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假第一天,爆点这位贵州美女歌手的猛料……

 忧郁的妖精 2020-09-25

你知道她是什么时候开始唱歌的吗?你知道成名前的她都经历过什么吗?你知道成名后她还坚持在做什么吗?

人物名片

阿幼朵,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E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读, 国家一级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委员、第八届全国文代会代表、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天下贵州人爱心大使、贵州省春晖行动的“优秀春晖使者”、贵州省慈善总会“慈善贵州”唯一形象大使、贵州消防志愿者形象大使、贵州省禁毒大使、贵州省红十字会“绿色家园”行动形象大使等。她以空灵的嗓音,甜美的歌声,被誉为“苗族歌后”“苗族小夜莺”。

在贵州,阿幼朵已经是一个符号性人物,也是苗族歌者的代表性人物,银铃般清脆动听的歌喉宛如天籁,家喻户晓,被誉为“苗族歌后”“苗族小夜莺”

从14岁时参加县里的歌唱比赛,到2005年1月成为首位在音乐圣殿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响贵州原生态歌曲的歌手,同年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并且2007年再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从2001年推出第一首个人单曲《苗岭飞歌》,迄今已推出个人专辑6 张,原创歌曲上百首;从打过工、当过服务员,到获奖无数,成为大家喜爱的苗族歌唱家……阿幼朵这一路走来,先后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中华民族》栏目《天天把歌唱》《民歌中国》《风华国乐》《乡村大世界》《向幸福出发》《争奇斗艳》《军营大拜年》戏曲频道中秋晚会等等栏目的节目录制,也先后代表国家,出访过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也将她甜美的歌声带到了世界各地;在成名后的荣誉和光环背后,也曾有过几多泪水和汗水。成名后,她一直致力于民族文化的推广与传播,更是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

日前,阿幼朵接受本刊独家专访,坦露心声,谈自己的艺术和公益之路。

//////////////////////

苗族歌后是怎样炼成的?

《妖风》对话阿幼朵

+

Q

在您的家乡黔东南,有句话叫“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作为土生土长的黔东南苗族姑娘,您的音乐之路是怎么开始的?

A:苗家人天生爱唱歌。《苗族古歌》是我国流传下来的唯一非宗教典籍的传世记史诗。苗族古歌古词神话大多在鼓社祭、婚丧活动、亲友聚会和节日等场合演唱。而我的阿妈又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古歌》的传承人。

受家庭文化的熏陶,我从小就喜欢唱歌。大家都说我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很快就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歌手。从小学到初中,我都是班里的文艺骨干,常常参加学校里举办的歌唱比赛,屡屡夺冠。但是,由于家境的原因使我不得不早早离开了学校,踏上了打工路。

1999年,当我回到苗岭山城凯里后,机遇大门向我敞开,当地一次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我夺得了金奖。不久,在参加国家民委组织迎接新世纪民族民间歌手选拔赛中又赢得贵州赛区第一名。

至此,我的音乐生涯才算是正式开始了。至今,已经将近二十年。

Q

您妈妈是当地的歌师,也是国家级非遗《苗族古歌》的传承人,还记得妈妈教您的第一首歌吗?她是怎样影响(或熏陶)使您走上艺术之路的?

A:我妈妈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歌传承人,但是教我唱第一首歌的是我的外婆,第一首歌是《春暖花开》,后来由于家庭变故,只听到妈妈每天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很凄凉的声音,对哥哥和爸爸的思念,妈妈每天以泪洗面,妈妈的歌声就是我的闹钟。

小时候我很害怕听到妈妈唱歌,她的歌声里全都是忧伤,很让人受不了,那会儿小,不懂得安慰妈妈,只知道害怕,妈妈一开始吟唱我就赶紧起床,跑去上学了。因为家里没有男人,总会受到村里人的歧视,姐姐她们出嫁了,妈妈没有人去诉说,只好用歌声去疏导自己发泄自己,后来我上学会唱了一些学校里教的歌,回家我就大声唱,用我的歌声压住妈妈的声音,慢慢地我就成了家里的主角,不让妈妈再那样唱歌了,大家说我乐感很好,就是遗传了妈妈。

Q

“阿幼朵”这个名字像花儿一样美丽,这名字有何特殊含义?

A少数民族的名字都非常好听也非常有寓意,阿幼朵的名字也是一样的。我落地的时候阿妈就给我起了这个名字。“阿”在苗族里面代表女性,“幼”就意为最小的妹妹,“朵”是阿妈给我唱出的一个音符。小时候阿妈每天把我捧在怀里就这么唱着,就像汉族妈妈称自己的孩子为乖乖、宝宝一样来亲近她的孩子。“阿幼朵”的名字就来了,意为我妈妈最小的女儿。

+

Q

可否谈谈您的学习成长经历?

A:我小学一年级墙上的奖状是优秀少先队员,到二年级我就当了班长,组织同学们早读,74522+32很有自豪感,到三年级开始帮妈妈做家务了,放学回家也没人辅导,之后学习成绩慢慢下降了,在班里都是排在中下等,一直到初三毕业都是班里的文艺委员,家里墙上挂满了唱歌和体育获得的奖状,但学习成绩不是太好,虽然唱歌每年拿第一,但是我依然很自卑,农村的孩子每个人都有大学梦。

初中毕业了,身边的人都鼓励我,认为我条件不错,应该去考艺校,然后就约着小姐妹一起到省城去考艺校,当时三姐给了我100块钱,跟着同学就去了,那时的交通不方便,坐火车八个小时才到贵阳,那是第一次进大城市什么都觉得很好,好希望自己能考上,去到学校住在老乡的宿舍,几个小姑娘挤在一张床,开饭了开始自己买,后来老乡们你给一点饭他给一点菜,十天就这样过来了,那考试呢?初试过了,复试也过了,在等参加文考的名单,等了好几天也没有消息,公布的都是备考班的名单,那会儿不懂,和我一起来的小姐妹就说,没有我们的名字我们走吧,再不走我们就没有钱回去了,一看兜里的确只剩下路费了,然后我们就走了,后来老乡给我来信告诉我,说我们走的第二天,布告栏上有我的名字。

我至今不知是老乡安慰,还是我真的能参加文考,总之这是我一直以来的遗憾,回到家后就觉得没有脸面再留在家里了,一定想办法走出大山,正好北京中华民族园来招演员,我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考上了。这是第一次真正地离开我的村庄,离开妈妈到了首都,当时给我们的工资是200元,包吃住实际发给我们的工资就100元,当时我就想,等我攒够3000元的学费,我就回去再考艺校,可现实很残酷,在那里我永远攒不到我要的3000块钱,我们签三年合同,干了一年我就离开了民族园,又继续找我第二份、第三份工作。

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扫地洗碗什么都做过,最后。还是通过歌唱比赛取得好成绩,2000年进了凯里歌舞团。2002年8月,我通过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9月进了中央民族歌舞团,但大学的梦我一直没有放弃。2004年,在闺蜜的鼓励下,通过成人高考,超过录取分数线3分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北师大毕业后,2008年又回贵州民族大学读的本科。2014年,我又报考了厦门大学E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在依然在读。我想直到我生命的尽头,我也不会停下学习的脚步。

Q

您是首位在音乐圣殿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响贵州原生态歌曲的歌手,也是第二位走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苗家人,当时您唱的什么歌?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这样一所承载着所有音乐人梦想的音乐殿堂,作为主角登上舞台,一定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请谈谈当时的情景或感想。

A:当时我唱的是《苗岭飞歌》,我是唱着这首歌走出大山的,也是改变我一生的一首歌。那是2005年,现在回忆起来还是蛮激动的。因为我觉得身为苗族人真的是太幸福了,有这么多华丽的服饰。大家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排练的时候,那时我还没有换上苗族的衣服,大家都觉得我是一个小小的可爱的小姑娘。但是我一张嘴唱的时候,所有的乐器就停了,停了几秒钟,他们要给我鼓掌。

当时我吓着了,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乐队,在国内唱歌都是用伴奏带,在村里就用芦笙伴奏。我当时觉得是不是我做错了,接下来他们发出的声音是用弦击打的声音,那就代表掌声。因为我们排练的时候也有观众,专门来奥地利旅游的游客,专门来看莫扎特交响乐团排练,我当时就觉得好紧张。那时候我也听不懂,我就很无辜的样子看着指挥,他说他们在给你鼓掌,说你唱得很好。就这样再来一遍,就很顺利地把排练完成了。

我们的排练就一次,那么大的乐团不可能像国内一样,不行再来。到正式演出的那一天,我换上非常漂亮的苗族盛装,主持人说“有请阿幼朵上场”,下面没有声音,静悄悄。但是门一打开,我走出去的时候只听见我身上银饰哗啦哗啦的声音,所有的银饰都在有节奏地响,就跟音乐节拍一样。后来他们告诉我,今天没有准备这个哗啦的声音,这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就觉得很好奇,所有人都竖着耳朵听,当我走上去的时候就有了热烈的掌声。

我很感恩,能有这样的机会登上维也纳的国际舞台,给世界带去我们的苗族民歌。其实每次出国演出都是宣传和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每一次的旅程,我都心向往之,都会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向世界传播我们的民族文化。

Q

推出第一张个人专辑是什么时候?请介绍下这张专辑的情况。

A2005年,我推出了首张个人专辑《天外苗音》,这张专辑里,我用自己的方式,翻唱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比如《放马山歌》《十送红军》等,还收录了我的第一首个人单曲《又一朵花开》,后来又陆续出了好几张专辑,其中专辑《醉苗乡》在当时的金黔在线网站首发,第一天访问量便突破10000人次,刷新该网站以往类似活动日访问量最高5000次的记录,该专辑收录了由浮克老师制作的《醉苗乡》以及《苗岭飞歌》、《太阳鼓》等朗朗上口的歌曲。

+

Q

人生的道路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艺术道路也是如此,在这条道路上,您都曾经历过哪些困难或挫折?是什么让您最终坚持了下来?

A:从一开始真正地踏上这条路,各方面的基础都很薄弱,歌唱技巧、舞台经验、表演能力、经济能力等等,那时候想买一盘录音带都会计划好久,我记得有一次,我存够了钱,想去买我喜欢的录音带,结果在路上被小偷偷了,我一个人坐在路边放声大哭,但是哭完了又回去接着存钱,最终还是买到了喜欢的录音带。这算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吧,很多时候,自己想做的事情,都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在我心里一直有个信念,我一定要唱出一个精彩人生,也要改变我家乡那些亲人乡亲们的生活,这个信念一直鞭策着我直到今天。

Q

在人们的印象中,您已经是贵州苗族原生态音乐的一个符号,您喜欢的音乐风格都有哪些?

A徐沛东老师曾经对我的唱法做过一个点评:“阿幼朵的唱法,既不是流行,也不全是原生态,也不能算是民歌,所以只能是阿幼朵唱法”。哈哈!我个人觉得我还是偏重于民族原生态的多一些,我把很多原生态音乐元素,用我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演绎出来。我对各种音乐风格和形式都有过接触和尝试,我像海绵一样,吸取各种音乐中能够打动我的元素,哪怕是一个字的发声方式,我都会细细地琢磨和尝试,浮克老师在给我录音的时候,经常会被我“搞疯”,我会求着他一遍一遍地重录,有时就因为某个字或某个音的吐字发声有问题,或者一个气息不对,但是我想这也是大家喜欢我的歌的原因,因为我骨子里就是个认真的音乐人。

Q

你多次登上央视春晚等全国各种大型晚会的舞台,把苗族音乐带到全国,带到世界,因此被誉为贵州的“苗族歌后”。您认为“苗族歌后”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A: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喜爱,这个称号是大家对我演艺事业的一种肯定,但我深知自己承受不起这个荣誉,要做的事还很多。我始终以一名文艺志愿者的身份自居。我时常告诉自己,要唱更多更好听的歌曲。在我眼中,“苗族歌后”不仅仅是一份殊荣,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只要是对宣传民族文化有意义的事,我都会义不容辞地参加。

当我穿上苗族服装,戴上漂亮的银饰 ,站在舞台中央,一开口唱歌,外国观众就拼命鼓掌,他们从没听过这样原生态的音乐,觉得非常美妙和神奇,都说想去苗寨看看。一次次国外演出的经历更让我感觉到,一个民族的文化是独一无二、是不能复制的,是最应该被珍惜、保存和传承的。

Q

“唱而优则演”,除了唱歌,您还演过电影,您都出演过哪些电影?

A2009年以来,我先后参演了电影《铁血警魂之卧槽马》,在片中我颠覆以往形象,出演一名干练女警。中国首部反映农村消防的电影《火中凤凰》,在剧中饰演一位青年歌手。还有革命历史题材电影《马红军》,我饰演女一号,还有《铁血警魂之兵行险着》,还有一部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儿童主题电影《旭日》,我演了一名乡村女教师,很是入戏,也演得很过瘾。

+

Q

很多人都知道,您近年来在演出、工作之余,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请谈谈您的公益之路。

A: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江苏慈善家范跃宁。自2000年开始,我便同范跃宁先生一起,为家乡的公益事业做了很多事情。17年来,促成了无锡、上海、南京、广东、福建、北京等地的爱心人士向黔东南少数民族同胞伸出援助之手,先后捐赠母亲健康快车、山区学校、住房、医疗设备、资助优秀贫困学生等。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从事这么多年的公益事业让我认识到,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并不能彻底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更多的应该是精神上和知识上的帮扶,只有村里的孩子多读书,多学知识,提升村民的整体素质,才能真正脱贫致富,摘掉穷帽。

为此,近年来,我忙于给村里辍学的孩子联系职业技术学校,让孩子们能够掌握一门技术,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后,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不仅如此,每年寒暑假,我还帮助村里孩子找兼职,让他们多锻炼自己。虽然自己的力量十分有限,但是却依然能够为家乡建设做点事,就觉得很满足。

Q

在从事公益事业过程中,最让您感动或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A记得十多年前我离开村子前往北京的那天,村里的老村长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希望你以后有出息,能回来帮咱们村修一条路。”这句简简单单的嘱托,在我的心里重逾千均,时刻难忘。那时老村长想着我是去北京,觉得是很有出息的,所以希望我将来有能力了回来为村里修路,其实那时我在北京一个月才200块钱的工资。但是老村长这句话我一直都记在心里。10年后,我兑现了自己当初和老村长的约定,在贵州省春晖行动发展基金会的帮助下,我为村里修了几条路和一个幼儿园操场。2016年,我又和朋友们一起给村里捐款修建了文化广场。也是在那句嘱托之后,我就一直把为家乡做点事作为我一直以来人生的一个奋斗目标。家乡永远是养育我的地方,无论我身在何处,只要家乡建设得好,对我来说是最让我开心的事情。

Q

接下来您将怎样继续您的公益之路?

A:在我看来,无论出生何处,身家高低,但在浩瀚宇宙中,唯一能让我们独特而且可以仰头欢呼的是“爱”!慈善也好,公益也罢,无非就是一个“爱”的行动和事业。小爱爱家族,大爱爱众生,爱不只是帮助身边的人幸福,而是为生命的长存而奋斗!

公益无大小,人人可为。帮助一个人,这就是公益。在这过程中你会感觉很快乐,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去做公益的理由。在慈善和公益的路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希望出钱出力添砖加瓦,而慈善和公益也需要社会各界鼎力相助,如何有效地建立渠道将企业和个人的需求与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联系起来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而作为一名少数民族歌手,我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努力唱好家乡歌,把我们的民歌唱给更多的人听,让更多人从我的歌声中感受到温暖和爱。另外,我也将身体力行的为社会公益事业奔走,能做一点是一点,不以善小而不为,能帮一个是一个,涓涓细流,将汇成大海。

Q

黔东南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神秘而多彩的地方,作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对于民族文化的推广和发扬,您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或打算做些什么?

A:我是苗族人民培育的一名歌唱演员,我爱家乡的父老乡亲,我总希望他们的生活更好一点。随着国家发展的脚步,我们的文化和物质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都要感谢党和政府,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很多的年轻一代追求时尚、追捧流行,却忽略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黔东南以苗、侗为主的少数民族在千百年来的生产和生活中,孕育了古朴与多姿、神奇与唯一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建筑、服饰、语言、节日、习俗、饮食、婚俗、祭祀、歌舞等,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涉及面之广、参与性之强都十分罕见,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景观。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化发展,如何将黔东南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是我一直关心的问题。

贵州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山区,常年“靠天吃饭”,改革开放以来,青壮年外出务工创收,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聚少离多,家庭幸福指数并不高。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就可以解决好这一矛盾。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符合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并且就业面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可以成为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的动力,不但保护了民族文化,也因此形成了新的产业链,当地的百姓不再单纯依靠农业收入,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中获取另一份收入。贵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不是没有做,是做得不够大,它所发挥的民生效果还有待提高,如果我们不只一个“西江苗寨”,而是更多的话,我们贵州整个民族地区的生活会是一个多么幸福的景象。

Q

您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您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规划?

A:不忘初心,方能继续前行。我的初衷就是希望自己能为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做些贡献,把我们苗家最原生态、最美的文化呈现在大家面前,让大家能通过艺术真正地感受到我们苗家人的幸福生活。让大家知道我们苗家人是怎样采摘桑叶的,是怎样酿制米酒的,是怎样过我们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的。通过文化旅游的开发,带领乡亲们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推动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助力民族地区真正的脱贫致富,是我后半辈子要做的事,也是我的期待与梦想。未来,我将继续唱更多更好听的贵州歌曲,做更多有益于社会的公益事业,让全国、让世界都能听到贵州大山里的声音。

作者简介

石与刚,贵州人,现供职于贵州省总工会机关报《劳动时报》社,系贵州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贵州省音乐文学学会会员,知名新锐词人,在《上海歌词》《花港》《音乐时空》等杂志发表词作若干。代表作:陈晓东《圈套》、陈瑞《深夜的咖啡》、王强《寂寞让我想起你的美丽》、涵湘《爱情控》、雷艳《情到花开》、阿娜丹《戏里戏外》等。

REVIEW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