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0103奇闻异事求解089早春开花植物——油菜

 资源与环境保护 2020-09-25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人在汉普郡威斯特一带的麦田里屡屡发现怪圈,许多图形非人力所为,后被名为"麦田怪圈"30多年来,科学界对怪圈是如何形成的一直存在争议。但是有一个不受争议的看法就是麦田怪圈掀起了旅游的热潮。

 也许是受国外麦田怪圈旅游的影响,许多栽种油菜的地方开始开展早春油菜花海旅游活动非常受市民的欢迎。农民一块油菜地意外有了第二份收入,农民们可能很奇怪,城里人对祖祖辈辈种的的油菜花怎么有兴趣呢?

 原产中国的油菜(Brassica napus)古代称芸薹, 李时珍的解释为:此菜易起薹,须采其薹食,则分枝必多,故名蕓薹。薹字因笔画多,现在已经不常用了。在植物学教材中,一般一个科名只有一个拉丁文,但是有几个科,如十字花科、蝶形花科、唇形科、伞形科、菊科、禾本科等,却有二个科的拉丁文名称,其中有一个名字不是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定的结尾—aceae来命名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一般解释为,一个非常自然的科,即科的家族的所有成员都有共同的特征,几乎没有例外,可以保留因不合法规的命名。油菜属于十字花科,四片花瓣成十字排列,六个雄蕊四长二短,果实为角果。只要认得十字花科的一种植物,这个科的所有种,不论它分布在天南地北,它们都会成为你熟悉的朋友。

 种油菜,榨菜油,这种几千年的种植模式现在有了改变。2012年,我在武汉市蔬菜研究所里看见了技术人员培育的一个“油蔬两用”新品种,菜苔可食用,菜籽可榨油。热情的朋友送我一把油菜苔,回到家品尝了一下,除了有点介酸的气味,居然别有风味。有资料称油菜苔有降低血脂、解毒消肿、宽肠通便等作用,不知有无临床应用的可靠依据?如果有,我在蔬菜基地今年种了8亩油菜,我要变着花样让它成为1—3月桌上首选蔬菜。

 在我国水稻种植区,水稻收割后种油菜,这种轮作方式决定了这里的农民以菜油作为食用油。1992年,我在编写植物资源学油料植物资源时收集到一个资料。据称,大量摄入含芥酸高的菜籽油,可引起动物增重迟缓,发育不良,生殖力下降。26年过去了,这个资料的出处已经不记得了。每当我看到和听到现在一些女孩怀孕困难时,我就想起了与食用高含量介酸菜籽油是否有关?如何让一个普通市民,在购买菜油时能够简单地判别油中的介酸的高低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