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农架民间草药的故事005——梅花还阳(暖地大叶藓)/刘胜祥/奇闻异事求解180/20200904

 资源与环境保护 2020-09-25

      对所谓的人死后复生的现象,迷信的人称为还阳。科学上的假死现象,往往在再度苏醒后被迷信的人也称之为还阳。   事实上,人死后精神也随之消亡,科学证明“还阳”是不存在的。但是神农架人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中,他们发现,有一类药材可以使人康复机体、消除疾病,有起死回生的功效。这就是神农架的“三十六还阳”药材,这里的“还”意为“回”,“阳”意为“生”。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梅花还阳的故事

       在我国历代本草中,苔藓植物具有药用最早出现在六世纪的南北朝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中,名为“垣衣”,即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他认为地钱“主明目,益气,令人有子。”北宋掌禹锡所著《嘉补注神农本草》称“土马宗”,即金发藓( Polytrichum commune )可败热散毒;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叙了土马的形态、生境及药用;清朝吴其的《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了“一把伞”,即暖地大叶藓( Rhodobryum giganteum)有”壮云阳、强腰肾“的功效。很遗憾地是,在我国长达几千年的中药资源被利用的历史中,苔藓被利用的数量非常少。不过,古文献记载的这三种苔藓药用植物,神农架均有分布,且资源丰富。还有更令人兴奋的是,这三种苔藓植物被神农架人利用的历史悠久,都被收录到三十六还阳药材中,即菊花还阳(地钱)、梅花还阳(暖地大叶藓)、金丝还阳(金发藓),此外松枝还阳(万年藓)在古文献中没有记载。

       现代植物分类学引进中国时间比较晚,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才用世界通用的科学术语去描述植物的特征。聪明的古代神农架人虽然不了解现代分类学术语,但是他们运用丰富的想像力,命名了一听就容易记下,一说就容易明白的植物名称。暖地大叶藓因其顶叶大,簇生如花苞状,形如梅花,故称为“梅花还阳”;而地钱的植物体因其叶状体雌雄器托团盘状,形如"菊花",故称为“菊花还阳”;金发藓因植物体呈红色,形如金丝,故称为“金丝还阳”;万年藓因植物体呈现树形,故称为“松枝还阳”;一代一代的神农架人给我们留下这些十分有趣的植物名称,尽管我们至今不知道给这些植物起名的人是谁?

         2018年,在黄路琦院士、詹亚华教授和张代贵教授主编的《神农架中药资源图志》中,我负责编写神农架地衣与苔藓植物资源的内容。据不完全统计,神农架可供药用的苔藓植物有14科、20属、20种。 

       梅花还阳——暖地大叶藓(刘胜祥,神农架林区红坪画廊,20200823)

      据说,有一年春天,一位老农上山砍柴,突然感到胸口剧烈疼痛,后晕厥在路边。神农采药刚好路过此地,见到此况,马上从林中草丛里抓起一把野草,咬碎后,将汁液灌入老人的口中,不一会,老人苏醒过来了。老农谢过神农后,挑起一担柴就下山了。神农望着正在盛开的梅花,再看看这颗救命的顶部叶簇生呈大型花苞状的小草,两者长得形同姐妹花,“梅花还阳”的名称就由此而来。

      梅花还阳,即暖地大叶藓( Rhodobryum giganteum )为真藓科植物。体矮而形大,鲜绿色,略具光泽,成片散生。茎横生,匍匐伸展,顶部叶簇生呈大型花苞状,很容易识别。习生于长江流域以南中山林地,小溪边或滴水岩边亦可生长。神农架海拔1500~2300米林下草丛、湿润腐殖质土中多有分布。

      暖地大叶藓主要含挥发油和氨基酸等,可增加动物冠脉流量,临床对降血压心绞痛有效,全草用于心血管疾病。在云南等地把此属的大叶藓植物称为“回心草”,它可能是目前最有希望突破我国苔藓植物没有新药历史的一味草药。

      2000年,我和研究生彭丹、程丹丹等人在湖北五峰后河保护区黄大钱主任家的后山上种植了一块暖地大叶藓,因不了解其生长规律,种植没有成功。后来,把在后河采集到的暖地大叶藓请孝感师范学院的老师们加工成了“回心茶”。饮用一段时间后,一直胸闷的现象就消失了。以后,我每到一地,只要看见此草,就摘几朵,加上开水,几分钟后,微带绿色、闻时有点土腥气味的“回心茶”就成为了我最喜欢的原味饮料!现在,我只要饮用此茶,当天的降压药就停服。朋友们不一试!

回心茶——暖地大叶藓(刘胜祥,20200901)

致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郑敏副教授鉴定《神农架中药资源图志》中苔藓植物照片,在此深表谢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