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游戏改编电影近年来越来越多,就如同漫画改编电影一样,应接不暇的改编电影在对观众带来不少视觉冲击的同时也引起了疲劳,其一是题材的重复性,其二艺术文化不同形式的重复性。在漫画改编电影处于萎靡之时,《x战警》、《金刚狼》系列和漫威宇宙电影重新颠覆了漫改电影的市场生态,而游戏改编以《生化危机》系列、《古墓丽影》、《魔兽世界》还算出色的作品,这一系列的颠覆,证明了题材即便老套,只要能改编出新意和内涵,仍会开创改编电影新的一条分支。而《刺客信条》游戏也是一个系列游戏,如果改编为成功之作,将又会是一个刺客史诗级的系列诞生,可惜结果不尽人意。不过作为猎奇的心态还是值得一看的。 刺客的历史及衍生作品 以“刺客”元素为题材的小说及电影衍生品国内外作品不少,如果分门别类,“刺客”元素可以独树一帜作为一个新类型片。 刺客在先秦时期这类职业已经出现,古代四大刺客(专诸、要离、聂政、荆轲)最为著名,以千古流传的名篇《荆轲刺秦王》里荆轲为原型,在现代衍生不少影视作品,如张艺谋的《英雄》备受国外人青睐,《秦时明月之万里长城》将刺客融入了3D动画里国内外一致好评,以至于后来改编成真人电视剧《秦时明月》继续榨取其剩余价值,而2016年根据小说改编的《刺客聂隐娘》也是深得刺客精髓的一部刺客类影片。 同时《刺客信条》与老牌游戏改编电影《生化危机》一起上映是对经典的挑衅,还是一个巧合吗?笔者从叙事架构和电影娱乐化视觉冲击度看,已经远远输给了《生化危机》系列。 改编的完整度与故事的含糊 而本片最大的优点是塑造出了刺客的精神,但是却犯了致命错误故事不能讲清,本来游戏的背景庞大而复杂,电影的形式毕竟是简式化,这对于非玩家观众是灾难性的打击。 编剧并没有依照原著来照搬剧情,可以增加电影的趣味和减少乏味性。导演贾斯汀·库泽尔在继承原著游戏概念和精神的基础上,用创新的角色来镶嵌到原故事背景里,故事的核心是,主角觉醒记忆通道,通过恢复自我遗忘的祖先记忆,并进一步认清“我是谁”的本质概念,从而再次信奉刺客的信仰,成为一个实质性的刺客,到对圣殿骑士反杀进入故事高潮部分。解构整个故事从完成度来看还算及格,但是故事的完整性有所欠缺。 一般游戏改编电影要把握二点, 其一无论原著诠释性,还是新故事的创新性,必须要有一个明确故事核(也就是吸引人看下去的推动力),其次具备故事的完整性(整体有明确的故事脉络及背景); 其二改编电影与游戏的联系性,它相比其他电影所具备的独特性。而《刺客信条》第二点做的确实不错,但是第一点仍有欠缺,如果要继续这一系列,还需加强这方面的造诣。提到刺客,无论是本片还是游戏都对刺客的精神诠释的很到位,正如这句台词“我们生活在黑暗里,却为光明服务。” 刺客与杀手的区别 许多人对刺客的理解是有偏见的,总认为他们干的是一些肮脏的事情,这一切源于对刺客与杀手这二类概念的混淆。杀手是为钱而服务一切杀人的交易;而刺客是具备信仰的,他们杀人或者为了一个组织的利益与生存,或者是为了一种精神与制度的颠覆。刺客是具有自由意志的,也就是他们杀人是雇主和他们观念一样时才会执行,以荆轲为例,刺杀秦王是为了燕免受亡国之灾,刺杀的失败也加速燕国灭亡的步伐。 而本片的主角卡勒姆·林奇刺客为了自由意志而杀圣殿骑士,这也是刺客的信条,信仰之跃也是本片另一亮点,为了信仰刺客是甘心以牺牲自我血肉与灵魂来完成任务,而这些杀手是不能做到的,但有不少影视作品是在升华杀手的品质,如《雏菊》、《这个杀手不太冷》塑造出的杀手是令人不少观众崇拜,从严格意义讲这两位杀手为了故事服务,已经将善恶渗入其职业,获取了自由意志而反杀了雇主。 动作的可信度与故事主题 而本片另一点也值得欣赏,导演抛弃了以往动作片过度炫技的诟病,技术的革新是取代不了角色演技的。导演并不想让所有动作为了华丽而失去真实性,以往电影超级英雄穿着披风飞来飞去,浮夸的动作折损影片的可信度,主角虽然是个刺客,他表现的能力仍旧是人类范畴内,在可信度上观众也会认同,如信仰之跃那块的动作最为突出真实性,主角差点死在仪器上。 本片的主题也不错,当索菲亚对主角说教,“暴力是一种病,需要治愈”,而主角反问道,那么治疗者的病谁来治疗,这里其实也是对故事背景的暗示,关于伊田园偷吃禁果之事,上帝的存在是为了救赎有罪之人,那么谁来救赎上帝。主角一直坚信他的信仰,他们认同他们做的事情暴力而肮脏,但他们是在为光明服务,事情在变好之前往往会变得更糟糕,而刺客的使命就是负责这糟糕时段,而那些未动一枪一弹的伪正义者,却创造了地狱的喧闹。这些也是影片对刺客意义的诠释。 总之,对于在及格线摇摆不定的影片,非游戏玩家真的没有必要去看了。有趣的是近期发生了金正男遇刺事件,正好上演现代版刺客信条,也使大众对本片的好奇心倍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