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节特稿 | 照亮人生的那盏明灯(王宗伦 撰文)

 忧郁的妖精 2020-09-25


百年树人  篆刻/缪贞谊



照亮人生的那盏明灯
Intro

作者:王宗伦 曾就读于桐梓二中 现供职于桐梓县公安局宣传科

1

        那天我陪朋友到绥阳县宽阔镇六井湾水库钓鱼。水库有五六百亩,四围青山密林,清静幽深。我们乘坐小木船,划往水库最深处。我们都是第一次来到这里,大家有说有笑,非常开心。船行到水库中心,我的手机突然响起。一看,是邓宗汉老师的儿子打来的,他那略带哭腔的声音,至今仍像一潭深水:父亲病重,身体十分虚弱,昨天已从遵义送回风水老家。他想选几个学生代表,临终前再见一面……”
        小船很小,本来就一晃一晃的。接了电话,让我感觉晃得更厉害了。
        恍惚中,眼前全是邓老师的身影。

2

        邓老师那年78岁,曾是我们初三毕业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邓老师给我们上课只有一年时间,但那一年,让我从一个厌学、厌校、厌师的坏学生彻底逆转,再次鼓起了学习的信心,而且受用至今。
        我自幼老实内向,成绩也不错。可是,初一下学期的时候,我母亲因作手术而卧病在床,一拖就是两年。父亲既要照顾母亲,又要耕种责任地,常常累得天昏地暗。所以,养猪的重担就落到了我肩上。为了能多割猪草,我和二弟就常常背着一个大背篼去上学,放在学校边上的大姑家,放学后饿着肚子沿途割猪草。五六里山路,割满一筐,天已经快黑了。回家吃了饭,还要宰猪草、煮猪食、喂猪,忙完这一切才开始做作业。人一疲劳,就爱打瞌睡,头发常常被煤油灯烧得糊焦焦的。作业完不成,上学又爱迟到,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老师不喜欢,迟到了站在门口喊报告,老师不理你,就只有一直站着。被惩罚几回后,一旦迟到了,就干脆躲在教室外面玩。到初二的时候,除了语文还能听懂一些,几何、数学、物理、英语等科目,老师讲什么,一片茫然,晚上做作业,就更茫然了,甚至在本子上写下老子做不起几个大字,故意惹老师生气。现在想来,懊悔不已。

3

        到了初三学期,邓老师担任我们毕业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开学没多久,邓老师在班上宣布一条特殊政策:王宗伦同学迟到了,可以不喊报告,直接进教室上课。同学们面面相觑。邓老师轻言细语地说:王宗伦的母亲卧病在床,他既要帮助父亲料理家务,又要照顾母亲,还要割猪草养猪,他能坚持学习,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我一直埋着头不敢抬起来,两肩不由自主地一耸一耸的,偷偷地哭,袖子在眼睛上抹了又抹,咬住嘴唇不让声音跑出来。
        如果说少年立志的话,那一刻,我从颓废中站了起来,就像一颗埋进干硬泥土的种子,从此得到了雨露滋润,萌生了嫩芽。从那以后,我的学习态度开始逆转,反而没有迟到过了。但英语、数学、几何、物理还是听不懂,只有加强语文、政治和化学等三科的学习。我常自我解嘲地说,我初中毕业的时候,英语比数学好,英语考了3分,数学才考2分。我到学校领成绩单时,我跟邓老师说:我想复读!在场人都诧异了,但邓老师还是那样轻言细语地、慈祥温和地看着我、鼓励我,意思大概是说,只要有信心、有恒心,就能实现理想。

        在邓老师的帮助下,我返回初二去插班。其实我的数学,从小学四年级的内容起,就没弄懂过,只好从四年级开始补,不懂的请教读五年级的二弟;几何则从公理、定理开始,先死记硬背下来,再一点一点地悟,一点一点地磨;物理也是,用同样的笨办法进行自学。每天下午割猪草,带一本书在身上,躲在庄稼地里,背公式,背定理,一边背诵一边割猪草,一边琢磨一边割猪草,突然豁然开朗了,顿时欢喜得手舞足蹈。学习的乐趣,从此伴随着我。
        初中补习那几年,邓老师虽然没再上我们的课,但他看到我的进步,仍然非常高兴,一遇到我的父亲就连声夸赞。后来,我们几弟兄的学习情况,邓老师也经常给我父亲反馈,父亲也因此改变了对待孩子的态度。应该说,在我们那个最多让孩子读满初中的穷山沟,我们家几弟兄能进城读书,也是因为有了邓老师这个精神支柱。

4

        我到桐梓读高中了,邓老师仍然多次给我写信,还找人带钱给我。我和同学创办的校刊《韶华》,每出一期,我都给邓老师邮寄一份。那时候,邓老师已经是风水中学的教导主任了,他把《韶华》张贴在校园橱窗里,供全校师生阅读,鞭策我奋进。高中毕业后,我外出打工支持兄弟们继续读书,直到他们先后参加工作,我才离开打工的地方,回到家乡,应聘到桐梓县公安局当了一名辅警,专职从事公安新闻宣传工作。我那天钓鱼,就是陪媒体朋友。
        可是,自从听到邓老师病危的消息,我就无法静下心来,我的心早已飞到邓老师的身边,仿佛沉浸在邓老师的那篇退休教师回忆录《倾注心力于家乡教育事业——四十多年来的一些回忆》的文章中。我似乎看到,邓老师买来十滴水、头痛粉、消炎药、胶布等常用药物,在给学生诊治临时发生的伤病;我似乎看到,邓老师背着摔断背脊、落下残疾的曹树昌以及突发病痛的金祖汉、章朝国在建新村的山路上艰难行走,直到把他们背送回家;我似乎看到,邓老师民转公后,拿出工资帮助村里改善饮用水,完善村东石桥;我似乎看到,邓老师在风水中学的颁奖台上,给105个贫困学生发放以他个人名义设立的奖学基金……

5

        我呆坐在水库边,思绪回到了1985年的冬天,我们初三毕业班的学生坐在空川川的土墙教室里,冷风灌进教室,穿得单薄的学生冷得打抖。邓老师组织学生砍来竹子,编成篾片,糊上报纸,搁在空川川的教室上面当楼板,然后把窗子糊起来,教室里再生一堆火,整个冬天就变暖和了。
        邓老师读的书特别多,经常给我们讲三国、水浒、西游记,也讲金庸、琼瑶,让我对文学产生了痴迷,特别是他讲路遥的小说《人生》,至今记忆犹新。

        邓老师一生不吸烟、不沾酒、不染不良嗜好,不说脏话,勤勤恳恳做事,干干净净做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他的学生。邓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并不是送毕业就了事,而是采取跟踪教育法,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他都高兴。所以,在他弥留之际,还点了几名学生代表,意欲嘱托遗言,我就有幸成为邓老师点名的一个……
        我无心垂钓,眼前全是老师的身影。不知什么时候,眼泪滴进了水库里。


图为邓宗汉老师

刊发于2016年9月9日《劳动时报·周末》

相关链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