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玻璃心的人,终究要趴在地上吃玻璃碴子

 风清乐幽 2020-09-25

生活粉色女.jpg

最近反复被问到一个问题:“从这次疫情来看,什么样的人才最受欢迎?”

其实在我看来,现在受欢迎的人才和平时受欢迎的没两样儿,只不过平时风平浪静,那些不受欢迎的埋起来了看不到,而现在大浪淘沙,都暴露出来了而已。

简单总结,无外乎两个词:好使,耐磨。

好使,可以理解为基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耐磨,说的就是精神或者心理层面的了,用时下流行的词,叫做拒绝玻璃心。

对于初入职场,没经验的人来讲,企业要的并不是你现在的票面价值,而是你未来的价值。因为老实讲,就凭你在学校学的那点儿东西,票面价值并不高。那未来的价值是怎么实现的?

只有通过不断的犯错、反思、复盘、总结才能获得提升和进化。就像我最近在带读的《原则》书里讲的:“痛苦+反思=进步”。而如果你接受不了别人的批评,也不能反思自己的不对,那又何来的进步?

而对于有经验的职场老鸟来讲,也早就没什么所谓的“一招鲜”了,你的经验再厉害,也不一定适用了,所以答案还是突破。连 CEO 都直播带货了,你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玻璃心”的人,如果不改变,终究会趴地上吃玻璃碴子。

心理学家伊莱恩·N·阿伦说:每个人都有高度敏感的时候,随着年龄的渐长,每个人都会变得越来越敏感。

每个人都有着脆弱敏感的一面,在成长的过程中或许都有过玻璃心。

严重的玻璃心却会对自己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对人际关系非常敏感,总是害怕被拒绝,过度自卑;

不顺和委屈都习惯埋在心里面,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

总想讨好别人,担心做错事情被人看不起或者不认可。

那么究竟什么导致了“玻璃心”,这是性格使然吗?

越自卑的人,自尊心越强。且能力和自尊需求成反比,能力越低,越执着于别人的认可。

董明珠曾说过:“职场上,最降低工作效率的事,不是刷淘宝、也不是聊微信,而是玻璃心。”

所以,现在很多公司在招人的时候,都有明确要求应聘者不能玻璃心,因为这样的人往往很敏感、说不得、自我修复能力差,既耽误自己工作又影响团队合作。

其实,我们很多人或许都曾这样过,觉得自己的工作很委屈,上班的每一天都在想辞职。

也许是因为事多钱少,也许是因为太辛苦,也或许是因为领导太严苛。

玻璃心的人一般会选择立刻辞职,之后不断地换工作,但也有更多的人是选择了“熬过去”,因为他们明白,世界上没有一份工作是十全十美的。

有句话说:“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这是一种自虐式的玻璃心。”

记得刘若英曾经在一个访谈节目里被问到,为什么她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温和淡定、不急不躁?

刘若英说:“那是因为我知道,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

成长就是把玻璃心打磨成钻石心的过程。但是,跟一个“玻璃心”的人说:“你不要那么敏感嘛!有什么大不了的!要自信一点!”就跟对一个抑郁症的人说:“要开心一点哦!”是同样的废话。

也有的人以为,年轻人嘛,打击两下就不玻璃了。其实,这对于本来就低自尊的人来讲,很可能让他们要么逃避,要么破罐破摔。

因为“玻璃心”的人复原力比较差,他们通常不是被失败打倒的,而是被失败后的”自我攻击“打倒的。

治愈“玻璃心”不能靠“以毒攻毒”,还是得回到根儿上,既然是因为“缺爱”造成的,就要用“爱”去解决。先接纳,再改变。

唯有改变自己,磨练自己,才能拥有强大的内心。

世界上,没有人是生来强大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曾脆弱过。

不同的是,受挫时,有些人只会垂头丧气、自哀自怜;而有些人,则会收起玻璃心,越挫越勇,在不断修复自己的过程中,变得愈加自信和优秀。

比尔·盖茨说过这么一句扎心的话,我很认同:这个世界并不在乎你的自尊,只在乎你做出来的成绩,然后再去强调你的感受。

但同时,我也想说,其实,我们都有“玻璃心”的时候,只不过程度不一而已。所以,如果你身边有“玻璃心”的人,请不要轻易放弃他们,更不要随便伤害别人的自尊。

正如日本自闭症儿童东田直树在他的书《我想飞进天空》中所说:“真正的慈悲在于推己及人,不去伤害别人的自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