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0528萌图趣事011——菜子湖的白头鹤

 资源与环境保护 2020-09-25

菜子湖的白头鹤

       初次认识白头鹤还是因为引江济淮的项目,作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白头鹤目前在全世界的种群数量为12000只(根据2012年出版的《水鸟种群估计》第五版),主要繁殖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在国内主要繁殖于小兴安岭地区。每年秋季从远东及我国黑龙江地区开始南迁,迁徙路线经过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等地。

        9月份开始,栖息于远东地区和国内东北地区的白头鹤种群开始南迁,基本上在10月份大部分白头鹤种群会集结于我国东北地区,此时在我国的白头鹤种群达到高峰期。迁徙的白头鹤在东北地区补充能量后,90%会选择在日本鹿儿岛、韩国的顺天湾等地越冬;其余的10%则主要选择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如鄱阳湖、菜子湖和升金湖等地,种群数量约1200只,其中安徽的安庆沿江湿地承担了大约60%的种群数量。2015年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通过多地连线,对白头鹤的迁徙时间、路线等也进行了现场介绍。

        安徽安庆沿江湿地湖群中的菜子湖区是中国越冬白头鹤的重要栖息地之一,广义上的菜子湖主要由3个子湖构成,分别为菜子湖、嬉子湖和白兔湖。根据安徽大学周立志教授介绍,菜子湖区的白头鹤种群主要分布在白兔湖及其沿线的滩涂,每年固定的越冬种群数量都在200只以上,仅次于升金湖。

       第一次见到白头鹤还是在2015年的11月初,而此前我们曾对菜子湖做过很多次调查,可能都是因为季节和天气原因,没有遇见过白头鹤种群。当时最近一次和刘老师一起调查还是7月份,根本不是白头鹤越冬的季节。11月初刚好处于大部分越冬候鸟迁徙的中期,当时在菜子湖区分布的越冬候鸟种群还没有达到高峰期,因此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鹤类相对较少,遇到较多的是迁来较早的部分雁鸭类、白琵鹭、天鹅等,而白头鹤仅遇到不到10只。那次调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双兴村记录的单只成年鹤,在沼泽中默默地寻找食物,当发现我们靠近时,缓慢地抬起头,然后逐步慢慢往湖区深处走去,其孤零零的身影在周边喧闹的雁鸭群中显得无比寂寥。据悉,白头鹤是严格的一夫一妻制,一旦组成家庭,夫妻关系就会非常稳定,几乎终年形影不离。而此时,这只孤独成年白头鹤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说明它已经失去了伴侣,并且也不会选择和其他白头鹤个体组成家庭,其将来的归宿非常令人担忧。

        白头鹤的食性主要是水生植物的块根和块茎,但近年来在我国,由于受到水产养殖带来的经济利益驱动,很多湖区的水生植物已经越来越少,再加上周边人为干扰的加大,如今全世界大部分白头鹤的食性开始变化,逐渐觅食农田中的玉米、稻谷等食物。根据相关研究,在韩国,由于湿地的开垦及大坝的修筑,导致白头鹤栖息地的丧失,目前也以人工投食为主,因此通过粪便显微分析研究表明它们食物中95%是稻田的稻谷、稻草,小于2%的是植物块茎,约0.1%的是动物性食物,在安庆沿江湿地的菜子湖区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2016年1月份,在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选择在越冬候鸟种群最稳定的时间再次来到了菜子湖。在现场调查过程中发现,由于食源丧失,白头鹤不得不选择稻田生境中散落的谷物为食。尤其是菜子湖区最北侧团结大圩的一大片稻田,在收割之后很少有人干扰,于是就成了白头鹤的乐园。我们现场仅在团结大圩的稻田中就记录有160余只白头鹤种群,再加上周边其他区域稻田中少量家庭鹤,仅仅1天的时间就记录接近200只,而处于保护区核心区的白兔湖,遇到的白头鹤数量却寥寥无几。

        不仅仅是菜子湖,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大部分湿地都面临同样的问题。除高密度的围网养殖外,渔民利用筑坝蓄水的方式进行养殖,这种渔业模式直接导致湖区水位升高,裸露滩涂面积减少,导致白头鹤适宜生境的减少。还使得苦草与马来眼子菜等越冬白头鹤的主要食物资源几近枯竭。过度的围网养殖、建设堤坝蓄水以及湖区捕鱼、放牧等人类活动干扰的影响,使得白头鹤的适宜觅食地减少,大部分越冬白头鹤已放弃自然湖泊湿地转而到人工种植的稻田内觅食栖息。如果不好好保护它们的栖息地和觅食地,随着更多的种群活动到周边的农田等环境,将来它们与人类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对白头鹤甚至大多数越冬候鸟的保护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