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的诗和远方

 忧郁的妖精 2020-09-25

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与远方。

——高晓松

我们的

诗和远方

澜涛

       她,应该是命运的宠儿。

倾国倾城的容貌,优越的家境,尤其是那卓尔不群的嗓音对于痴爱歌唱的她简直是天成之幸。这一天,应该是她生命中最为幸福的一天。她的独唱音乐会获得了极大成功,当场,世界多个国家向她发出邀请,而最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突然出现在她的音乐会现场。当正陶醉在掌声、鲜花和赞美声中的她,看到他手捧一束鲜花出现在她面前时,她无比喜悦,又无比震惊——他,是她的恋人,痴迷于学术的他正留学美国,他们已经多年未见。她隐隐地预感到,将会有“大事”发生。果然,他双目深情地定定地看着她,说道:“嫁给我。”

她连连点头,满心幸福。

随即,她退出了痴迷的音乐事业,嫁给了他,并开始了相夫教子的烟火生活。因为他对科研事业的痴迷,家中的一切几乎都落到她的肩上。她尽心尽力地做着妻子,做着母亲,做着一个家庭主妇。当他决定放弃美国的优越生活,回国时,她只低声说道,你在哪里我去哪里;当他因莫须有的罪名而锒铛入狱时,她四处奔走疾呼着;当他因为工作数月才回家一次时,她又做妈又做爹地扛起着养育子女,孝敬老人的责任……就这样,他们从青春的热恋走进婚姻,又从婚姻走向老年。

她叫蒋英,一个没有太多人知道的女人;而他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钱学森

蒋英的一生是平常的,她只是努力地做好妻子,做好母亲。终于,耄耋之年的钱学森有了空闲,能够更多地陪伴在蒋英身旁。一次,他们之间有了一次经典对话。钱学森对蒋英说道:“我应该向你道歉。如果不是因为我,以你的天赋,你会成为非常成功的歌唱家。你是不是很遗憾啊!”蒋英回道:“中国可以没有一个歌唱家蒋英,但不能缺少科学家钱学森。我没有遗憾,而是感觉光荣。”

这是电影《钱学森》结尾时的一幕。

撞到我的,是蒋英在她说这些时脸上的光芒。那光芒,纯净不染、恬静温润,惟有用“诗意”二字才能形容得了它的美。我一直以为,诗意是一个很遥远的词,至少,应该在风花雪月里。可是,那一刻,她被诠释在一个妻子对丈夫的懂得、理解与支持的成助中,在柴米油盐的烟火里。

在央视的中国诗词大赛节目中,有一个叫白茹云的选手。

白茹云是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郝桥镇侯西村人,6年前,罹患淋巴癌。白茹云化疗必须去石家庄的医院,每次去石家庄,她都要汽车转汽车,再转汽车,再转火车,再转汽车,这样转来转去,转车5次,才能到医院,而每次都要耗时5个多小时。其实,她居住的村是有直达石家庄的长途汽车的,但是,车费45元,而她这样转车5次,耗时5个小时,只需要用21元钱。一次,能够节省下来24元钱。她想尽办法省钱,因为,丈夫每个月打工只能赚到3000元钱,而她每个月的化疗费用要1万元。白茹云化疗后,耳朵听不太清,眼睛老流泪,声带发音也不好。在许多人看来,白茹云是不幸的。也的确,她的日子颇显困顿。不过,这一切对她似乎都“微不足道”:在辗转的路途中,稍有空闲她就会捧读起她热爱的诗词;在化疗的病床上,也是诗词陪伴着她度过一个又一个难眠长夜……于是,当她在中国诗词大赛上,答对了所有题目,因为分数低于他人而遗憾离场时,貌不惊人,平平常常的她因那全身焕发的诗意的光芒引来全场掌声相送……

诗意,被白茹云注解得简单通透:对厄运的无畏里,对热爱的不舍中。

在新疆尼勒克县乔尔玛烈士陵园,我见到了58岁的管理员陈俊贵。

1980年4月,陈俊贵所在部队在新疆新源县那拉堤修筑独库公路时被暴风雪围困,面临断粮断炊,陈俊贵奉命随班长郑林书共4人去40公里外的施工部队求援。风雪肆虐。在海拔3000多米的雪山连走带爬三天的4个人,都已筋疲力尽,而最要命的是,出发时带的馒头只剩下一个。谁吃下这个馒头,谁就有可能活着出去。生死关头,班长郑林书命令年龄最小的陈俊贵吃下馒头。不久,班长和副班长先后倒在了雪中,当陈俊贵和另一名老兵被当地牧民救起时,全身多处冻伤,住院救治了4年。出院后不久,陈俊贵退伍回到家乡辽宁。但他心里一直放不下班长的遗言:“今后如果有机会,去我老家看望一下我的父母。”这时,陈俊贵才发现,自己和班长仅仅相处38天,只知道班长是湖北人,其他一概不知。陈俊贵赶到部队驻扎地新源县,想向部队要班长的家庭住址,但部队已经撤走了。陈俊贵满心愧疚地回到家乡后,辞去了工作,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回到了那拉堤——班长的埋葬地,开始为班长守坟。20几年后,陈俊贵终于找到了郑林书父母的地址,当他赶到时,班长的父母都已去世。此后,陈俊贵再也没有离开天山,他决心一生为班长守墓。

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只为风雪夜一次生死相托,陈俊贵守着誓言,守着心灵阵地。洒一碗酒,洒一腔碧血满天山,诗意盎然。这诗意,简单又厚重,那是关于守候的情怀。

……


“生活如此苟且,我们还有诗和远方。”青春岁月里,一直渴望远行,因为在我年轻的脑细胞中,远方才长着诗意的人生。但是,蒋英、白茹云、陈俊贵……他们却展示给我意料之外处的诗意,他们的诗意都在琐碎里,都在烟火旁。他们之所以让自己的人生焕发着令人艳羡的诗意,却又都十分简单——因他们对成全、对无畏、对坚守等的心行所往。诗无达诂,文无达诠。或许,风花雪月处更容易撷取诗意,但朴素的日常里一样有着诗意的光芒。关键是,要有一颗诗意的心。这心,是剔除种种诱惑的纯净不染,是穿越凄冷苦难而不失的温度,是流变万千中不改的不移坚守……有了这些,不仅诗意可以俯拾即是,远方也可以近在咫尺。

清风明月可以举杯饮诗行,阑珊残灯也可以一抱有暖夜。

草木有本心,愿我们都能够心怀诗意之本,行走在诗意的远方……

作者简介:澜涛,中国作协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一届高级作家研讨班学员。发表作品500余万字。《读者》《知音》等报刊签约作家。出版作品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骄傲》《生命静谧处的美丽》等20余部。作品《母亲的鞋架》《把生命送进狮口》等数十篇,入选多地语文中高考试卷,教材等。

刊发于2017.11.29《劳动时报》副刊

相关链接

版主介绍丨神编小妖是何方妖孽?

疑问解答丨常见问题,小妖对作者们的统一回答

投稿方式丨《妖风》杂志栏目撰稿人征集令

神编小妖

《妖风》网刊编辑部  贵州文学院签约公号

最有逼格的原创文艺网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