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铸钱工艺来看中外文化的交流

 蔡叔刚 2020-09-25

本文由 天眷堂 原创。部分图片来源自网络,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货币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在古代,中国的货币以铸造为主,而西方的货币以打压为主,随着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古代中国也有打压制钱的存在。

耸肩空首布和钱范。古代中国在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水平一直领先于同期的其西方国家,商代就可以铸造很精美的青铜器,有了这样的技术铸造钱币自然不成问题(现在可以确定在西周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金属货币)。

吕底亚琥珀金币——西方最早的金属打压钱币,在小亚细亚的吕底亚人很早就在河中的沙子里提取金银合金,公元前七世纪初,吕底亚王国开始使用打压法制币,后来这一钱币制作工艺在地中海周边国家开始传播,向东影响到波斯地区,向西推广到希腊各城邦,并传播到了欧洲。

贵霜帝国金币

丝绸之路是打通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自汉代张骞之后,中国才正式跟西域交流。在1874年,英国探险家道格拉斯·福赛斯爵士在新疆和田意外地收集到两枚“汉佉二体钱”(俗称和田马钱),从而揭开了和田马钱的神秘面纱,将一段尘封千年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融的历史呈现在世人面前。

公元前60年,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自此归属中国的版图。汉统一西域后,西域各国便普遍使用汉字。2世纪后半期,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一些古国于阗、鄯善等同时又使用佉卢文。

国内学者多数认为,和田马钱铸造于公元73年班超征服于阗之后,至3世纪末佉卢文在塔里木盆地不再使用之前,为归属汉朝的于阗国所制。和田马钱与汉五铢钱同时流通,和五铢钱一样,使用中原的铢两制,是受中原五铢钱的影响而铸造的新疆最早的自铸币。

汉佉二体二十四铢钱

和田马钱是以希腊货币德拉克马为祖型,仿贵霜钱币,采用打压法做成的钱币,有大小两种。大型的正面钱文是汉文篆体字——“铜钱重廿四铢”,背面有马或骆驼的图像,图像四周是一圈环形排列的佉卢文。小型的正面钱文是汉文篆体字——“六铢钱”,背面的图案有马或骆驼的图像。

南宋 “陈二郎*”“十分金”六排戳  十二两半金铤

到了唐宋时期,为了防伪和标明成色,一些金银锭上会有戳记。由于在金银锭上铸造文字有难度,且金银质地较软,多是錾刻和打压戳记,打戳记工艺也可以看做是打压工艺在中国古代钱币上的应用。

彭信威在《中国货币史》中曾指出:“正式的银币要以西藏为铸造得最早”。西藏自16世纪中叶起,因贸易便利逐渐习惯于使用尼泊尔重约5克的银钱,不过后来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时因银钱成色纠纷引发了战争,乾隆皇帝认为使用外国货币不成体统,当时的大清王朝国势尚强盛,这是西藏开始自造银币的肇因。1792年,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拉萨设立宝藏局铸银币,考虑到西藏不产铜,如从云南采购,运输艰难,故特许宝藏局铸银币。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西藏乾隆宝藏

西藏开造“乾隆宝藏”银钱,与尼泊尔银钱同重,采用打压工艺,并在币面标注纪年,开了中国钱币标示年份的先河。至此,尼泊尔银钱影响力逐渐式微,最终退出了西藏地区。

同治宝浙小平机制样钱

清代的方孔钱多为铸造工艺,到光绪晚期才出现了大量的机制方孔钱。据档案记载,法国巴黎国家造币厂曾于同治五年(1866年)试制了同治宝浙小平机制钱,存世稀少,未正式发行。这是第一枚有据可考的机制方孔钱,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铜元

直到1900年6月,在两广总督李鸿章的支持下,仿照香港的“一仙”铜元,广东造币厂第一次铸造出了最早的铜元。正面中央铸“光绪元宝”四个汉字及满文“宝广”,外环珠圈,上缘纪地“广东省造”字样,下缘为纪值文字“每百枚换一圆”,左右边饰小花星;背面中央铸有象征清朝皇帝的飞龙。自此近代中国开始了铜元的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