她一個文明程度很高的王朝。

B之編碼6為“衣”,甲骨文前1.16.4、林2.25.11等跟編碼6完全相同。《說文》: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象覆二人之形。凡衣之屬皆從衣。於稀切。”這裏名詞使動“穿┅什麼服裝”。

編碼7為“袞”,金文常見。《說文》:袞,天子享先王,卷龍繡於下幅,一龍蟠阿上鄉。從衣公聲。古本切。注:,古文。”許說袞是天子祭祀先王時候穿的專服,龍袍下端是刺繡的捲曲的雲龍。金文”“袞”為一字。段注《說文》:天子亯先王。句。卷龍繡於下常。句。周禮司服曰。王之吉服。享先王則袞冕。鄭仲師雲。袞,卷龍衣也。豳風。袞衣繡裳。傳曰。袞衣,卷龍衣也。卷龍謂龍拳曲。禮記袞衣字皆作卷。鄭於王制釋之曰。卷,俗讀也。其通則曰袞。葢袞與卷古音同。故記假卷爲袞也。鄭雲。周制以日月星辰畫於旌旗。而冕服九章。初一曰龍。次二曰山。次三曰華蟲。次四曰火。次五曰宗彝。皆畫於衣。次六曰藻。次七曰粉米。次八曰黼。次九曰黻。皆繡於裳。則袞之衣五章。裳四章。凡九也。許於糸部引書山龍華蟲作繪雲。會五采繡也。此又雲繡龍於裳。其釋黺則曰畫粉也。皆與鄭正相反。葢鄭說未出以前。許所據之說多不可攷矣。幅一龍。蟠阿上鄉。鄉今向字。小徐作卿。誤。幅一龍,謂每幅一龍也。凡裳前三幅。後四幅。然則繡龍者七與。蟠阿,曲皃也。上鄉,所謂升龍也。鄭注覲禮雲。上公袞無陞龍。然則惟天子袞有升龍也。龍曲體而卬首。故曰蟠阿上鄉。白虎通引傳雲。天子升龍。諸侯降龍。賈公彥雲。此據衣服言。若旌旗則諸侯畫交龍。一象其升。一象其下復。從衣。㕣聲。㕣見口部及水部。古文沇州字也。袞以爲聲。故禮記作卷。荀卿作?。王純碑以袞爲袞州字。各本作公聲。篆體作?。公與袞雖雙聲。非同部。今正。按爾雅音義曰。袞,說文雲從衣從羊耎反。或雲從公衣。從當作聲。或雲從公衣五字非許語也。許明雲天子衣矣。十四部。

衣袞:(天子)祭祀先王時穿專服,龍袍下端是刺繡的捲曲的雲龍。

案:衣袞”的解讀,讓我們明白該玉鳥為虞朝帝王祭祀先王時的禮器。

編碼8為“舍”,宗廟。甲骨文周探二坑25等跟編碼8相同;一說甲骨文作為動詞“捨”。《說文》舍,市居曰舍。從亼屮,象屋也。口象築也。始夜切文六 重一。

編碼9為“喜”,甲骨文一期甲528等跟編碼9相同。《說文》:喜,樂也。從壴從口。凡喜之屬皆從喜。歖,古文喜從欠,與歡同。虛裏切。

B器釋文

A面:天長母召:“奏樂!”答足下。

B面:沉露莫分至斧袞。

大意:天長母(羲和天母大神)呼令:奏樂!以酬答虞朝君王您!

評論:激動人心的人神對話。用詩的語言形容祭神的場所香霧迷蒙,祥雲掩湧。

摹寫如下:

編碼如下:

考證

A面

編碼1為“天”,甲骨文“天”“大”“夫”為一字(徐中舒)。《說文》:“天,顚也。至高無上,從一大。他前切。”該字在上古是作為先王先聖名號前的區別字。

編碼2為“長”,音zhǎng,領導。甲骨文三期後上19.6與之相同。《說文》:“長,久遠也。從兀從匕。兀者,高遠意也。久則變化。亾聲。 者,倒亾也。凡長之屬皆從長。仧,古文長。,亦古文長。直良切。注,臣鉉等曰:倒亡,不亡也。長久之義也。注:镸、,古文長

編碼3為“母”,聖母。《說文》:“母,牧也。從女,象褱子形。一曰象乳子也。莫後切。”

天長母:即羲和天母大神④。

編碼4為“召”,呼叫┉人;呼令《說文》:“召,也。從口刀聲。直少切。”段注:也。言部曰。,召也。從口。刀聲。直少切。二部。

編碼5為“”“樂”合體字“奏樂”,奏樂。《說文》:“攴,小擊也。從又蔔聲。凡攴之屬皆從攴。普木切。” 《說文》:“樂,五聲八音緫名。象鼓鞞。木,虡也。玉角切。”證據之二:表面上,A面7字,B面8字。合體字判斷之後,兩面均為整齊的8字句。

編碼6為“合”,甲骨文、金文、小篆三體一致。應答。《說文:“合,合口也。從亼從口。候閤切。”這裏為“答”之本字(從高鴻縉之說)。

編碼7為“足”,足下。《說文》:“足,人之足也。在下。從止口。凡足之屬皆從足。即玉切。注,徐鍇曰:“口象股脛之形。”足下:對對方尊稱。足下是古代的敬詞,多用以稱君王。

大意:天長母(羲和天母大神)呼令:奏樂!以酬答虞朝君王您!

評論:激動人心的人神對話。

B面

編碼1為“沈(沉)”,兩字韻部相同,均為“侵”部。《說文》:“沈,陵上滈水也。從水冘聲。一曰濁黕也。直深切。又,屍甚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沉,冗不成字,非是。”“俗別作沉”乃二字相通假的歷史事實,乃上古音韻相同的證據之一。沉,泛指下落;《過零丁洋》“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雨打萍。

編碼2為“露”,。《說文》:“露,潤澤也。從雨路聲。洛故切。”

沉露:這裏是詩的語言,猶如:人語夢頻驚,轅鈴動曉征。飛沙沉露氣,殘月帶雞聲。

編碼3為“莫”,甲骨文前4.9.2等多字與之相同。否定詞。《說文》:“莫,

日且冥也。從日在茻中。莫故切。又,慕各切。注:、䒬、,古文。

編碼4為“分”,分辨。《說文》:“分,別也。從八從刀,刀以分別物也。甫文切。”

沉露莫分:是形容祭神的場所香霧迷蒙,祥雲掩湧。

編碼5為“至”,。《說文》:“至,鳥飛從高下至地也。從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凡至之屬皆從至。,古文至。脂利切。”案:“鳥飛”應改為“箭矢”下落。

編碼6為“斧”,斧。《說文》:“斧,斫也。從斤父聲。方矩切。”

編碼7為“彭”,甲骨文前5.34.1與之相同。鼓聲《說文》:“彭,鼓聲也。從壴彡聲。薄庚切〖注〗臣鉉等曰:當從形省乃得聲。”

編碼8為“袞”,龍袍。《說文》:“袞,天子享先王,卷龍繡於下幅,一龍蟠阿上鄉。從衣公聲。古本切。注:,古文。

良渚文明玉鉞

1、玉鉞形制介紹

高25.5公分,通寬16.5公分,厚0.7公分;重614.5克。此器為遵義收藏家王國石所傳。

玉本質為紅色地方玉,雞骨白。

2、玉鉞在虞朝的地位與功能

玉鉞為虞朝帝王的權杖:

權杖所向,俯首稱臣:

如圖,帝師戴玉璧1禮天,則其玉鉞2取朝上的形制:

3考證

編碼如下:

玉鉞A面左釋文

男回高淵莫明

玉鉞A面左編碼1為“男”,甲骨文鐵132.2、京津2122與之相同。《說文》:男,丈夫也。從田從力。言男用力於田也。凡男之屬皆從男。那含切”。

編碼2為“回”,甲骨文甲3339與之相同。《說文》:

轉也。從囗,中象回轉形。囘,古文。戶恢切。”

“亙”,甲骨文前1.24.2與之相同。

編碼3為“高”,甲骨文後上3.6、上3.7、戩17.4與之相同。《說文》:高,崇也。象臺觀高之形。從冂口。與倉、舍同意。凡高之屬皆從高。古牢切。

編碼4為“囦”,甲骨文後上葉5.2與之基本相同,學界釋為“淵”(王延林),音:yuān,古同“淵”。玉篇》古文淵字。《元包經》物萌於囦。又《郭璞·江賦》瀇滉囦泫。《註》深廣之貌。

編碼5為“莫”,甲骨文拾1.15、前4.9.2與之相同。《說文》:莫,日且冥也。從日在茻中。莫故切。又,慕各切。注:,古文。。

編碼6為“明”,甲骨文乙6664與之相同。《說文》:古文從日。雲古文作明。則朙非古文也。葢籒作朙。而小篆隸從之。幹祿字書曰。明通,朙正。顔魯公書無不作朙者。開成石經作明。從張參說也。漢石經作眀。

玉鉞A面右釋文

玉鉞A面右

編碼2為“昔”,甲骨文後上7.3與之相同。《說文》:昔,乾肉也。從殘肉,日以晞之。與俎同意。,籒文從肉。思積切。

編碼3為“”,

編碼4為“分”,甲骨文前5.45.7、繼續6.25.9與之相同。《說文》:分,別也。從八從刀,刀以分別物也。甫文切。

編碼5為“”,

編碼6為“”,

玉鉞B面左釋文

玉鉞B面左編碼1為“薑”,甲骨文乙182與之相同,他如乙3130等則為左右結構。一說“薑”“羌”古為一字;一說出自薑水,“神農居薑水為姓”。《說文》:“薑,神農居薑水,以爲姓。從女羊聲。居良切。”

編碼2為“羞”,甲骨文前4.34.4、甲1394、林2.17.1、明藏438與之相同。《說文》:羞,進獻也。從羊,羊,所進也;從醜,醜亦聲。息流切文三。

編碼3為“”,

編碼4為“雧”,“集”之別體。甲骨文乙1956、前5.37.1與之相同。《說文》“雧, 羣鳥在木上也。從雥從木。集,雧或省。秦入切。” 一說:集,是“雧”的異體字,省略了兩個“隹”。

編碼5為“”,

編碼6為“隻”,甲骨文拾4.3、戩43.11與之相同。《說文》:隻,

鳥一枚也。從又持隹。持一隹曰隻,二隹曰雙。之石切。”

玉鉞B面右釋文

得買誰川山雨

玉鉞B面右編碼1為“”,同“得”。《玉篇》:“,今作得。”《字彙》:“,俗得字。”按,《字彙》說誤,“得”之古體,二者為古今字關係。《說文》:“行有所得也。從彳聲。,古文省彳。多則切。

編碼5為“川”,甲骨文前4.13,2與之相同。《說文》:“川,貫穿通流水也。《虞書》曰:“濬く巜,距川。”言深く巜之水會爲川也。凡川之屬皆從川。昌緣切。

編碼6為“山””,《且庚觚》之金文“山”與之相同。《說文》:山,宣也。宣氣,生萬物,有石而高。象形。凡山之屬皆從山。所閒切。

編碼7為“雨”,甲骨文鐵6.4、拾7.13與之相同。《說文》:雨,

水從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凡雨之屬皆從雨。,古文。王矩切。注:,古文雨。

注:

王德塤:《“良渚文明文字二十五”與“三星堆文字一”考釋》廈門寒江雪藝術館2019年1月26日上古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

夏商王陵(搜狗百科):https://baike.sogou.com/v73042311.htm?fromTitle=%E5%A4%8F%E5%95%86%E7%8E%8B%E9%99%B5

黑:金文“黑”字有怪異之頭形(王延林),餘懷疑可能是中國收藏家普遍掌握的如下這些“外星人”的形象。“黑”之本義即此。

(照片為桑一田提供)

④天長母:即羲和天母大神。

王德塤:太陽王之歌

——歷代高古玉、青銅器開明王崇拜的圖像學解讀

乳房神翼龍:

三、良渚文明玉祖

71.8公分,上孔內徑7公分,下孔內徑7公分,上端正方形邊長12公分,下端菱形對角線分別為15公分、13公分;重15.7公斤;

莫氏硬度計檢測高達6,乃采優質墨翠雕刻而成墨翠是翡翠中的一種,墨翠的主要礦物為綠輝石,含有少量的硬玉、鈉鉻輝石、鈉長石、透閃石等礦物成分

玉祖即男根,本器相當形象逼真,為虞朝人存在男根崇拜的有力證據。玉祖產生的時間段應該在1萬多年前,黃帝之前。

來源;遵義收藏家王國石持有。

銘文釋文:

A、弘米甾(載)口今如祝千鳥有呼作竹厚為子鬼召保采

B、左(佐)合女肙觵(觥)可不始尾和采春萬兄和同不保辵兒畋

按:此銘認為男根具有“佐合女”功能,是一曲生命的頌歌。言上古高祖在春天的歡樂,遂有兒孫,旨酒祭祀之。所謂“萬兄和同”,乃言天下男子床第之歡的和諧。我們已發佈的成果證明:男根生殖崇拜是夜郎系民族的文化標誌①之一。

放大鏡下的墨翠綠色:

上古藝術家的幽默,將龜頭雕塑成眉清目秀的先祖模樣。同時,也指出了“男根生人”這個最樸素的真理:

紋飾為典型的虞朝北極星神徽和帝王皇冠上的通天玉鳥一對:

玉祖中空,蓋男根亦中空也。上口:

刻銘A:

刻銘B。此處有墨翠本色:

編碼如下:

考證

銘文A編碼1為“弘”,《說文》:弘,弓聲也。從弓厶聲。厶,古文肱字。胡肱切。

銘文A編碼2為“米”,《說文》:“米,粟實也。象禾實之形。凡米之屬皆從米。莫禮切。”

銘文A編碼3為“甾(載)”,《說文》:“甾,東楚名缶曰甾。象形。凡甾之屬皆從甾。,古文。側詞切。

銘文A編碼4為“口”“今”合文,《說文》:“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凡口之屬皆從口。苦後切。” 《說文》:“今,是時也。從亼從乁。乁,古文及。居音切。”

銘文A編碼5為“如”,《說文》:“如,從隨也。從女從口。人諸切〖注〗徐鍇曰:“女子從父之教,從夫之命,故從口。會意。”。”

銘文A編碼6為“舟”,《說文》:“舟,船也。古者,共鼓、貨狄,刳木爲舟,剡木爲楫,以濟不通。象形。凡舟之屬皆從舟。職流切。”

銘文A編碼7為“”,《說文》:“。”

銘文A編碼8為“祝”,《說文》:“祝,祭主贊詞者。從示從人口。一曰從兌省。《易》曰:“兌爲口爲巫。”之六切。注:,古文。

銘文A編碼9為“年”,《說文》:“秊,穀孰也。從禾千聲。《春秋傳》曰:“大有秊。’奴顛切。”

銘文A編碼10為“千”,《說文》:“千,十百也。從十從人。此先切。”

銘文A編碼11為“鳥”,音niao,人、畜的雄性生殖器。《說文》:鳥,長尾禽緫名也。象形。鳥之足似匕,從匕。凡鳥之屬皆從鳥。都了切。

銘文A編碼12為“有”,不同於甲骨文,乃金文體制,如《孟鼎》。《說文》:“有,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從月又聲。凡有之屬皆從有。雲九切。”

討論:良渚文明文字是甲骨文的直接前身。但是,二者並不能完全劃等號;良渚文明文字是部分金文的直接前身。也就是說,有比較少的一部分文字,應該屬於甲骨文體系內自己的創造。如這個“有”字。甲骨文粹13從“右”,甲骨文粹187從“生”。

銘文A編碼13為“呼”,《說文》:“呼,外息也。從口乎聲。荒烏切。”向外吐氣曰“外息”。

銘文A編碼14為“乍(作)”,《說文》:“作,起也。從人從乍。則洛切。注:胙、,古文。

銘文A編碼15為“竹”,《說文》:“竹,冬生艸也。象形。下垂者,箁箬也。凡竹之屬皆從竹。陟玉切。”

銘文A編碼16為為“老”,。《說文》:“考也。七十曰老。從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凡老之屬皆從老。

銘文A編碼17為“為”,成;變成。《察今》:“向之壽民,今殤子矣。

銘文A編碼18為“子”,《說文》:“子,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人以爲偁。象形。凡子之屬皆從子。,古文子從巛,象髪也。,籒文子,囟有髪,臂脛在幾上也。卽裏切。注,李陽冰曰:子在繈緥中,足併也。注:,古文。

銘文A編碼19為“鬼”,《說文》:“鬼,人所歸爲鬼。從人,象鬼頭。鬼陰氣賊害,從厶。凡鬼之屬皆從鬼。,古文從示。居偉切。注:,古文鬼。

銘文A編碼20為“召”,《說文》:“召,也。從口刀聲。直少切。” 呼叫客人享用酒食。

銘文A編碼21為“保”,《說文》:養也。從人,從省。,古文孚。,古文,古文不省。博袌切。

段注:養也宣帝紀。阿之功。臣瓚曰。阿倚,養也。賈誼說大師大傅大曰。者,其身體。按全,守皆其引伸之義。南山有臺傳曰。,安也。從人。省聲博袌切。古音在三部。孚聲亦在三部也。,古文孚各本誤。今正。見爪部。

銘文A編碼22為“采”,從爪之變形,從木,捋取。《說文》:“采,捋取也。從木從爪。倉宰切。”

銘文A編碼23從“弓”從“禺”,隸定為“”,所會義不明。按禺:《說文》:甶部,母猴屬。頭似鬼。從甶從禸。牛具切 文三 重一。

銘文B編碼1為“左(佐)”,幫助。《說文》:“左,手相左助也。從、工。凡左之屬皆從左。則箇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佐。。

銘文B編碼2為“合”,男女交合。《說文》:“合,合口也。從亼從口。候閤切。”

段注:亼口也。各本亼作合。誤。此以其形釋其義也。三口相同是爲合。十口相傳是爲古。引伸爲幾會合之偁。釋詁曰。郃盍翕仇偶妃匹會合也。妃合會對也。從亼口。侯閤切。七部。

銘文B編碼3為“女”,《說文》:“女,婦人也。象形。王育說。凡女之屬皆從女。尼呂切。注:,古文。。

佐合女:有助於男女性行為。

銘文B編碼4為“肙”,音yuan,《說文》:“肙,小蟲也。從肉囗聲。一曰空也。烏玄切.注,臣鉉等曰:囗,音韋。”

段注:小蟲也。蟲部蜎下曰。肙也。考工記注雲。謂若井中蟲蜎蜎。按井中孑子,蟲之至小者也。不獨井中有之。字從肉者,狀其耎也。從□者,象其首尾相接之狀也。從肉□。各本有聲字。非也。烏懸切。十四部。廣韻,玉篇皆烏縣切。一曰空也。甑下孔謂之窐。窐亦作瓹。是其義也。

銘文B編碼5為“觵(觥)”,音gong,《說文》:“觵 兕牛角可以飲者也。從角黃聲。其狀觵觵,故謂之觵。觥,俗觵從光。古橫切。” 《說文》:“觥,俗觵從光。今毛詩從俗。”

銘文B編碼6為“可”,《說文》:“可,也。從口丂,丂亦聲。凡可之屬皆從可。肯我切。

段注:肎也。肎者,骨閒肉肎肎箸也。凡中其肎綮曰肎。可肎雙聲。從口口氣舒。亦聲。肯我切。十七部。之屬皆從

銘文B編碼7為“不”,《說文》:“不,鳥飛上翔不下來也。從一,一猶天也。象形。凡不之屬皆從不。方久切。”

段注:鳥飛上翔下來也。凡雲不然者。皆於此義引申叚借。其音古在一部。讀如德韻之北。音轉入尤,有韻讀甫鳩,甫九切。與弗字音義皆殊。音之殊,則弗在十五部也。義之殊。則不輕弗重。如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之類可見。公羊傳曰。弗者,不之深也。俗韻書謂不同弗。非是。又詩鄂不��箋雲。不當作柎。柎,鄂足也。古聲不柎同。從一。一猶天也。他處雲一地也。此以在上。知爲天。象形。謂也。象鳥飛去而見其翅尾形。音見上。之屬皆從

銘文B編碼8為“”,《說文》:“。”

銘文B編碼9為左為“尤”,似為祭祀用詞,所會意不明。

銘文B編碼10為“始”,初;生。《說文》:“始,女之初也。從女臺聲。詩止切。注:、乨、兘、,古文。”《班簋》之“始”亦為上下結構。《釋名》釋“始”為“滋生”。

銘文B編碼11為“尾”的古體,《說文》:“尾,微也。從到毛在屍後。古人或飾系尾,西南夷亦然。凡尾之屬皆從尾。無斐切。今隸變作尾。注:㞑、,古文尾。

銘文B編碼12為“和”,《說文》:和“相譍也。從口禾聲。戶戈切。”

銘文B編碼13同銘文A編碼22為“采”。 

銘文B編碼14為“春”,《說文》:“春,春,推也。從艸屯,從日,艸春時生也。會意,屯亦聲…今隸作春字,亦作芚。昌純切。”

段注:推也。此於雙聲求之。鄉飮酒義曰。東方者春。春之爲言蠢也。尚書大傳曰。春、出也。萬物之出也。從日艸屯。日艸屯者、得時艸生也。屯字象艸木之初生。屯亦聲。㑹意兼形聲。此七字依韻㑹。今二徐本皆亂以鍇語。昌純切。十三部。

銘文B編碼15為“萬”,《說文》:萬“蟲也。從厹,象形。無販切。注:,古文。或省作萬。” 字形猶如蠍子。

銘文B編碼16為“兄”,此為本義:茲益。《說文》:“兄,長也。從兒從口。凡兄之屬皆從兄。許榮切。”

段注:長也。古長不分平上。其音義一也。長短,滋長,長幼皆無二義。兄之爲長。以㬪韻爲訓也。小雅。兄也永歎。傳曰。兄,茲也。大雅。倉兄塡兮。傳曰。兄,滋也。職兄斯引。職兄斯弘。傳曰。兄,茲也。又小雅。僕夫兄瘁。箋雲。兄,茲也。又大雅。亂兄斯削。箋雲。而亂茲甚。茲與滋義同。茲者,草木多益也。滋者,益也。凡此等,毛詩本皆作兄。俗人乃改作從水之況。又譌作況。陸氏音義不能諟正畫一。正僞錯出。且於常棣雲作兄者非。由未知茲益乃兄之本義故耳。兄之本義訓益。許所謂長也。許不雲茲者,許意言長則可晐長幼之義也。矢部矤下曰。兄䛐也。謂加益之䛐。此滋長之義也。無逸。無皇曰。今文尙書作毋兄曰。王肅本皇作況。注曰。況滋。韋昭注國語雲。況,益也。皆兄訓益之證。引伸之,則爾雅曰男子先生爲兄。後生爲弟。先生之年自多於後生者。故以兄名之。猶弟本義爲韋束之次弟,以之名男子後生者也。莫重於君父,故有正字。兄弟之字,則依聲託事。古兄長與兄益無二音也。淺人謂兄之本義爲男子先生。則主從倒置。豈弟之本義爲男子後生乎。世之言小學者,知此而後可與言說文。可與言經義。顧希馮玉篇不知此。則直雲男子先生爲兄,男子後生爲弟而已。以兄弟二部次於男部,女部閒。觀其列部之次第。可以知其不識字義。從兒。從口。口之言無盡也。故以兒口爲滋長之意。今音許榮切。古音在十部。讀如荒。轉爲去聲。許訪切。今人兄爲況老。乃古語也。用況者,於古爲假借。貺況皆俗字。貺以意製。左,國多用之。況乃況之變。冣爲後出。凡兄之屬皆從兄。 

按:茲益乃兄之本義。此言男根之變化膨脹狀。

銘文B編碼17從“弓口”,“和”之古體。甲骨文五期佚915與之完全相同,甲骨文中,字前有“伯”或“白”。故徐仲身懷疑為人名。《說文》所無。這裏的語言環境是“萬兄同”,故似為“和”的古體:“萬兄和同”。

銘文B編碼17為“和”。

銘文B編碼18為“同”,《說文》:“同,合會也。從從口。徒紅切〖注〗臣鉉等曰:同,爵名也。《周書》曰:“太保受同嚌,故從口。”史籀亦從口。李陽冰雲:“從口。”非是。”

萬兄和同:言天下男子床第之歡的和諧。

銘文B編碼19為“不”,同編碼7。

銘文B編碼20為“保”,同A之編碼21。

銘文B編碼21為“辵”,音chuò,忽走忽停。《說文》:辵,乍行乍止也。從彳從止。凡辵之屬皆從辵。讀若《春秋公羊傳》曰辵階而走”。醜略切。”

段注:乍行乍止也。公食大夫禮注曰。不拾級而下曰辵。鄭意不拾級而上曰栗階。亦曰歷階。不拾級下曰辵階也。廣雅。辵,奔也。從彳止。彳者乍行。止者乍止。醜略切。古音葢在二部。讀如超。之屬皆從

銘文B編碼22為“兒”,《說文》:“兒,仁人也。古文奇字人也。象形。孔子曰:“在人下,故詰屈。”凡兒之屬皆從兒。如鄰切。”

銘文B編碼23為“畋”,《說文》:“畋,平田也。從攴、田。《周書》曰:“畋尒田。”待年切。”

段注:平田也。齊風。無田甫田。上田卽畋字。從攴田。田亦聲。待年切。十二部。周書曰。後交式的確是太古標準的性交方式,蓋彼時為野合時代,採用動物方式可以理解。玉祖銘文也提出了:後交式。

(上圖為紅山文化玉雕)

(上圖為苗先生的紅山文化玉雕)

(上圖為桑田先生的紅山文化隕石玉璧)

注:

①王德塤《貴州祭祀蘆笙之考察與研究》發表在《四川音樂學院學報》1992年第2期。王德塤《夜郎竹王、竹圖騰與蘆笙文化本質特徵研究》(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06年2期)王德塤、王長城、周麟《黔北夜郎考古的新發現

——綦江鳛文化考古調查記》(畢節學院學報2014年9期)

注:

王德塤:《“良渚文明文字二十五”與“三星堆文字一”考釋》廈門寒江雪藝術館2019年1月26日上古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

百度文庫:中國歷代帝王陵墓

作者介紹

王德塤: 1950-漢族,貴州民族大學研究員,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前所長,西南師範大學畢業,雙專業。貴州省社會科學一等獎、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獎獲得者,貴州文史研究館特聘專家、中國名山名寺名觀文化研究委員會高級顧問、廈門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員、《上古文明研究叢書》編委、中國先秦史學會會員、貴州省易學與國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貴州省文化藝術研究院特聘專家,貴州省收藏家協會會員、貴州省桐梓縣夜郎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貴州鎮寧竹王文化研究會顧問、重慶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僚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