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0129 每周唱一歌007——八角莲识别歌诀

 资源与环境保护 2020-09-25

八角莲识别歌诀

粗状横生根状茎,茎生两叶近圆形。

基部浅裂或深裂,边缘细齿脉隆起。

深红花朵叶下垂,花瓣勺状倒卵形。

林灌溪旁喜阴湿,与蛇共眠味苦辛。

——肖志豪

谚语云:识得八角莲,可与蛇共眠。这句谚语一直深入脑海,对它充满了好奇与疑惑——它真的有这么厉害吗?前段时间,有幸得到导师的邀请为国家II级保护植物八角莲谱写诗歌,既感到高兴又有一丝担忧。感慨之余,即刻付诸行动。

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八角莲,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状,横生,多须根。茎生叶2枚,薄纸质,互生,盾状,近圆形,4-9掌状浅裂。花深红色,5-8朵簇生于离叶基部不远处,下垂;雄蕊6,花丝短于花药;子房椭圆形,花柱短,柱头盾状。浆果椭圆形。种子多数。花期3-6月,果期5-9月。产于湖南、湖北、浙江、江西、安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河南、陕西。生于山坡林下、灌丛中、溪旁阴湿处、竹林下或石灰山常绿林下。海拔300-2400米。根状茎供药用,治跌打损伤,半身不遂,关节酸痛,毒蛇咬伤等。

通过专业书籍对它的描述,没发现它有特别之处,胜物一筹的感觉,书中也只淡淡描述了一下可治毒蛇咬伤的功效。难道是徒有虚名吗?于是借助网络,纵观医药典籍与民间传说,疑惑逐渐化解。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曰:此物有毒,而臼如马眼,故名马目毒公。杀蛊解毒,故有犀名。能致人丧命的毒性八角莲,竟然是以毒攻毒的典范,然而它最神奇之处还是抑制蛇毒。从中医角度讲,其抗蛇毒的神效还是得益于它有超强的清热解毒的功效。据清代赵学敏所编的《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它可以治疗一切热毒,尤以治疗毒蛇咬伤的作用好。在不少医学典籍中,也详细记载了用它治疗毒蛇咬伤的用法和剂量。

民间也有不少关于它治愈蛇毒的传说与故事。相传一位名叫阿根婶的农妇,因采集泥炭苔而不慎被毒蛇咬伤,须立即送往医院救治;但山区偏僻路途遥远,蛇毒很快在阿根婶体内发作。情急之下,热心的邻居指点其丈夫在山林里采集了一种神奇的植物,取根捣汁,给阿根婶服下后,竟然控制住了蛇毒。当他们将阿根婶辗转送到医时,时间已过去了整整4个多小时,接诊医生在了解了事情经过后,连呼奇迹。

然而在我们这神奇的国度里,它神奇的抗蛇毒奇效给它带来了荣耀,也给其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这种我们特有的珍稀植物,其原生地范围本来还是较大的,现多呈零星散生状态,其总量也并不可观。加上它能攻百毒,具有奇特的治愈蛇毒的疗效,自古以来就在民间拥有很大的名气,且其叶形独特,如镜、如盘、如荷;其花果秀丽,又不失为观赏佳品。因此,长期以来屡遭过度采挖,致使其野外分布范围逐渐缩小,植株数量日益减少,自然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今已被列为我国濒危保护植物。

 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应从每一个人的身边做起!

作者简介:肖志豪,湖北黄石人,硕士研究生,201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师从刘胜祥教授。现就职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注册环境评价工程师,主要从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制图等工作。热爱自然、感恩生活,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这个平台对自然有更多的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