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毒与灭菌的回忆/刘胜祥/脚印回眸130/20200208

 资源与环境保护 2020-09-25
邓梅风主任在生科院离退休工作群发的一则消息:为最大限度减少病毒滋生蔓延,武汉市各城区城管部门将在明天(25日)凌晨四点组织开展雾炮车消毒作业,使我的思绪回到了50年前在汉川一中微生物厂的生活片断。
196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生物系的肖洪银老师(1938-04-27~1997-08-14利用学校一排学生宿舍改建成了学生的学工基地——汉川一中微生物厂(当时叫菌肥厂,毕业的那一年改为此名)。我是第一批进厂、最后一批离厂的人员。五年半的中学学习时间,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厂里渡过的。

中年时代的肖洪银老师 

1969年的一天,肖老师带领我和另一位同学到武汉,到湖北省农科院参观并联系购买菌种。我第一次听到并见到消毒与灭菌工作。不过,当时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间房子中间一隔,里面成了接种室,肖老师拿起泥刀,成了泥工师傅,隔墙工程一个上午就完成了。肖老师借来木匠工具,成了木匠师傅,做了一个简易的接种箱。培养基消毒的土灶请外面师傅做的,结果效果不好,满屋都是烟,最后也是肖老师设计改装烟囱的高度才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一直在一旁做小工,在我眼里,肖老师是一位无所不能的人,在他的词典里,没有困难二字。
 在课堂上,肖老师一米八三的高个子,声音洪亮且具激情,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迷倒了许多的学生。他在黑板上分为正版与副版的讲解,使我了解到许多书上不知道的知识。我以后的教学也沿用了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老师上课连珠式的提问方式对我的影响很大,当时我并不知道这种逻辑方式会对人的思维发展带来什么影响。肖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在学校那是出了名的,如果你不听课,他会批的你无地自容。有位同学因成绩不好,他向他宣战,一定要攻克这座碉堡。我们从此称这位同学叫“碉堡”,时间长了,他的真名一些人倒记不清了。我做事很粗心,经常出错,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但是总改不了。有一次考试,我把氯气的分子式写掉了个2,此题2分,但是老师却扣了我十分,把我气的不得了,我知道这是老师要我长点记性。后来,我再也不敢马虎了。1978年,我考上了老师同一所大学——华中师范学院、学了同一个专业——生物学、从事了同一个职业——人民教师。

肖洪银老师的手迹(师妹肖玉华提供)
  当时,微生物厂生产的品种是920(赤霉素)、5406(抗生菌肥)和702(?)。试管培养基用高压锅消毒,其它的培养基用土灶消毒。我当时协助老师组织生产,尽管肖老师吩咐了消毒的注意事项,由于学生流动性大,换班次数多,随便进出培养室和接种室,培养基污染的情况经常出现。我们在培养基上看到了一些绿色的霉,以为发现了新大陆,结果遭到肖老师的一猛批。通过每个环节的检查,发现是消毒时间不够,另外在接种和培养的过程中没有严格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学生时代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我们从肖老师那里知道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
老师在1959-1961年汉川一中读高中期间,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当时进校时8个班的学生最后只剩下一个半班的人参加了高考。老师的父母亲白天做完繁重的农活后,晚上打蒲包,纺棉纱卖钱供老师读书。老师刚上大学的时候,利用休息时间到武昌司门口扫大街,得到了四个猪尾巴。他舍不得吃,用油纸包好连夜赶回乡下送给他父母吃。纯朴,善良勤劳深深地影响着农民的儿子,肖老师这些优秀的品质也影响着他的学生们。
 师母在家务农,为了帮助家里干点农活,肖老师每周六晚上骑自行车约3小时回乡下脉旺家里,星期天晚上赶回学校。他在离开学校时,把房门的钥匙交给了我。 星期天这一天我就在老师的房间里,把他简易的一个竹制的书架上的书翻了个遍。我要找到绿色的霉是怎样长出来的?920为什么使能一个莴苣一夜之间就长高了许多 ?给猪一针920,它就比别的猪长得快?5406为什么能够代替氮肥?做豆腐的废水接上菌种后怎么就可以长出了一层厚厚的菌膜?消毒与灭菌的原理是什么呢?......
 中学的5年半的时间,微生物厂成了我的第二个家,吃住都在厂里。肖老师在学校过的也是单身生活,生产中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他不吃饭也要把搞清楚,他的胃病是办厂时得上的。我们两人情同父子,我经常催老师吃饭,老师经常指点我该完善之处。其它的学生放学走了,我们两人还在那里琢磨厂里的一些事。高中换了班主任,我们仍然坚持在厂里工作,经常到老师那里请教问题,一直到毕业。

一中微生物厂工作的同学们高中毕业合影

(上排:张亚飞、卢义焕、彭国华、刘胜祥、胡运虎、严少东、卢新民;

中排: 张长生、段良宏、周汉林、张维雄、

罗维国、阳建平; 

 下排:刘桂香、李利华、李灿辉、涂佩曼、

张娴、张岚)

  初中毕业后,由于学校教室和老师数量的原因,1954年以前出生的人不能读高中。有一天,肖老师到家里来家访,母亲把从附近煤炭厂做工的我叫回来。我打着赤脚,两腿上都是煤灰,站在老师面前,登大眼睛询问来访之意。因为我知道上不了高中,家里经济又困难,准备外出谋生了。他问我想不想继续读书?如果愿意,他去做工作。这样,我的求学之路被老师的一次家访而得到了延续,并影响了我一生的成长轨迹!老师对学生无私的关爱令我铭记于心。
当时,社会盛行演样板戏。老师多才多艺,喜欢拉二胡和吹笛子。他要求他的学生们也要有点艺术细胞。这样,一个从来没有上过舞台的我被赶到了舞台中央,扮演歌剧白毛女中的王大春。他故作神秘的对我讲,只要你一化妆,你就是王大春。并且说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必须坚决完成。学生崇拜老师就会把老师讲的每句话当作圣旨一般。我头上包着一条白毛巾,就跳到舞台上了。如果当时被录下我僵硬的动作、单调的表情一定会让人笑掉大牙的。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出现在文艺舞台上,以后就与讲台和森林、湖泊为伴了。这一段经历就象天空中的闪电一般失在我的记忆中。当高中毕业45周年聚会、曾扮演喜儿的王定华老同学在台上倾情放歌、主持人李去非邀请“大春”上台献花、坐在我身边的邹如升老同学提醒我快作准备时,我才会过神来,我是曾经的大春!喜儿、杨百劳、黄世仁这些熟悉的名字换起了我50年前的记忆,当然我也想起了老师当时布置这项任务时的表情,他一定知道我不是表演的料,看着我整天呆在厂里,想要我去了解另一个世界。

       大学微生学课程是汪耀南老师主讲、刘祖芬老师上实验课。我在中学曾经听过肖老师讲过多次的消毒与灭菌在大学课堂上又一次听到,并通过实验加深了对消毒与灭菌的理解。四年的大学课堂我听过许多老师的课,唯有微生物学这门课印象最深,因为在这门课的背后,我时常想起了我的恩师——肖洪银老师!

学生刘胜祥与恩师肖洪银老师(师弟肖志华拍摄,1987年春节于老师家中)

1975年春节,最后留守微生物厂的张娴、严少东、阳建平、罗维国、李灿辉、张维雄我到汉川县脉旺镇马集村肖老师的老家去拜年。我们和开华、志华、玉娴和玉华师弟师妹们玩鞭炮的情景成为我们多年的美好回忆。师母做的土鸡汤的美味至今还留有余香。师母的脉旺话“打饿肚”即要多吃点,不要饿了,这句方言40多年来被罗维国老同学记得牢牢的,并学的惟妙惟肖。尽管恩师仙逝20多年了,但是我们对这位中学高级教师的思念却与日俱增。在2019年毕业45重聚母校时,我们相约去看望了师母冯在芝及师妹们。我们在一起又情不自禁地回忆起50年前一中微生物厂消毒与灭菌的一些往事。

学生们看望师母留念
2019-10-05 湖北省汉川市,上排,从左至右:罗维国、严少东、阳建平。下排,从左至右:肖玉娴、张娴、冯在芝师母、肖玉华、刘胜祥

在制作这次聚会视频时,我与肖老师在微生物厂生活的往事一件一件涌上了心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老话,也是我的心里话就作为这个视频的名称吧。

视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拍摄:罗维国;视频制作:刘胜祥

致谢:高中同学张娴、罗维国和艾少英提供同学信息;玉娴、玉华和志华提供照片及录像资料,志华从美国提供了老师中学生活的一些珍贵史料。在此一并感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