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0604 每周唱一歌15——荷叶铁线蕨

 资源与环境保护 2020-09-25

荷叶铁线蕨识别歌诀

中国特有铁线蕨,成片生于石缝间。

叶脉二歧两面见,叶似钱荷近乎圆。

孢子囊群盖,生于叶边缘。

有真也有假,认真细分辨。

可供观赏宜栽种,治疗黄疸又消炎。

                                                      ——周新曙 郝蔼

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1880-1930)偶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极为相似。因此,他大胆提出了一个假说——板块学说。其内容为:前寒武纪时,地球上存在一块统一的大陆,以后分裂为南北两大古陆,北为劳亚古陆,南为冈瓦那古陆。后来这2个古陆进一步分离及漂移,形成了欧亚大陆、非洲大陆、美洲大陆和大洋洲大陆。由于缺乏证据,曾被人视为是一种荒唐的臆想。魏格纳在科学探险中献身于格陵兰雪原后,人们在古地磁学、地球年代学以及海洋地质学和地球物理等方面获得了一系列新证据的支持。这个学说与植物本来没有什么联系,但是植物分布学也提供了许多支持这个学说的证据。

单叶型铁线蕨在世界上只有1种即肾叶铁线蕨,它产于大西洋上的亚速尔群岛。它有2个变种,即荷叶铁线蕨,仅产于中国重庆;细辛叶铁线蕨,仅产于非洲大陆南部及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岛。这两个变种与正种没有陆域的联系,怎么会出现了这种间断分布呢?如果用板块学说学来解释,就非常简单了,因为过去地球是一个整体,后来分裂成几块时,正种和变种被分离到不同大陆了。2007年,我在美国阿德诺树木园看到了产于中国的鹅掌楸和产于美洲的北美鹅掌楸,同一属的二个种分布在两个大陆,从植物分布学理论解释,他们曾起源于同一个大陆。

作为与恐龙同时代的远古生物,荷叶铁线蕨为铁线蕨科最原始的类型,为亚洲铁线蕨科植物中唯一的单叶型植物。为研究中国和非洲蕨类间断分布的亲缘关系、植物区系、地理分布方面均有重大的价值,被科学家公认它是印证大陆漂移学说的有力证据之一。现被列为我国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荷叶铁线蕨(Adiantum reniforme var. sinense)特产重庆万洲、涪陵、石柱等地。成片生于覆有薄土的岩石上及石缝中。其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5-20cm。叶簇生,单叶,近圆形或圆肾形。叶片边缘有圆钝齿牙,能育叶由于边缘反卷成假囊群盖而齿牙不明显,叶片下面疏被棕色的长柔毛。叶柄密被长柔毛,但干后易被擦落。孢子囊群盖沿叶边分布,褐色,膜质,宿存。

    荷叶铁线蕨全草入药,能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治黄疸型肝炎、泌尿系统感染、尿路结石、中耳炎等症;也可作盆栽观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