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得人之道——以善感人

 十方布隆 2020-09-25
前面我们讲了贤才,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那么怎么样才能得到真正德才兼备的人呢?我们今天给大家讲五个方法。

第一是以善感人。在《群书治要·新语》上说,“夫善道存乎心,无远而不至也。恶行着乎己,无近而不去也。”什么意思呢?如果你的所言所行,都是按照善道来做的,那么即使很远地方的人,都会被你感召而来。如果你的恶行昭著,即使你身边很亲近的人,也都会离你而去。在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典故。
比如“周公躬行礼义,郊祀后稷,越裳奉贡而至,麟凤白雉草泽而应。”周公亲身实践礼义,以郊祀之礼隆重地祭祀他的先祖后稷。这是表示不忘本,知恩报恩、饮水思源。所以怎么样呢?感得很远的,在南海边的越裳国,使者都带着贡品来朝拜。当时麒麟、凤凰、白雉这样祥瑞的鸟兽都在草泽中应现。

相反“殷纣无道,微子弃骨肉而亡”。商纣王昏淫无道,不听大臣劝告,每天不务正业,荒于朝政,结果他的庶兄微子,也弃他而逃亡了。所以“行善者则百姓悦,行恶者则子孙怨。是以明者可以致远,否者以失近”。如果一个人行善,百姓都对他爱戴;如果一个人行恶,即使连他的子孙都对他怨恨。所以明智的人,可以招致远方的贤才;而以身行恶的人,连身边的人都会失去。
这说明,我们能否感召到人才,关键在于自身的修为,如果我们自己有德,就会感召远方的人都来投奔,向你学习;假如自己恶行昭著,或者是自私自利,让自己身边的人都会很寒心,弃己而去。

我们现在社会招聘人才,都是强调高薪聘请。但是实际上,高薪所聘请到的人才,不一定是真正有德行的人。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今天如果仅仅是为你的钱财而来,高薪而来,那么终有一天,别人给他出更高的薪水,他也一定会为钱财而走,因为他是为利而来。
我们看现在的企业,跳槽的现象特别地多。只要别的企业,提出更高的薪酬条件,这个人就义无反顾地跳槽了。什么原因呢?因为他是为财利而来,我们也是以财利来吸引他的。终有一天,有人出了更高的工资待遇、奖金,这样的人才也就留不住了。所以要用什么样的办法求取贤才呢?这是领导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群书治要·三略》中,有这样的阐述:“有清白之志者,不可以爵禄得;有守节之志者,不可以威刑胁。”意思是说,这个人很清高,志向纯洁远大,那你就不能够用高官厚禄来获得他;如果一个人坚守节操,很有志向,你也不能够用威刑来胁迫他。因为有节操的人宁愿一死,也不接受威刑胁迫。就像文天祥一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故明君求臣,必视其所以为人者而致焉。”所以明智的君主求取臣子,一定要看这个人的志向,然后再用正确的方法来招致他。“致清白之士,修其礼。”对那些很清高、道德很纯洁的士人,那领导者就必须修明礼义,要有礼敬之心。“致守节之士,修其道。”想招致坚守节操的人,领导者就要修明自己的道义。“而后士可致,而名可保。”这样的话,这个贤士才能够被招来,自己的名声才得以保全。

在《傅子》上,也同样记载了类似的一段话:“举贤之本,莫大乎正身而壹其听。”要想得到贤才,最重要的是修正自身,按照圣贤人的教诲去做。“身不正,听不壹,则贤者不至。”如果你的修身不够端正,听的也不是圣贤教诲,反而是世俗的言论,那么贤德人也就不会来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即使来了,也不会被你所重用,因为大家志不同道不合,这样会错失人才。

我们刚才也讲过,孔子特别强调,“为政在于得人”。那怎么样得人呢?“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为政者首要的任务,就是获取贤才。而要获取贤才,要靠修养自身。修养自身要依道而行,而行道的根本就是仁爱。什么是“仁”,什么是“爱”呢?“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这个仁爱之心,是人之为人的根本,那要从哪里培养起来呢?要从“亲亲”培养起来。也就是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那么爱祖国、爱人民,也就无从谈起。“义者,宜也。尊贤为大。”所谓的“义”,就是要做适宜的事,而要做适宜的事,关键就在于尊重贤才,依靠贤才,这样才能够垂拱而治,毫无差错。

(节选自   学习强国   海南学习平台

《余莉开讲》之品读《群书治要》——得人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