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葩说S5丨知识共享通达的是地狱,还是天堂?

 未来电影局 2020-09-25

通达地狱的路,是由善意铺成的。
 

《奇葩说》第五季17期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科幻概念,如果未来人类脑部移植一种芯片,可以一秒内共享人类历史所有知识,并且每项新理论的研究成果同步更新到脑部知识库。质问观众是否支持这项科技的出台,其实问题的本质是在讨论知识共享和知识私有的对立矛盾,或者是一项前卫科技的利弊两面。

正如辩手杨奇函所说,人类文明最大的教训,就是对技术的警惕,对人性的宽容,人类文明最大的经验,就是对技术的宽容,对人性的警惕。

人类对科技的警惕是远大于它带给人类的收获的,笔者支持知识共享这类科技的原因,是因为只有科技的进步,人类才能走得更远,尽管科技的革新总是会带来诸多负面事物,可是未来的道路总是明确,不过通达终点的路途是崎岖的。

从上个世纪40年代后,人类文明就已经进入科技突变的进程,原子能最初的善意是解决能源问题,可是被人类用作了战争的毁灭性武器(核武器),这是有史以来人类对科技最悲观的一次,于是萌生了科技很有可能将人类引入地狱的想法,而不是天堂。80年代的互联网引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让人类陷入了第二轮的悲观主义,人类畏惧机器人将其取而代之。

从古至今人类的进步都是建立在知识共享的基础之上,文字的发明让人类获得了知识共享的载体,印刷的出现让知识更好的被保存与传播,互联网的兴起让知识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离而共享。

这场辩论赛其实本质是无意义可言的,有用的是可以给观众一定的启发,因为一项划时代科技的问世,是不以个人意志所改变的,无论你反对与否,最终都无法阻挡它的问世,包括知识共享科技的诞生,我们真正该思考的是如何规范的去使用这项技术,尽管这或许是一条通达地狱的路。

划分辩论的阵营
 

对于一些不重要的辩手,笔者就暂时忽略掉,而将一些重要观点提炼出来:

第一梯队:杨奇函——傅首尔

第二梯队:陈铭——詹青云

第三梯队:蔡康永、高晓松——薛兆丰

如果用武侠小说里对高手的排名来划分三梯队的对辩等级,则第一梯队是一流高手,第二梯队是绝世高手,第三梯队为隐世高手

以上划分我们是从他们的性格、知识储备、格商(头脑、心理、人格实力)等等来区别的。

一流高手往往像南慕容、北乔峰那样成天混迹江湖比高低的人;绝世高手(如慕容博、萧远山)相比他们已经成熟了,一般不太出手,除非对自我可以掌控的事出手,他们善于观察、分析,容易觉察自我欠缺以及对手的破绽;隐世高手如扫地僧、独孤求败那类退出江湖的高手,从来不出手,出手只会将对手锁死,将辩论的观点锁成死结,不可化解的结。

第一梯队

杨奇函提出了知识共享可以让人类贫富差距缩小。他以经济学家的研究结果作为立论,当世界整体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越高时,贫富差距会越来小,通俗来说,知识共享其实是统一提高所有人的起跑线了,然而知识总和的上限并没有改变,从本质来讲是受教育的不平等性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划分。

傅首尔提出了知识共享扼杀了个性。孩子刚才出生就成博士了,九年义务教育被流放,人人的差异化统统被抹杀,只有一个共同特点——博学,最终所有通过努力获得的社排和身份地位统统洗牌,让那些不劳而获的人和努力的人享受同等待遇是整个世界最不公平的事。

为何将此两人划分为第一梯队吗?因为他们对知识共享的理解只停留在一些表层社会现象上,他们讨论的问题是知识共享第一阶段的问题,也就是知识共享后五年内的社会问题,并且是偏向个体私利化问题,五年后或者第一代知识共享者死亡后,所有担忧的问题将不再是问题,真正该忧虑的问题是知识共享的深层本质问题,这正是第二梯队所讨论的问题。

分析对立观点

笔者认为知识共享并不能化解社会阶层的问题,但是对穷苦偏远地区的人还是有相当大的益处,知识共享并不是能力、智慧、思想、真理的共享,只是基础概念、普世规律的共享,这些也是第二梯队所延伸的问题,所以杨奇函的本意是值得认可的,但是预期效果并不会有明显变化,因为社会提供的机会是恒定不变的,并不会因为你博学了就可以改变命运,古代有多少博学的人最终都是怀才不遇的下场,历史是最好的证明。

傅首尔提出不劳而获的问题,其实是对自我地位的巩固,她是知识利益既得者,所以她根本不甘心看到自己的孩子与自己同一高度,自己本该揉面遛狗的父母,却在观星、制造机器人,她是在进行知识垄断,如同那些已经拥有了财富和权力的人,他们也会不遗余力的构造规则,垄断自我的既得利益,

事实上,我们今天依旧生存在知识、技术垄断的世界,将来即便拥有知识共享技术,仍无法打破知识、技术垄断的魔咒,我们共享的知识只会是那些共有化的基础知识,绝不是最新的机密性知识,知识共享让人类通达的不是地狱,也不是天堂,永远是人间。

信息、知识、智慧、真理从来不等同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知识和智慧是两个概念,知识是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规律总结,是可证伪的,智慧是对知识的归类、排序、筛选、运用的能力,简而言之,知识是一种工具,智慧是运用工具的能力,信息是提炼出知识的储物池,人类对大量信息整合、归纳、总结后提炼出知识,将知识共享给所有人(有时间代价的共享),个体拥有智慧的层次不同,最终受益不同,所以研发新知识能力也有高低。

一个苹果从树上自由下落的整个过程称作信息,牛顿从这信息中提炼出的万有引力定律是知识,而从信息的整合、分类、归纳、总结出知识的过程称为智慧。通俗来讲,比如那边有一个火炉被称作信息,“火是烫的”的经验就是知识,因为火是烫的是可以证伪的,小孩通过反复试探火炉的灼热感得出火是烫的经验的过程是智慧。

陈铭提出了知识的基本概念,延伸到节约不必要时间。庆一苦诉他研发多年的人工智能,学习了10多年的知识仅是基础入门概念,而知识共享技术完全可以将自己的时间解放出了,科技进步的速度将是几何倍增加。

詹青云提出知识共享会成为别人利用你的工具。因为芯片中的知识终究是被人编撰一起,如同百科全书一样的效用,如果我自愿接受别人塞入大脑的知识,和盖印思想钢印毫无区别,知识将不再是你的工具,而是成为别人利用你的工具。

高手对决,果然是句句戳中要害。仔细观察詹青云的对辩,其实是偷换概念,她将知识共享和真理共享画上了等号,陈铭一直主张知识是世界的客观规律,而非真理,即便人类一直深信所学的知识,但总是会去质疑,我们纵观历史转折的关键性伟人,都是在质疑前人建立的理论,

比如开尔文说百年建立的物理大厦已经完成,然后很快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两朵乌云被提出,很好的证明了尽管爱因斯坦和哥本哈根学派学习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但是他们并不会失去质疑的精神,通过智慧研究出新的知识,纠正错的知识,即便知识将来瞬间共享,人类依旧可以更快的探究新的知识和技术,同时有更多的时间仰望星辰大海。

知识垄断的利弊
 

第三梯队

蔡康永对人文与情商毕竟擅长所以从人性的角度提出知识垄断并不在保护知识研发的经费,而是专利流氓在恶意垄断专利。对于科技公司来说,知识的诞生是要付出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的,所以保护专利才能有效保护科学研究的进步,一旦所有知识都要免费共享所有人,会没有人愿意去栽智慧树,都想着去摘智慧果,但是如今一些专利保护已经成为了垄断,癌症病人因为要等未来的新药专利过时而死亡,知识的过度垄断已经阻碍了文明的进步。

薛兆丰提出了只有知识垄断才能促进知识的良性发展,从而避免无效研发。比如山上有一块金子,在座100位都会去争着去抢,但最终99个人都是徒劳,知识垄断就是告知这群人,他们中有个百米冠军博尔特,其他人才不会一拥而上。

薛兆丰从经济学角度去思考了知识共享的弊端,看起来很有说服力,如华莱士和达尔文同时去研究进化论,最终达尔文提前发布论文,申请专利,终结了华莱士的无效研究。其实他的观点是可以破解的,

因为薛兆丰再次偷换概念了,将知识和技术画上了等号,技术从无到有必先经过从私有化到公有化的过渡,这个过度一方面是为了研究者盈利,另一方面是技术的审查,只有经过实践验证后的知识才能进入新片共享,但是知识最终还是要瞬间内共享的。

技术进步的本质

从古至今,人类文明每次技术的革新都会让个体越来越平等。最初人们的社排纯靠力气比试决定,而工具的诞生将所有人拉入同一起跑线,世界变得更加平等,所以力气的利益既得者会反对工具这项技术;

当文字和印刷问世后,人的精神等级再次被拉向同一起跑线,科举制度不关心人的出身,有能力着皆可为官,贵族的社会秩序被瓦解,贵族最初是反对科举制这项技术的;

互联网的问世,再次将人类获取信息的能力拉入同一起跑线,所以旧社会的制度被废除了;

同样知识共享芯片会将人类拥有的知识多少平等化,所以知识利益既得者反对共享芯片的问世。但是无论如何,个体的意志是不能阻碍历史必然的进程。

而我们需要关心的是如何合理利用共享芯片,首先知识芯片分享的绝不能是个体的思想(隐私)、错误的概念、不成熟的科研结果,其次必须经过严格的知识审查后才可以上传。

与其说是个体隐私,不如说禁止分享一些垃圾信息和资讯,错误的概念是指一些人利用芯片共享技术去利用别人,比如上传一条“水是有毒”的概念和错误的定律,真正要上传的是人类提炼出的精华科学和经验,其次是一些书籍、外文词汇量等知识,其实仔细观察并不算多。

正如《少数派报告》传递的思想,科技本身无过错,错的是利用科技的人,最终所有问题的落脚点是人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