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异星觉醒》:不能另辟新径的高仿只能沦为平庸作品

 未来电影局 2020-09-25

据说导演在拍电影之初,制造了一艘飞船式的太空站,伊斯皮诺萨擅长于现实主义风格的影片,他不想让演员在乏味的绿布前演绎太空中密闭空间窒息般的恐惧表情,这也与他极度追求写实风格一致。我们知道导演为了让观众更能感受真实性的好意,不过弄巧成拙的是影片沦为半软不硬的科幻惊悚片,

最差强人意的是全片的创新度不够,除了无脊椎动物肆意的杀戮戳中了不少人的怕点外,影片几乎照搬《异形》而来,是《异形1》的壳加《异形3》的魂融合后的低配高仿版《异形》。论本片的剧情铺设没有让人意料之外的欣喜与惊讶,论影片生存与牺牲的主题也平淡无奇,所以本片真实水准也就是在及格线摇摆不定,唯一的加分点是沾了老牌惊悚科幻片《异形》的光。

01

半软不硬的科幻片

半软不硬的科幻犯了恐怖谷理论的大忌。恐怖谷理论不仅适合于机器人的制造,它也适合于科幻片真实度的创作,一般科幻片要么直接设定幻想的世界观,不必迁就自然科学理论的束缚,要么就在坚实的基础理论下,去塑造出一个观众意料之外的合理世界观。如《逆世界》、《阿凡达》之类,追求娱乐的最大化与商业性,因为观众一开始就抱着看奇幻的心态观影,所以再天马行空的想象观众也不会反感与失望。

而《异星觉醒》导演一开是拍电影的心态,就和《星际穿越》、《源代码》等影片的严肃态度一样,如太空站的建设参考于现实太空站的外形,以及内部的陈设与失重状态的物理环境,血液之类的悬浮,尤其是结局火箭舱室简直和现实版设计的一模一样,舱室回落地球第一步是依靠重力做自由落体运动,达到低空开始用燃料式推进器和降落伞减速运动,这一系列真的很写实。

正因为有了这些的铺垫,一旦有一处过于夸张的设定,都会引起观众的反感情绪,因为导演一开始的意图在告诉观众他在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可是中途各种违背现实设定,会让观众满怀失望。片中有段一个愤怒的科学家为消灭怪物(凯文),他拿了一个类似喷火的设备,在太空舱朝凯文乱扫,结果徒劳浪费燃料,笔者不是吐槽,在有氧舱室不能用那个装备,片中提到此装备为等离子切割机而不是喷火设备,所以在怪物的威胁大于损害太空舱室时可以用,

但是这怪物前面提到是单细胞培养的碳基生物,也就是他的基础构造和人类都是碳元素为主,为何等离子切割设备对它毫发无损,这就违背了基本理论,如有段女科学家去舱外维修,结果为了大义被制冷的有毒液态溺死,宇航服内部应该有氧气之类使气压远高于真空态的气压,可是液态为何违反常态流入高压宇航服内,诸如此类违背现实的多处笔者也不一一列举了。

02

与《异形》的差距

本片与《异形》的差距。本片的一切科技应该是设定于现代的层次,而《异形》设定于遥远的未来,《异形》的经典在于创造了密闭空间对抗怪物及逃生的题材,后来《生化危机》系列也开始模仿《异形》的题材和套路,但仍然走上了俗套路线,不过拍摄风格与冲突紧张的设定,让影片的商业价值抬高不少,如果这类题材与套路继续再模仿滥用,只能使观众审美疲劳。

《异星觉醒》的导演仍在套用此类题材的形式与主题,故事的基本构造相似于《异形1》的结构,探讨的生存与牺牲的主题源于《异形3》,和女主为了不让异形扩散到地球,自毁肉身的牺牲精神类似。而《异形》另一亮点在于意料之外的人造人的朋克风设定,无疑把影片拔高到了一个新高度,加上题材的新颖以至于成为经典,就连导演雷德利也不敢说他继续复制此系列观众会买账,但是导演伊斯皮诺萨仍有恃无恐的在生产仿制品。

03

生存问题的思索

生存是永恒的课题。科学家将凯文的杀戮解释为为了生存,而非野蛮物种的屠杀,换作任何智慧物种也会杀死阻挡他生存的障碍。笔者情不自禁想到了《三体》里,三体人为了文明的生存,对人类的变相屠杀,黑暗森林的打击,更是对生存问题深层的诠释,

而科学家为了不让火星危险生物入侵地球,启动了让太空站推向宇宙深空的决策,斩断与地球的来往,以牺牲小我来拯救人类种族的生存危机,这里的桥段让笔者想到了万有引力号与蓝色空间号叛逃到遥远的深空,来延续人类种族最后的星火。如果没有这些思想的植入,本片真的也没了支撑观众看下去的动力了。

总而言之,导演对本片的制作下足了功夫,从道具的制作,外星生物由单细胞的推演,科学家角色的各色设定,生存课题的探讨。可以看出导演的野心远不止制造高仿电影,可惜逻辑的漏洞,让影片沦为低配高开的平庸作品,看到结局火星生物流落亚洲海域的伏笔,祈祷导演别再拍出一部如《异形:铁血战士》这样的圈钱续集,如果有续集,很大程度是一部灾难式的人兽大战片。看完本片,更是对雷德利《异形:契约》期待值多加了一星。

本文首发于:巴塞App

《异形:契约》映前必看人类、造物主、异形的前世今生[点连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