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怕是看了一个假的《花木兰》!

 未来电影局 2020-09-25

当流媒体资源满天飘的时候,国内播放机构估计没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迪士尼流媒体提前向外公布《花木兰》的资源和全年优惠套餐的时候,我们后知后觉或者假装不知道院线真的没考虑过这种资源外泄的可能性吗?

于是,随着不同渠道资源的流出,院线的收成是肯定的被半路截胡了,但是流媒体对院线的冲击力更甚!

              

本来女性为主的女性题材,咋拍出了一种女性不热衷的疏离感?
 

真人版《花木兰》在女性意识形态的提升上有了一定进步,甚至于她武力值已经压过了男主角,这一次她终于不是小鸟依人需要男主角去拯救的小姑娘了,她秉承着胸中的浩然正气,连打下手的木须龙和幸运蛐蛐儿都不要,就能凭借觉醒后的一己之力,拯救了整个王国的战局,甚至于强大到,我们都不知道有没有男主角!

       

真人电影把动画片里面很多千禧年时候关于女性的,不合时宜的和看起来有伤大雅的细节剔除了,也顺便剔除了有贬低和消费女性的那些插科打诨,使得整个故事看起来变得正能量和励志。然后,添加了原本是反派而后却被她感染改邪归正的仙娘这一条线索,进一步提升主题,揭示女性意识在男权世界里崛起的不易与生生不息。

可是,因为太过于强调这一个单一主题的重要性,大量削弱了其他方面的塑造和介绍,使得整个故事走得四平八稳,没有突出的亮点,虽然按照以前的故事框架发展出来的故事大体上没有凸显的缺点,形成了一种整个过程没有当年的冷幽默,也没有啥感人至深的煽情的尴尬之处。

所以,观众的感情归结为八个字——不哭不笑,只好睡觉!

 

东方故事包装的西方意识,要命的是西方意识都讲得很别扭!
 

想当年,迪士尼用一个移民二代的精神内核来结构花木兰这个东方的传奇女性的时候,观众还普遍表示不买账。纷纷以“香蕉人思维”,“披着白人精英励志的古典故事”来口诛笔伐。

但是二十多年以后,社会包容性和其他文化意识发展到如今,整个故事所讲述的女性崛起命题突然被提升到了首位,于是,四个编剧各自出力,在原有都故事脉络上面增删修改,变成了现在这个杂糅了很多莫名其妙元素的最终版本——性格活泼的花木兰,假装标准淑女寻求婚嫁的努力,被媒婆相看的环节里的横生枝节彻底打乱。

而此时北方柔然出兵攻打王国,全国征兵下木兰年迈的老爹被征选,木兰冒名顶替入伍。然后结识了一堆底层的士兵,以及领导他们的将军。

而另一方面,柔然可汗在有着卓越武力和变身潜入能力的女战士”仙娘“的帮助下,连番攻城拔寨,全歼了木兰所在部队之前的队伍,最后与木兰所在部队狭路相逢。木兰被仙娘打败,仙娘痛陈作为女性在战场和生活里被男性的不尊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木兰要么恢复女儿身要么退出战争,木兰被父亲佩剑上的”家训“启发,决定尊重自己的女性本来面目,以木兰的真面目帮助队伍获得了这一场胜利。

             

并且从仙娘的预测里找到破绽,说服古板的将军与特种部队的潜入战术,阻挡脱离大型战场转入恐怖袭击的可汗一行人。最终在仙娘牺牲自己的前提下,木兰救下皇帝,联手皇帝打败了柔然可汗,成就了当时女性最高层次的荣誉!

本来可以中规中矩用女性逐渐发掘出自身可能性的故事,硬要用如今的全然正确去套,显得极端强扭,像极了一番迎合《木兰辞》原作和女性主题的命题作文。

             

然后因为缺乏说服力大量添加一系列似是而非的东方元素,结果反而导致细节处的繁琐絮叨和不伦不类——反正和《阿拉丁》里面的缺陷是一个德行,迪士尼所谓的西亚和西域元素都,挺有印度风情的。 

仙娘的塑造残缺,白瞎了巩俐的演技!
 

《花木兰》真人版剔除了神怪元素里的木须龙和幸运蛐蛐儿,换成了一个武力值强盛,还具有变身能力的,呃,类似于女巫的”仙娘“这个角色。搞不懂这个设定,木须和蛐蛐儿偏神鬼偏戏说,但是女巫,就不是玄幻元素了?

             

在真人版的剧情里,仙娘是一个身不由己的坏人。她是被单于的救命之恩所困扰,是一个在男性世界里找不到自己存在价值,只能听命于单于用杀戮来展现自己能力的,受害者。

能力强悍,但是身为女性就是原罪,所以,明明可以杀死单于摆脱的她一直无法真正意义上脱离单于的控制。遇见花木兰,仙娘又看见自己年轻时代的怜悯,为此打败落单的木兰,借着自己被各种伤害的过往经历来阐述女性在男权世界里受到的伤害,吓退花木兰。

             

可是花木兰被她的经历和家族的精神所开启了新思维,勇敢面对自己的真实内心,反而更加强大。仙娘于是改变了策略,她产生了牺牲自己,换取将尚未出现人生污点的花木兰塑造成女性偶像的思想。

所以,言语间泄露了单于的真实行军策略,又在最终决战之际引导花木兰找到真正的战场,甚至于牺牲自己的生命救了木兰一命,使得木兰能救下武力值不弱的皇帝,并在皇帝的直接授意和帮助下杀死了单于,完成自己功成名就的前奏!

(后续必须是木兰欲迎还拒,推却皇帝的挽留坚决回家,然后再次被皇帝追着挽留,达成天下皆知的最终目的!)

可是,巩俐作为仙娘的扮演者,在剧情里出现的时间太短,立场与行为又是相互冲突的,加上和花木兰有限的几场对手戏更是很难体现出她的那些暗藏的心思,导致最后仙娘的所有心思,基本靠观众自我脑补。

          

刘亦菲你还是让她当天仙吧!
 

而作为扛女权崛起大旗的主角花木兰,因为某些原因,最终终于把花木兰这个角色,演成了”木“兰花!

之前说过,刘亦菲是典型的静态美人,她那种端庄秀丽的美貌极其适用于硬照,广告或者言情剧的展现方式,如果是动作幅度大的武打或者玄幻题材,就需要放慢帧数,尽可能的用特写和慢镜头来捕捉。

             

刘亦菲学过舞蹈,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打出来的效果总是缺乏前辈杨紫琼和温明娜的那种力道感,所以,在设计剧情的时候最好别让她有太长时间和人对打的戏份,因为一旦用近景来呈现她的打戏,打起来很软绵绵不够好看的弊病就显而易见!

再加上,刘亦菲一直是一种含蓄的姿态来表达情感,所以,在呈现花木兰的个人魅力的时候,会有词不达意的窘迫。花木兰的性格要在军营里混十二年,气质里肯定是男孩儿气占多数的,这一点,动画片里塑造得还算贴切——作为女孩子她不是循规蹈矩的,但作为男孩子她又要装一下才能避免身份的暴露。

             

可是刘亦菲的自身性格加上真人版的剧情设计,这里的花木兰还是偏向于淑女的。首先,作为女孩子的时候,她不够野,观众看见的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大家闺秀的样子。

而到了军营,她又不够飒。虽然当时她的身份是要藏起来自己女性身份的,但是,刘亦菲的行为举止,又时刻提醒着她女性的身份。所以,不同于动画片里那种街头大大咧咧的女孩子尝试着和男孩子勾肩搭背的豪放,刘亦菲塑造的木兰一直有一种小绵羊进了饿狼群的谨小慎微。只是后来肯定自身的认同能力,还是有点弱弱的,欠缺足够的说服力。

             

还有一点,删减了动画版里面那些美国大兵开性别玩笑的小细节,剔除了李翔与文官赐父的理念冲突,以及木须和小兵们的插科打诨,整个剧情变得平板而无趣了很多。很多时间,一群小兵围着篝火畅谈理想,那种感觉,你是拍战争片儿还是搞学校联谊活动呢?

刘亦菲的花木兰没有情绪感染力,带不动观众的情绪!四平八稳的需要剧情来给人物增加动机和推进力,可问题是,这剧情也不咋地!两方面都缺失推动力,自然整体剧情就发展得温吞水一样的寡淡无味了。

           

色彩缤纷的配色,讲了个寡淡惨白的故事!
 

作为迪士尼真人公主宇宙的不可或缺部分,《花木兰》的物美,服化道,场景,乃至整体色调都保持了好莱坞当前工业水准的较高值。

但是,这些硬性的东西没有足够的软性内涵来承接,最后的结果就很一言难尽。

             

首先,服化道,场景,美工各种场面化的东西,不仅仅是不够专业,简直是为了迎合唐人街乃至美国所谓的东亚审美而杂糅了很多相互冲突的元素!

从电影开头慢慢捋吧——花家生活的土楼,是中国西南方的一种典型建筑,出现在宋元时期,客家人大量进入两广云贵地区的时代,花木兰的故事在南北朝,这种建筑尚未出现。

             

其次,面部敷粉贴鹅黄的装饰,出现在追求浓烈的隋唐时期,这里又出现早了。而且,刘亦菲小圆脸的审美不适合这种大色块堆积又大鸣大放的妆容,(当年社会风气追求的是饱满健硕的大肉脸,这样的大色块妆容才堆得下),所以结果妆容效果堪称毁容。

而后,在塑造西域边陲的时候,很明显制作团队偷懒,用之前《阿拉丁》的美术理念来构建细节,所以,那种很明显的南亚印度风格就出现在了不大可能出现的西域地区。

             

然后,柔然单于和我方军队都出现了之后,所有人都会有感觉——配角整体状态都不好。不论男女,都浮肿,脸部下垂而显得极端的苍老,甚至于,妆容堆叠过度,显得视觉效果偏肮脏!就连巩俐,整体而言都会时不时流露出一种赘肉横生的视觉感。

             

就连在隔壁《神盾局特工》里面看得出年纪但是依旧英姿飒爽的温明娜,在这里都平白的苍老了很多!

             

所以,这样的配角状态,能够弥补刘亦菲号召力不足的问题,用配角的个人魅力来带剧情热点,估摸也是不行的!

所以,主题偏颇,主演疲软,配角浮肿,场景服装各种混搭,能够被观众夸,估计是不可能的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